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制造业企业“招工难”

2023-05-30 11:31齐丽平
人力资源 2023年1期
关键词:用工制造业企业

齐丽平

富士康“万元抢人”的消息,又一次将制造业“用工荒”的话题推到公众面前。 “招不到、留不住”已成为我国制造业普遍面临的人才困局。人社部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职业排行显示,100个职业中有42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并且在新进排行29个职业中,有20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69.0%。其中与汽车生产、芯片制造等相关的职业需求明显上升,“汽车生产线操作工”首次进入排行前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电池制造工”“印制电路制作工”“半导体芯片制造工”等职业新进排行。制造业缺工状况还在持续,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有36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24个属于专业技术人员。有报道称,月薪1.4万元都招不到机械专业的学生。供给不足、结构不均衡,再叠加居高不下的流动性,都让我国制造业产业工人困局异常难解。应如何破局?本文以Y市为例,基于招工难的特点和原因,分析破解之道。

招工难的特点

●缺工现象从春节前后向全年扩展。早些年“用工荒”常常出现在春节前后这一特定时段,呈现季节性和周期性。因为春节外地务工人员一般都会回家过年,节后是否回原来的工作地还是个未知数。而春节前后又是厂家订单火爆的时期,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困扰了部分企业的正常运转。现在的用工荒不再是临时性的,从2021年前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不难看出,每个季度都存在缺工大于求职的情况,企业缺工呈现常态化。

●既缺普工也缺技工。从Y市70家企业用工动态监测情况看,2021年前三季度监测企业所缺普工共计10782人,占缺工人数的84.8%,技工和专技人员需求1937人,占15.2%。企业普遍存在一线普工缺口较大,技术技能人才难招的问题。

●结构性短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就业总量仍在高位运行,市场供需匹配度不高。一方面是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受技术技能水平局限的农民工、4050人员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导致经常出现“有岗无人”或“有人无岗”的现象。

●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Y市2021年企业用人需求仍以高中、大专为主,大学及以上文化的需求比重依旧不高。

为何招工难

●供需不对称。制造业企业招工难需要从制造业本身人力资源需求和劳动市场人力资源供给两方面找原因。一方面,新经济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新职业,制造业分工精细化、产业门类多元化创造出更多新的就业岗位需求,如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相继涌现,带来相应的岗位需求上升。另一方面,近年来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再加上老一代务工人员随年岁的增长逐渐退出人力资源市场,造成了人力资源供给的下降。

●薪酬待遇偏低,劳动强度较大。制造业企业工资受行业整体利润水平限制无法开得很高,普工一般每月在4000—6000元,技工略高些,大部分企业管理严格、工作时间较长,有的甚至需要倒班、加班。此外,医疗、食宿等配套设施不是很完善,对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吸引力不够,制造业从业人员向服务行业转移现象较为明显,待遇问题成为影响“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人才晋升通道过窄,成长激励不明显。普通工人能干到车间主任就算天花板了,进管理层和核心技术层更是难于上青天。对于职称,很多企业是“评而不聘”,员工辛辛苦苦拿到了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却无法兑现待遇。晋升通道单一、对人才培养不够重视,让年轻人觉得没有奔头,人才跳槽屡见不鲜,一些制造业企业陷入“招来人却留不住人”的尴尬境地。

●对制造业企业的认同感降低。过去人们以厂为“家”,在工厂上班是件光荣的事情,但是现在“进厂”已成为公认的“没有前途”的“苦差事”了。90后、00后年轻人更向往时间自由、没有压力、从业门槛低、待遇相对更高的工作,有的宁愿去送外卖、开网约车,也不愿意进工厂。招人难留人更难,年轻员工一旦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就会选择离职。根据美国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大专以上学历的外卖骑手占比达到24.7%,而大专以上学历的制造业一线工人占比不足10%。

●招聘信息不通畅。用工企业招聘通常是个体在行动,需求分散,部分制造业企业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但这些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往往对网络的运用能力不高,信息流通受阻。同时,现有的线上线下招聘平台的知晓面仍相对不宽,供需双方沟通对接不畅、不平衡、不充分,导致招聘效果不佳。

●外出务工人员减少。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升级和农业新技术、新业态的推广应用,各类产业资源和经济要素开始向乡村回流和聚集,推动农村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園区、乡村旅游、民宿、短视频等十分火热,农村收入已不低于外出务工收入,很多农民工加入返乡创业队伍中,选择在家门口就近就业,既能降低在城市务工的生活成本,又能兼顾老人身体和子女教育。这直接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供给减少。

破解招工难

●加快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目前,制造业大多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链中低端,利润水平不高,不仅遭遇招工难,还面临用工成本高的问题。企业应提早谋划布局,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逐步以机器替代传统人力,降低对人工劳动力的依赖,用更少的人力生产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

●适当提高薪酬待遇。企业应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概念,制定合理的薪资标准和稳定增长机制,形成以技能等级、岗位、工龄和工作业绩为要素的工资机制,适当提高福利待遇,鼓励员工提升技能水平,参与企业管理,提升员工发展空间,增强其归属感。越是招工难,企业就越要重视用人、育人、留人工作,关心关爱职工,不断优化工作环境,改善食宿条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其获得感和幸福感。对高技能和高级管理人员可采取“股权配置”“年薪制”等收入分配办法,切实做到用待遇引人、留人,实现员工与企业共成长,共进退。

●鼓励企业探索多元化招用工模式。健全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险相关制度,推动“灵活用工”规范发展,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建立企业用工余缺调剂平台,引导调剂闲置劳动力跨行业就业。鼓励员工内部推荐,以工招工,员工的切身体验是对企业招工最好的宣传,能增加对该企业的信任,同时也能节省外出招聘的人力、物力。

●强化对制造业企业的用工服务。完善企业用工精准对接机制,建立企业用工及劳动者就业需求台账,摸清底数,动态管理,确保信息数据准确有效。对带动就业能力强、用工规模大的重点企业,建立公共就业服务联系制度,设立就业服务专员,持续跟踪企业用工情况。建立招聘信息智能精准推送机制,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优势,整合部门相关信息,对招聘、求职双方进行精准画像,智能匹配+推送,提升供需对接效率。继续广泛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各类专场招聘、劳务协作等招聘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打通信息沟通“最后一米”,建设“三公里”就业圈,以“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

●转变就业观念。相较服务类行业有其灵活、门槛低的优势,制造业也具有工作和收入稳定等特点,社会、媒体、高校等应积极引导年轻人理性看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岗位。Y市创新推出“探厂直播”的形式,线上带领求职者走进企业、车间,互动答疑解惑,零距离了解感受企业,吸引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应聘,效果较好。

●加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更多的青年技能人才。

总之,缓解制造业企业招工难不能单靠企业一方,需要进行更多的制度与政策创新,相关部门给予制造业更多的帮扶政策,帮助制造业进一步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希望对年轻人的观念进行引导,让年轻人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年轻人的价值感、荣誉感。

作者单位 芜湖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用工制造业企业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企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