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曾为一道“超级难题”,绞尽脑汁(jiǎojìnnǎozhī)。
当时,在遥远(yáoyuǎn)的大洋彼岸(bǐ àn),许多欧美国家逐步迈入工业化。各式各样的机器代替了工人的双手,一座又一座大工厂像变戏法似的冒(mào)了出来,人们修建了长长的铁路,能轻松地把货物从东边运到西边……
然而,那时的中国,贫穷(pínqióng)落后,受人欺凌(qīlíng)。怎样才能建设一个更好、更强的中国呢?
孙中山先生可是一位“学霸(xuébà)”!他一口气列举出多条“解题思路”,把它们都写进了《建国方略》这本著作里——
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把中国沿海、内地、边疆(biānjiāng)连接起来。
铺设160万公里的公路,深入青藏高原,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
建设三个大海港(hǎigǎng),和世界各国交流往来,买卖东西都方便。
打造一个大工程——三峡大坝(bà),让船逆流(nìliú)而行,让电源源不断。
这就是近代中国谋求(móuqiú)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只可惜,列强掠夺(lüèduó)、战乱频(pín)发,让人民吃尽了苦头。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没有人能将它变为现实。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
人们看看自己的“家园”,条件真艰苦(jiānkǔ)啊!灾(zāi)民有4000多万人,很多公路被破坏,重要铁路线不通车,连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但是,我们从没忘记“现代化”这个美好心愿,并始终朝着心中的梦想奋斗。
有些西方国家炫耀(xuànyào)道:别费脑筋(nǎojīn)了,抄我们的方法吧,保证又快又省事!
可以照搬(bān)别人的“答案”吗?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清醒(qīngxǐng)的头脑。
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我们的“出题人”不同,
是新中国,是不断变化的时代。
●我们的“阅卷人”不同,
是全国各族人民。
●我们的“题目”难度更是世界第一,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习爷爷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详细(xiángxì)列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表”和“施工图”。中國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在祖国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答卷”——
一辆辆高铁飞快奔跑,运营总里程能绕地球赤道一圈;
一条条公路串连城乡,“山沟沟”变成热门景点;
一座座码头运输繁忙(fánmáng),“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一个个家庭圆梦小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看,中国共产党人把这道“超级难题”,解答得多么精彩!
每个学校、每个少先队中队,都有各自的成长特色,没有“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