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对国民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不能抱着消极心态看待老龄化,从整体角度来看,在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口的购买欲与消费能力较强,推进了养老市场的发展。这就需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旅游解决养老问题。此举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最佳途径,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优质旅游服务。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背景 老年旅游服务 途径 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4-146-02
一、引言
在当前社会中,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为了促进国家经济更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制定出适合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战略。集合实际情况,将敬老、养老、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等原则充分融合,加强老龄产业的规范化。不难发现,为了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由此可见,在老龄化社会下,养老产业拥有良好发展前景,利用旅游解决养老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注重旅游养老的开发,为老人打造适宜的环境。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旅游服务开展重要性
1.客户需求增加。在养老旅游中,其核心就是尊重老年人的旅游体验。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需求也逐渐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精神追求层面越来越高。在老年旅游服务的实际开发中,主要面对的人群是有支付能力和时间的老年人。站在购买力的角度上看,老年人需要更为充实和丰富的精神层面追求,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不断完善,有专业的老年旅游服务。老年人也逐渐提高自身意识,向着独立自主和个性化方向迈进。根据市场调查情况,老年人出游频率呈增加趋势,出游的地点也呈现多样化,消费需求理性化。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像新兴的疗养游、休闲游等都是针对老年群体制定的旅游服务方案。总而言之,实现老年人快乐旅游已经是大势所趋,也是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一些老人能实现经济独立,同时中产阶级的快速成长,进一步提高养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老年人不再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愿意将时间与金钱花费在旅游中[1]。
2.社会认同感增强。从社会认同方面来看,老年人退休后,他们的社会角色发生转变,社会认同感也随之降低。优质的养老旅游服务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社交机会,丰富其生活。老年人在旅游中能接触到不同的人群,培养新的兴趣爱好。老年旅游是提高老人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也能帮助老人收获到快乐,充实其内心。
3.网络科技的发展推动养老旅游进步。如今,人类逐渐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在信息化技术的大背景下,老年人只需凭借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完成一系列操作。无论是预定机票酒店还是查找旅游位置等,都能第一时间查找到所需的旅游信息。如现在较为全面的旅游平台携程和去哪儿网,为老年人打造贴心的人机对话,创建旅游交流平台,实现旅游服务的多元化及智能化。语言、距离不再是阻挡老年人旅游的问题,老年人出国无需携带翻译,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为老年人旅游提供了方便。
4.医疗旅游发展的促进。医疗旅游是当下新兴旅游产业,主要以医疗护理和康复保健为主。市场调查发现,很多老年人更愿意去绿化覆盖率高、自然环境好的地区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能进行治疗。例如:一些老年人选择去泰国旅游,泰国的按摩治疗吸引了一大批患有肌肉疼痛等外科疾病的老人。患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会选择空气清新、环境较好的地区,如澳洲等。也有一些老人选择乡村旅游,在感受民俗风情的同时也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远离城市的喧嚣,有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2]。
5.企业发展的因素。在老龄化背景影响下,旅游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渐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革新。简单来说,推动企业发展的除了市场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经济效益,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于旅游企业而言,近些年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旅游市场接近饱和,行业内部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把目光一味地放在上班族与年轻、中年群体上。老龄化社会,首先要保障老人的生活所需与精神需求,养老市场的空白,让旅游企业看到了新的发展机会。通过融合养老与旅游,既能带给企业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能促进旅游市场的再发展,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近几年的发展中,老龄化背景造成市场井喷现象,这一点从淡季旅游能很好的看出来。大量的独立老人抛弃传统家庭观念,从家庭中走出来。特别是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创设农家乐等新型旅游。
6.新兴第三產业的开发。在传统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一批新兴第三产业也展露头角,很多地区抓住了旅游养老的契机,打造更适合老年人的旅游项目。从不同角度考虑到老年人的体验,不断增强旅游安全性和规范性,让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得到较好保障。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旅游服务开展具体措施
1.旅游资源应朝着养老化方向发展。旅游资源养老化是指将养老观念逐渐渗透至旅游业中,进一步延伸其中的产业价值,并优化各种养老资源,完善养老功能,使其能最大程度契合老年人需求。旅游资源是养老旅游的载体,不同地区的养老旅游发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必须考虑到因地适宜的原则。目前,市场中发展较平稳的养老旅游有环境型与景区型,对于环境型旅游来说,拥有自然资源,且能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因此,企业投入资金小,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无法保障高质量的生活体验感,缺乏系统的医疗服务与生活服务。为了解决这一点,旅游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根本入手,完善生活服务体系。其次,景区型养老是指景区内部的现有资源以及基本的休闲娱乐设施。为了提高老年人的旅游积极性,当地政府可以针对不同旅游种类制定不同的应对政策。例如,对一些喜“静”的老人,结合其经济水平,推出淡季旅游优惠政策。这样能错开高峰期,提高老年人旅游效率,增强体验感[3]。
2.普及旅游观念,引导旅游消费。旅游需求作为旅游发展的先驱,也是拓宽旅游市场的方向。首先,老年人要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在转换社会身份后,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乐观豁达,不要过分执着,心平气和地去处理事情。同时,不要再固执己见,在新环境中也要保持良好心态。旅游公司应做好市场调查,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开发新的旅游景点,研制新的旅游产品。同时,旅游公司应加强宣传,采用老年群体易于接受的方式。很多老年人之所以旅游,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扩大社交圈,挖掘自身兴趣,培养兴趣。他们渴望得到来自家庭、儿女、社会的关心,工作人员日常的交流中多关注老人的精神状态,可以向他们灌输新理念,新知识,并引导他们了解更多的旅游知识。给予老人一定的支持。指导他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不再出现精神上的空虚。把“情”字贯穿其中,调动其旅游积极性。
3.提高社会关注度,加大老年旅游服务业人才培养。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逐渐成为焦点问题。尤其是如今,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大多数年轻人忙于工作,忽略了老人的感受,空巢老人数量只增不减。鼓励老人参与到旅游中,是老有所乐的实现手段。因此,全社会都要重视此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政府要经常关注社区老人的状态,社区是老年人最熟悉、最感亲切的情感互动场所。宣传旅游带给老年人的好处,满足老人没有子女陪伴时的情感断层。养老旅游的发展要以老年人为重心,秉承为他们服务的信念,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旅游中的老人会与其他老人构建起社交关系,交流明显增加,建立了新的社交圈,消除了孤独感和隔离感。并且提高了效能感,在交际环节中得到他人肯定时,增加了交际信心,建立了良好心态。这不仅仅为他们实现了安度晚年,还同时稳定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除此之外,旅游企业也要培养人才,优化旅游服务内容。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有助于弥补发展中存在的漏洞。企业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人才为主,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坚固基础。针对现有服务队伍应加强人员服务意识,提高自身服务水平,确保将服务工作落实落细[4]。
4.建立多元化养老型产品。以中国式养老的特点,运用好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用专业化和规范的服务标准去为老人带来生活上的改变和精神上的转变。旅游企业应把握好这一点,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养老产品。考虑到大多数老人在选择中更偏向家庭出游,所以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实现老有所依。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旅游案例,例如,老人可以选择春暖花开的三亚,也可以选择怡人的江南水乡,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能力选择适合适的旅游产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依据我国目前的社会结构来看,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老人在退休或随迁后出现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的接受程度、周围环境的友好程度、家庭相处方式、个人思想观念等,由此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已成为燃眉之急。这需要依靠全社会、政府和社区以及家庭的力量共同攻克艰辛,为老年人打造一个适宜的安度晚年的环境。政府应积极扶持养老旅游的开发,加强对个性化产品的全面升级,社会各界也要积极配合,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旅游氛围,让老人有兴趣参与到旅游中。只有养老与旅游相结合的模式才能更好地安置老人。家庭应对政府保持足够的信心和支持,帮助老人更好地融入到平时的旅游中,为他们创造舒适的晚年生活。
參考文献:
[1] 高阳,臧健.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苏北地区乡村旅游养老产业发展困境及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4):65-67.
[2] 张苗荧.文化和旅游行业要在“智慧助老”上下工夫[N].中国旅游报,2021-01-07(003).DOI:10.28109/n.cnki.nclyb.2021.000071.
[3] 侯思悦.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旅游养老模式浅析[J].戏剧之家,2020(14):230.
[4] 王薪棋,韩艳平.基于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旅游开发研究——以长白山地区二道白河镇为例[J].农村科学实验,2018(01):127.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