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亚倩 孟江昆
从南到北,能源管道的每一米都记录着河南省第四地质勘查院有限公司“管道守护者”的坚实足迹。在广东,项目人员克服40度的高温高湿环境作业;在漠河市兴安镇零下40多度的极寒天气里,项目人员完成中俄500多千米原油管道沿线的地质灾害勘查。
自2008年河南省第四地质勘查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勘四院有限公司)涉足国家管网油气储运管道项目以来,凭借地质人特有的精神与传承,地勘四院有限公司防范化解问题隐患,守稳筑牢油气储运管道安全防线。
走南闯北护管道
作为国家能源的动脉,油气管道的安全不仅关乎千家万户的正常生活,并且影响着国家的战略安全,而管道工程建设从选线、线路优化时的地质灾害评估、矿产压覆评估到运营时的地质灾害排查、风险评价、监测、治理等工作,都离不开地勘四院有限公司“管道守护者”的辛勤工作和付出。
“十幾年来,我们的工作范围北到漠河、南到广州、东到抚顺、西到阿克苏,足迹遍布十余省的上百个城市。”地勘四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亚南感慨道。
多年来,地勘四院有限公司实施长输管道地质灾害专题研究调查评价项目200余个,完成管道里程近4万千米,确保了油气安全稳定和管道沿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创新科技破瓶颈
“进入汛期,降雨量激增,部分输油管线周边发生有地质灾害,尤其是个别灾害发生区域淤泥堆积严重,人工无法测量数据,你们能正常开展工作吗?”2022年,面对合作企业的担忧,地勘四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宽才自信地予以答复:“当然可以。”
地勘四院有限公司迅速优选技术骨干组建项目部,召开工作部署推进会,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利用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等技术,仅用两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中国石油西气东输分公司三个跨度200千米的地质灾害点的应急治理方案和图集编写工作,获得合作企业的高度评价。
为突破管线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瓶颈,提高工作效率,地勘四院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购置了飞马D2000多旋翼无人机搭载D-OP3000五镜头倾斜相机智能航测系统,组织无人机应用培训,开展技术攻关,建立“无人机测量+DSM影像数据分析+三维建模”管网快速应灾系统,在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开展管道应急治理、地质灾害排查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排查治理保安全
本着“干中学、学中干”原则,针对国内油气长输管道涉及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问题,地勘四院有限公司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治理措施,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建立了一套经济有效的管道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2020年6月,地勘四院有限公司应邀在河南全省展开油气管道汛期排查工作,项目总长度约1500千米,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工作人员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605处,发现灾害点160余处,成功为国家大动脉安全度汛保驾护航。
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期间,受河南辖区管道所属企业委托,地勘四院有限公司迅速组建3支应急队伍,开展管道灾害现场险情控制和抢修应急抢险处置工作,经过72小时的连续作战,排查出水毁地质灾害点878个,现场紧急处置地质灾害14处,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输送管线安全。(作者单位:河南省第四地质勘查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