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琪 吴昆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族博物馆;展示设计;应用
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物质文化载体,表现出特定的文化内涵,地域性表达是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自1851 年在英国伦敦水晶宫举办第一届世博会后,博物馆迅速发展,一些国家还把博物馆建设看作是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情感的重要途径。将地域文化融入博物馆的设计中,一方面可以赋予博物馆主题性,避免同质化现象;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观众更深地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与文物古迹,使当地地域文化得到延续。基于以上背景,文章对博物馆展示设计进行地域性研究,并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1 地域文化概述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区中源远流长、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传统,是当地民族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与建筑文化等文化体系的总和[1]。它与当地的地理因素相互影响,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时代印记,它涵盖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
2 地域文化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2.1 赋予博物馆主题性
地域文化作为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区域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是提升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一座优秀的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标志性的文化教育场所,它体现了一个城市或一个民族的历史特点与时代风貌。博物馆的设计思路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将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凸显出来,设计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博物馆,赋予博物馆主题性,避免同质化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地域性主题的博物馆数量逐渐增多,如绩溪博物馆、木心美术馆、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等,都成为了当地的文化标签。
2.2 使地域文化得到延续
地方性博物馆作为展示地方文物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物质文化载体。正所谓“一方山水有一方情”,地方性博物馆所展示的地域文化不仅是当地气候环境、自然资源的缩影,更是对其地区风俗习惯、人文性格的映射。将地域文化与博物馆展示设计相结合,不仅可以直观地宣传展示地方文化,使空间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特定地区风土人情、地理环境、文物古迹等展示内容,观众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得当地地域文化得到延续[2]。
3 地域文化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3.1 融合地域环境
地形与环境是自然与建筑不可分割的基本前提,博物馆建筑应该有效地将地域环境融合进来,无论是建筑外形、表皮材料还是周边景观都要与环境有机统一,全方位展现博物馆的内外协调性,以此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我国建筑学家吴良镛认为在地域性建筑的探索中应该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要想使地域性建筑文化得到长久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对建筑表面样式的追求上[3]。任何建筑,只有当它和环境融合在一起,并和周围的建筑共同组合成统一的有机整体时,才能充分地显示出它的价值和表现力[4]。博物馆建筑与地域环境的融合性,不是简单的将建筑矗立于环境之中,而是与地域环境建立起一种相互融合、平等共生的关系。不同地域的环境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博物馆建筑的性格,赋予了建筑地域环境的特征,更表现出建筑与土地的质朴关系,彰显着地域情怀,构建出纯粹的地域风韵。
3.2 传承地域文化
地域特色文化是展示地方特色、体现地方差异性的重要媒介[5]。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应注重“文化性”,强调地域文化元素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传承。特定区域的风土、自然与民俗,沉淀了独特的地域风格,使当地的景观、建筑传达出地域文化与民族精神,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这些都是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重要内容与来源。博物馆的本质属性是注重人与物、人与空间的交流,若想要使博物馆中的地域文化具有传承性,首先需要人们从丰富的地域文化中找到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或多种进行长久展示。其次,可以将这些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分离、解构、重塑,应用到整体的空间布局及人流动线之中。最后,采用现代化的展示方式,动静结合,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魅力,使观众在参展时获得新体验。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博物馆内部展示空间的起承转合之中,使博物馆意蕴与地域文化相互交融,从而传承地域文化。
3.3 运用地域材料
建筑作为物质存在,地域材料为建筑提供了更具限制性的条件,是造就地域性建筑风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博物馆的设计中,将当地的物质材料运用在博物馆室内外空间中,往往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并且也是博物馆地域性表达的重要途径。由于不同地区所产生的物质材料质感不一,它们特殊的形状、颜色、触感也为感官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使观众置身于其中,自然地将该馆与当地的风土人情联系在一起[6]。博物馆中地域材料的运用不单是使整体空间有机统一,还可以将它作为空间的装饰,突出地域性博物馆的亲和力,赋予展示空间一定的独特性。
3.4 提取地域符号
不同地区自身有着独特的地域符号,符号作为凝结地域文化、传达特殊信息的载体,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具备抽象化、立体化的转译方式。符号的抽象化造型语言主要是指将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元素符号经过合理的加工提煉,运用在博物馆室内的装饰中,使它具备与展示空间相似的信息传达效果;立体化造型语言则是通过萃取地域元素符号,运用在建筑的表皮造型中,展现立体的空间符号,让观众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潜移默化地感知地域文化氛围。总之,地域符号的造型语言表达不是直接的拿来主义,而是通过变换,科学地融入博物馆的室内外空间,从而确保地域文化的完整性与延续性。
4 地域文化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地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广西地处我国南疆,全省聚集了壮、汉、苗、侗、瑶、毛南、仫佬等12 个民族,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精湛的民俗手工艺资源等,这些都为现代展示设计提供了不竭的地域文脉资源。广西民族博物馆以广西地区各民族文化为陈列专题。该馆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内,前临邕江后靠青秀山,被青山绿水包围,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保持着山林特色。这样的地貌植被与山水格局,是塑造地域性博物馆的特有资源与优势。广西民族博物馆作为广西标志性的建筑物,实现了现代展示设计的地域文化属性。无论是建筑造型,还是深层次的展示形式语言的表达,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4.1 建筑造型
建筑作为博物馆存在的实体物质空间,在造型设计上应该做到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博物馆在建筑造型设计上都耗费了很大功夫,如富有苏州古典园林风格的苏州博物馆、蕴含着民族特色的新疆博物馆、以“鼎盛洞庭”为灵感来源的湖南省博物馆、还原地区原始民族风情的华盛顿印第安博物馆等,均融合了周边地域环境,成为所在城市的“特殊展品”。又如位于安徽的绩溪博物馆,形态上提取了传统民居院落的造型,通过既有硬度而又不失细腻柔和的线条,营造出简洁的建筑造型,与周围皖派民居环境相协调,达到传统建筑与新建筑的和谐统一[7]。
广西民族博物馆整体建筑外观以铜鼓为造型进行演变,并将内部纹样立体化应用在建筑表皮的设计中,在主体建筑物的外墙两侧由“铜鼓”装饰造型紧互左右(如图1),象征民族的权力与威严。三面环山的总体布局将整个博物馆建筑隐藏在其中,从高处看犹如鲲鹏遨游在青山绿水间。在博物馆室外设计中紧密围绕“地域文化”这一主题,一方面将它进行符号转译,从铜鼓、壮锦中提取元素,运用抽象、结构等手法,通过改变色彩、材质融入建筑表皮和廣场平面造型中;另一方面重视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在博物馆后方的露天展示区集合了12 个少数民族建筑组合而成的“民族村”,展示了少数民族独特的建筑风貌,观众既能看到少数民族村落的特有魅力,又能感受到不同民族的内在精神。广西民族博物馆作为代表性地域建筑,在设计中尊重自然环境,做到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实现了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进一步体现出包容、向上的现代民族新风貌。
4.2 内部展示
最能体现博物馆重要意义的在于展示,一个地区的博物馆能否体现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在于展示设计的好坏[8]。在明确展示主题与内容的基础上延伸地域特性,既能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具有时效性,又能凸显展示空间的文化特征。如山西博物院,展厅内洋溢着浓浓的山西韵味,挂落雕刻、砖栏杆、抱鼓石、照壁等山西传统建筑元素装饰着内部展示空间,彰显出独特的晋文化。
广西民族博物馆在总体空间布局上巧妙结合少数民族妇女头饰的造型,采用串联的形式将各个展厅连接起来,总体上看,整体线路没有封闭死角,参观者从序厅进入展示空间,从连接尾厅的后门走出进入下一空间,产生先后顺序的体验感,同时赋予了空间清晰流畅的参观路线,如图2 所示。馆内的陈列由“五彩八桂”“铜鼓文化”“壮族文化”“霓裳羽衣”“匠心神韵”“家园”“和谐乐章”七个常设展厅组成。通过喀斯特地貌、广西传统服饰、民歌、乐器、舞蹈等多方面展示,折射出少数民族的智慧与审美情趣及历史文化内涵。内部的展示空间运用了场景还原、多媒体等交互式设计,为观众提供了多元化的互动方式,使它在亲身参与中加深对展示内容与广西地域文化的了解。在“铜鼓文化”展厅内,采用历史性的叙事手法,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铜鼓为主,提炼出铜鼓纹样元素符号,并用现代展示手法表现出来,使展厅内散发着铜鼓文化的独特魅力。观众一进入序厅,就被眼前平面化的铜鼓造型及刻有花山纹样的墙面带入到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中。展示形式上除了图文展板与实物展示外,还采用了场景还原的手法,将壮族“蚂拐节”演奏铜鼓的盛大场景移到展厅内,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广西历史文明的光辉。该展厅以被称为“铜鼓之王”的铜鼓为中心,将时空、文字、文化面貌、民族风情等因素相互融合,形成对称分布的陈列形式。无论是蚂拐雕塑、灯具还是刻有铜鼓纹样的支撑柱、造型墙,精致复杂的图案纹样在室内灯光的映衬下渲染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如图3)。在“和谐乐章”展厅中,考虑到声音在展示空间中的传播,展厅中运用了大量新媒体展示手段,综合图、文、声等多种手法展现广西地区的民族歌曲,观众通过触摸、聆听拉近与展示内容的距离。与传统的展示形式相比,多感官设计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观展体验,
新媒体环境下地域元素元素的再生,既延伸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民歌的魅力,又丰富了展示设计的设计手法[9]。
4.3 建筑材料
广西的地方资源影响了建筑材料的选用。广西地区盛产石材,其中岑溪市拥有全国最大的花岗岩生产基地,为建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贺州芝麻白品质精细,桂林资源县浪花白美观又大方,玉林市博白黑细腻坚硬,这些都是颇受人们欢迎的材料。除此之外广西还是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以桉树、松树、杉树、毛竹等木材为代表,产量较大。
广西民族博物馆运用这些资源,既节约了成本,又表现出建筑的地域感与现代感。外部建筑墙体采用当地特有的大理石,并且在局部表皮上刻有由壮锦元素简化、抽象后的图形纹样进行美化装饰,如图4 所示。另外,博物馆还运用了玻璃材质,利用它晶莹剔透的特性,满足了展览中特殊的用光需求,也体现出更广泛的空间秩序。在内部展示设计中,如“壮族文化”展厅的织锦展区,为了更好的向观众展示织锦,除了配有实物与图文展板外,在展厅中央,利用当地木材还搭建了地方传统房屋,并将织锦制作的过程重塑再现,直观地传达了织锦的艺术美感。内部展示设计中地方材料的运用,不仅呈现出对地域环境的顺应,同时也凸显出独一无二的地域性文化特征[10]。
4.4 装饰细节
博物馆建筑造型与内部展陈彰显出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除此之外,装饰细节也应该提取地域符号,塑造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的民族基调。广西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元素有壮锦、绣球、花山壁画、干栏建筑等。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导视系统的设计中,作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它的设计风格以沉稳低调为主,运用深蓝色底色外加浅蓝色壮锦几何纹样作为装饰,传达出独特的八桂气质;在大厅中,吊顶与底板的装饰造型均提取壮锦元素进行简化、抽象重组、颜色叠加,两者相互辉映,传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另外,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装饰图案点缀在天花、支撑柱、栅栏中,造型统一,对称分布的特点使空间显出独特的韵律美,无论是从视觉角度还是文化内涵都具有不错的装饰效果。为了延伸展示信息,在部分展厅的展板设计中融入了吊脚楼造型元素,改善了展板造型的单一性,与展示内容相契合,加深了观众对展览的理解,如表1 所示。
5 结语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博物馆展示设计语言,但需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设计师们应该充分了解地方文化与发展方向,掌握地域文化的精髓;其次,在空间中加入沉浸体验、场景还原等新媒体展示手法,将传统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做到地域文化元素的活化传承;最后,博物馆室内外空间相协调,实现了地域文化与博物馆的和谐统一。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展示设计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地域文化运用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不可以生搬硬套,应通过现代化的表现手段将它们进行活化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