语文课本里的植物——蒲公英

2023-05-30 10:48王瑞芳
天天爱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叶菊科基部

王瑞芳

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

——节选自《植物妈妈有办法》

本期我们一起认识和了解一下蒲公英。

舌状花的代表:蒲公英

蒲公英:满脑袋都是舌状花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到来,意味着数九的日子结束了,春天来了。

植物们在严寒的冬天里休眠,为的就是迎接春天的到来。一旦休整完毕,它们便活跃了起来。

这时候,黄色的蒲公英会成片绽放,带给人们明快的感觉。

管状花的代表:大蓟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是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蒲公英的根为圆柱状,黑褐色,比较粗壮;叶全部为基生叶莲,座状排列;叶片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或急尖,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疏被蛛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

蒲公英的花梃1 个至数个,与叶等长或稍长,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舌状花黄色,边缘花舌片背面具紫红色条纹,花药和柱头暗绿色。

辐射状花的代表:向日葵

菊科成员都是头状花序,因此,我们以为的一朵花,实际是由无数“小花”组合成的一个花序。不过,那些小花,也是一朵朵真正的花,基本具备花瓣、花蕊等必备部件。

菊科植物的头状花序里的那些小花分为舌状花和管状花,并可以构成三组不同的排列组合花序:边缘花和中央花都是舌状花的为舌状花植物,边缘花和中央花都是管状花的为管状花植物,边缘花为舌状花、中央花为管状花的为辐射状花植物。

蒲公英為菊科成员之一,自然也是头状花序。它的边缘花和中央花全是舌状花。

蒲公英:志在四方的植物

我们看到的蒲公英的“小黄花”,是由众多黄色的舌状花聚集在一起组成的盘状头状花序。这一盘小黄花颜色明亮,招蜂引蝶,为自己传递花粉。

蒲公英开花后,它的花梃会倒伏,在后面的日子里会再次直立起来。倒伏下去,是为了避免被踩踏或被动物吞食;再次直立起来,是为了等风来,给它传播种子。

随着温度的变化,蒲公英的“小黄花”每天会朝开暮合,以免小花朵在寒冷的夜晚受伤,周期通常为3—4天,直到伸出花盘的二裂的柱头向下反卷、粘满花粉为止。授粉完成后,整个花序会永久闭合。接下来就是果实的发育阶段了。

长长的喙连接起了蒲公英的冠毛和种子

果实成熟后,总苞会再次打开,子房上部的那些收束状态的冠毛也会逐渐张开,形成一个“小伞”。冠毛打开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小伞”就会带着蒲公英的瘦果全部乘风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蒲公英的冠毛和种子是由一根长长的喙连接在一起的,而很多植物的冠毛是直接长在种子上的。

其实,蒲公英每根冠毛上都长着上百根细丝。它们会增加流体阻力,减小降落速度,增加浮力,从而帮助种子在风中旅行,让它们去往更远的地方。

文献上说,繁殖后代时,蒲公英遵循的是以量取胜的策略。它的繁殖方式是孤雌生殖,即子代完全是母代的复刻,不需要经过受精和复杂的减数分裂、精卵融合的过程。也就是说,蒲公英仅凭自己也可以很快地扩张地盘。我们甚至可以大胆断言,一片草地上或一个街区的蒲公英,很可能都来自同一个母体。

药用蒲公英

蒲公英:清热解毒的良药

蒲公英的嫩叶和花可以食用,具有食用价值。《本草纲目·菜部》记载:“地丁(蒲公英),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

蒲公英不仅可以食用,更是临床的常备中草药,其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素、蒲公英醇、胆碱、有机酸、菊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是清热解毒的良药。

临床使用的蒲公英是指其带草的全根,素有“药草皇后”之美誉。这是因为蒲公英不仅富含维生素,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能够调理人体的新陈代谢,对一些疾病的预防,也能够发挥不小的作用。

清代医学家陈士铎编著的《本草新编》是这样评价蒲公英的:“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

药用蒲公英:从此,蒲公英不再孤单

对植物学家们来说,蒲公英是菊科植物中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这个家族便是蒲公英属。《中国植物志》记载:“(蒲公英属)全属约2000余种,主产于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少数产于热带南美洲。我国有70种、1变种,广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及西南各省区,西南和西北地区最多。”

可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我国华东地区各省、直辖市的植物志的记载中,蒲公英属植物中就只有蒲公英孤零零的一个种。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来自欧洲的药用蒲公英在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相继出现,让蒲公英有了新的小伙伴。

药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是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颈部密被黑褐色残存叶基。叶为基生叶,呈莲座状;叶狭倒卵形、长椭圆形,稀少倒披针形,大头羽状深裂或羽状浅裂,叶基有时显红紫色,无毛或沿主脉被稀疏的蛛丝状短柔毛。花梃多数长于叶,顶端被丰富的蛛丝状毛,基部常显红紫色;头状花序,舌状花亮黄色,花冠喉部及舌片下部的背面密生短柔毛,边缘花舌片背面有紫色条纹。瘦果浅黄褐色。

它看起来和蒲公英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它们有很多不同之处。

蒲公英的外层苞片不反卷并且有角

药用蒲公英的外层苞片反卷

其一,蒲公英的外层总苞片上部紫红色,不反卷,总苞片顶部具有角状突起;药用蒲公英的外层总苞片反卷,总苞片顶部没有角。因此,我在这里建议你,看见蒲公英时,不妨去翻看一番它的“后脑勺”。

蒲公英(左)与药用蒲公英(右)

其二,蒲公英的叶子基部渐狭成叶柄;药用蒲公英的叶具有叶柄,基部多呈現为红紫色。

开黄色花,也带伞,就是蒲公英吗?

在北方早春时节,我们经常看到两三种开着黄色的花的植物,而且它们的种子也带着伞。它们会不会也是蒲公英?

还真不一定。它们有可能是中华苦荬菜或者抱茎苦荬菜。

中华苦荬菜(Ixeris chinensis)是菊科苦荬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俗名叫苦菜。根垂直直伸,通常不分枝。根状茎极短缩,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上部伞房花序状分枝。它的茎是中空的,折断后会溢出白色的汁液。

中华苦荬菜的叶子分两种——基生叶和茎生叶。基生叶长椭圆形、倒披针形、线形或舌形,顶端钝或急尖或向上渐窄,基部渐狭成有翼的短或长柄。茎生叶2—4 枚,极少1 枚或无茎叶,长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渐狭,基部扩大,耳状抱茎或至少基部茎生叶的基部有明显的耳状抱茎;全部叶两面无毛。

中华苦荬菜的花序也是头状花序,花全部为黄色舌状花,和蒲公英很相似,只是尺寸小了很多。另外,中华苦荬菜的头状花序通常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瘦果褐色,长椭圆形,冠毛白色。

《中国植物志》记载,中华苦荬菜的花是黄色的。其实,这并不准确。在实际观察中,我发现白色花冠的数量也不少。

《救荒本草》和《本草纲目》都记载,中华苦荬菜可以食用。

中华苦荬菜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它常用于治疗急性胃炎腹痛、月经不调、慢性支气管炎、痔疮、痈疽疮疡等。

抱茎苦荬菜(Crepidiastrum sonchifolium)是菊科假还阳参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中文正名为尖裂假还阳参。

抱茎苦荬菜的茎直立单生,上部伞房花序状分枝,全部茎枝无毛。叶子分为两种:基生叶和茎生叶。基生叶花期枯萎脱落;中下部茎叶长椭圆状卵形、长卵形或披针形,羽状深裂或半裂,基部扩大圆耳状抱茎;上部茎叶及接花序分枝处的叶渐小或更小,卵状心形,向顶端长渐尖,基部心形扩大抱茎,全部叶两面无毛。

抱茎苦荬菜的花序也为头状花序,花朵全部为黄色的舌状花。瘦果长椭圆形,具有冠毛。

抱茎苦荬菜也有药用价值,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临床上,常用它治疗头痛、牙痛、胃痛、术后疼痛、跌打损伤、阑尾炎、肠炎、咽喉肿痛等。

中华苦荬菜

抱茎苦荬菜

猜你喜欢
生叶菊科基部
春心未书
越冬期红叶石楠和桂花防御低温强光伤害的光保护机制
溥心畲山水画谱(九)
菊科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陆俨少山水画谱(九)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杂交籼稻花药基部开裂性状的遗传研究
菊科几种野菜的营养价值与种植技术
菊科植物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