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峰 刘言东
“我们已经建成纸质档案数字化系统,实现了档案的上传、保存、访问、在线查询等功能,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水平大幅提升。”方城县自然资源局档案室负责人说。
近年来,方城县自然资源局把数字化建设作为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成立专门机构,按照筹划、试点、建库、应用四步走战略,扎实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系统规划 试点先行
针对之前档案查询效率低、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方城县自然资源局及时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信息中心,并于2021年启动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
工作中,信息中心通过主动与各股(室)充分对接,了解档案资料要件构成,围绕“保存什么资料、如何保存使用”进行研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最终采用档案扫描录入方式,对建局以来各类纸质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信息中心主动加强与技术协作单位对接,广泛了解建库要素条件,围绕“建什么样的系统、如何建设数据库”进行研讨,多方收集信息,充分进行调研,确定了建库所需的扫描件格式、形成的电子版资料命名形式,明确了系统框架构成、功能体现,形成了建库初步规划。
鉴于开展此项工作暂无可借鉴经验,该局决定按照“试点先行、由点带面、总结提升、全面展开”原则开展工作,试点股(室)指定专人,根据入库条件要求,对所有档案资料按年度、类别等进行整理、扫描,并列出档案资料的目录清单。按照建库规划,技术协作单位指定专业技术人员,编写系统程序,实施建库工作,多次组织座谈会,对基本框架结构、模块组成进行调整完善。
严格把关 建成系统
方城县自然资源局组建以后,如何更好地为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提供支撑保障,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原国土资源局、规划局档案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而通过纸质档案数字化系统建设,实现了档案资源标准统一和质量提升、各类档案的有序管理与规范利用,为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针对股(室)历史积累的档案资料多、扫描入库工作量大等问题,为加快工作进度,该局在先期试点股(室)取得经验基础上,组织机关各股(室)利用扫描仪、复印机、手机等同步开展扫描工作。信息中心与主办股(室)通过反复对接,从扫描格式、扫描质量、存储形式、命名方式、成果内容等方面不断修正、完善和规范。
为全面做好纸质档案数字化系统建设,做到扫描建库两不误,该局通过与协作单位反复商讨,从框架布局、存储上传、搜索功能、编辑删除、账号管理和权限设置等方面经过多次调整、修正和完善,将纸质档案数字化系统安装到系统服务器。信息中心按照工作规范,先后将移交扫描成果的股(室)扫描成果导入系统数据库,并进行反复调试。根据应邀人员校验、检验情况,结合其实践运用体验效果,积极采纳合理化意见建议,并多次邀請技术协作单位对数据成果和系统及时进行完善,顺利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系统基础功能建设。
全面应用 效能提升
信息中心作为纸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承担单位,依托既有的先进网络基础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业务骨干,为建设数字化档案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
该局邀请协作单位对信息中心人员进行系统使用、录入操作、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培训,达到系统操作熟练、规范使用;对所有需要进行档案入库扫描的股(室)扫描人员进行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扫描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做到扫描成果清晰、高效、规范,适时组织开展各股(室)新档案资料扫描录入工作,并及时把完成扫描任务、达到技术要求的股(室)扫描成果录入数据库,实现扫描、录入一体化。
按照管理权限和资料密级等级,该局建立自然资源数据共享体系,设置不同账号访问权限,加强数字化系统的实践操作和成果运用,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制定出台《方城县自然资源局档案管理制度》,在明确工作职责的同时,明确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存储和使用等工作,严格执行档案保密、保管制度,确保档案的完整、安全,实现数字档案的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有效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作者单位:方城县自然资源局,河南省自然资源综合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