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灿
“你们走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路子,值得兄弟单位学习和借鉴。”近日,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会长侯金武在调研时,对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有限公司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
近年来,该公司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试点工程等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各类生态环境项目230个,有力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
及时行动除隐患
4月11日一大早,该公司资源环境部主任、教授级工程师高永彬背上行装,与同事乘车匆匆赶往100千米外的鲁山县,协助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们坚持早准备、早行动,确保在汛期到来之前将地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高永彬表示。
自2018年起,按照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部署要求,该公司承担起了洛阳市偃师区、平顶山市鲁山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每年汛期,该公司地质灾害防治小组以常态驻守和机动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两地开展防治培训、动态巡查、汛期核查、监测预警、避险转移、灾害评估、灾害治理等工作,有效保障了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该公司在郑州、洛阳、三门峡、鹤壁等地承担多项地质灾害调查项目,通过钻探、槽探、探井、剖面测量等多种手段,摸清典型地质灾害点的形成机理、成灾模式,为当地实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多点发力优生态
4月18日,洛阳市宜阳县赵堡乡的一处工地上,机声隆隆、车辆穿梭、人影忙碌……该公司承担的宜阳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成功如期开工。
“这个项目是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子项目,经过多方努力,终于率先开工。”该公司副总经理张记飞笑着说。
作为河南秦岭东段工程18个子项目责任落实单位,该公司积极选派技术力量深入项目实施地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对接、进行项目踏勘,并成功中标渑池县、宜阳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4月24日,洛阳市新安县正村镇黄河岸,一片片树苗在风中摇曳,一棵棵小草上布满露珠……这是该公司完成的洛阳新安县沿黄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后,展现出来的“绿色模样”。
“原来的矿坑连片,矿渣遍布,我们共完成图斑治理59个,面积约230公顷,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1个,恢复可利用地面积约220公顷。”该公司新安分院副院长张志兴介绍。
该公司完成的一批“三山”综合治理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还通过对采坑、危岩体、不稳定斜坡进行治理,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了当地居民生存环境。
科技赋能提效率
4月8日,在焦作市中站区一处作业现场,5架无人机在“驾驶员”的操作下展翅高飞。
“这是我们承担的河南省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项目,如果用人工开展外业调查,至少需要半年时间,而用无人机一个月就能完成任务,效率就是不一样。”看着在天空翱翔的无人机,项目负责人李好飞信心满满。
2019年初,随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该公司承揽的一批生态环境项目作业现场,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难题。
“当时项目主要在山区,面积大,地形复杂,单靠人工测量工期和质量都难以保障。”勘测与规划分院院长段俊礼回忆。
为此,该公司购置无人机航测系统,助力生态环境项目开展。截至目前,全公司已購置引进无人机航测系统8套,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持续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趁势而上,抢抓机遇,在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当好主力军。”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锐表示。(作者单位: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