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东
“嫂子在家吗?”我刚放学回到村口,就听见张嫂用她那尖锐的嗓音朝我家的方向喊母亲。
正在做饭的母亲还来不及解下围裙,就一个箭步走出院子,来到墙边,对趴在墙外的张嫂说道:“你来得正好,我正给孩子们做大白菜炒肉呢,一块儿吃点吧。”
母亲一边说着,一边示意张嫂进屋来。
谁知,母亲说了好几遍,张嫂就是不愿进屋,反倒是拉着个脸,默不作声起来。
“他张嫂,是有什么事儿吗?你我都是爽快人,你就直说。”母亲赔着笑脸,身体向张嫂靠近了些。
张嫂这才吞吞吐吐地说起话来。她说话总是喜欢拐弯抹角,母亲没有立刻明白她的话外之意,只得让她再重复一遍。她结结巴巴地说:“嫂子,你前几天借我家的一斗米该还给我了吧?”
“他张嫂,不是说好下个星期还吗?”母亲开始有些着急,“下个星期,我就去孩子的外婆家了,她那儿有稻谷,我碾了米就还你。”
“嫂子,不是我不愿等,是我家也没米了。”张嫂说完,悄悄地用不自信的目光看了母亲一眼。
“原来是这样啊……”母亲想说些什么,但又咽了回去。
“那,你看明天行吗?今天天色已晚,明天一大早,我就去找米。估计下午就能给你还上了。”
“那行。明天下午一定要还来啊。”张嫂的语气里透漏出一种命令的味道。
张嫂和母亲的谈话一个字儿没落都被我听见了。待张嫂走远了些,我立刻问母亲,“前几天,我们问张嫂借米的时候,她家不是还有满满的一缸米吗?怎么这才几天的工夫,就没有了。她一定在撒谎。”
母亲没有回答我。她像往常一样嘱咐我先去写作业,饭一会儿就好了。
我写着作业,但心思早已飞到了这件事上。张嫂的儿子小强和我是同班同学,要弄清楚他家是不是没米很容易。
想到这,我停下手中的铅笔,拿起父亲为我做的弹弓,来找小强玩。在玩的过程当中,我问小强他家是不是没米了,他刚说有,又赶快说没有。
“到底有还是没有?”我假装有些生气,并决定要将他手中的弹弓收回来。
他见此慌了起来,“有,我确定有。是我妈妈让我这么说的。她说,你们家的人,不管谁问我,我都要说没有。”
明白真相的我,顾不上和小强说太多,就跑回家里对母亲说了这事。让我吃惊的是,母亲听后脸上并无半点喜悦之色。
一时间,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妈,你们在聊什么?”大姐的头从窗户里探出来,望着我们。
敏感的她似乎察觉到了气氛的异常。她走出屋子,搬了个小板凳坐在我们旁边。为满足大姐的好奇心,我凑到她耳旁将张嫂要米的事告诉了她。
我们就这样互相依偎地坐在庭院里,不知过了多久,母亲才开口道:“妈知道张嫂家有米。”
“原来您都知道呀!”我们姐弟十分疑惑。
“张嫂要我们还米想必是听别人说了什么。”
“说了些什么呢?”
“今年,工人的工资不好拿。上个月,村里的包工头就说你父亲这一行人的工资可能都打水漂了。没有钱,我们是买不了米的。”
“不是前不久父亲让张叔给咱捎回来一些钱了吗?”
“那是你们的学费。”
对话到此,我们集体再次沉默。
几分钟后,我的声音打破了这压抑的寂静,“您不是给张嫂说去問外婆拿米吗?”
“今年赶上干旱天气,你外婆那个村庄里没有一户人家的稻子是长得好的。他们能勉强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那怎么办?”
“没事儿,你们明早还要上学,早点睡,这事儿我来想办法。”
北方秋天的夜晚格外寒冷,我们经受不住困意和寒冷,就先进屋去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起床后,母亲说和我们一起走。看着母亲手中的鸡和鸡蛋,我们一下就明白了。原来,母亲是要把留到过年的几只母鸡和鸡蛋拿到离学校不远处的集市上卖了换钱。
我们虽心里十分不舍,但也深知没有别的办法了。
我们和母亲一起出发,直到学校门口我们才道了别。
我们家的鸡养得很好,听母亲说她才刚到集市,就有好几个人争先恐后或来询价,或打算购买;但她并没有因为询价的人多就抬高价格,而是按照市场价将它们卖给了一对年迈的夫妇。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还将鸡蛋送给了这对夫妇。
“母亲,我们不是急用钱吗?您怎么能将鸡蛋免费送呢?”
“那对夫妇我认识,是张嫂她父母。他们年纪大了,日子过得也不富裕。我们和张嫂乡里乡亲一道儿住着,能帮一点是一点。”
“那为什么张嫂不对我们宽容点儿呢?”
“孩子,凡事儿别较真。”母亲说罢,对我们微笑了一下。然后,她放下手中的活,将新买的米盛了满满一斗,给张嫂送了去。
当张嫂知道母亲从集市上不仅买了米,还买了其他东西后,心里有些嫉妒。
过不久,我们就听到了从张嫂口中传出的谣言:“你看这刘嫂,从我家借的是好米,这还回来的却是质量下乘的劣质米。”
在买米之前,考虑到要给张嫂还米,母亲刻意买了质量好、价格高的米。要是我们自己吃,母亲是断断不会这么做的。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我们都督促母亲去找张嫂讨个说法,母亲却坚决不肯。
没几日,张嫂的父母来我们村看张嫂。张嫂把这事儿当作谈资讲给了他们听。
张嫂本以为他们二老会向着她。可谁知,这次她却错了。
“人刘嫂是那样的人吗?前几日,我们去市场买鸡,她不仅按市场最低价将养得那么好的鸡卖给我们,而且还免费送了我们好些鸡蛋。能做这样事儿的人,会有坏心眼?”
教训完张嫂后,张嫂的父母和张嫂一起来到了我家。
此时,恰逢我们从果园里干完农活回来。
看着他们每个人手里端着一斗米,我们十分不解。母亲正要发问之际,张嫂的父亲开口道:“我们是来向你道歉的。我女儿刀子嘴豆腐心,有什么做得不好的你别往心里去。”他吸了一口老旱烟继续道:“今年我们村的稻子不错,稻米算是丰收了。我们给女儿带了些。这三斗大米你收下,算是对你为我们付出善意的回报。”
母亲坚决不收,怎奈这对夫妇实在是诚恳,最后推却不过,只能收下。那一刻,母亲的脸上露出了久未有过的笑容,看得出来,她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母亲,这下我们每天都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白米饭了。”我们姐弟开心地手舞足蹈。
可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母亲竟让我们姐弟端着这三斗米向村头的李奶奶家走去。
李奶奶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她独自生活了许多年。由于没儿没女,加上身体不好,日子过得很简朴。当母亲知道她没有米吃时,就打算将这三斗本不属于我们的米给她。
我们姐弟在前面走着,母亲在我们身后跟着。
一路上,风调皮地对着我们吹,可无论它怎么吹,我们手里的米一粒儿都没有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