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胡明 左啸飞 郭甄 胡晗彦
安徽亳州农民管理无土栽培蔬菜,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图/ 视觉中国 摄影/胡卫国
未来的安徽乡村什么模样?如果是从2025年的高空俯视,皖北是一片片屋顶青灰的敦厚庭院;沿江水乡雅,不时可见河边星星点点的吊脚楼;皖西群山间不时有大红色的屋顶闪现,红绿相映,奔放狂野……
未来乡村指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以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为建设途径,以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为建设定位,以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为建设特色,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
未来乡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美丽乡村:绿水青山的生态、整洁有序的村容、错落有致的农房。数字乡村:数字化技术、思维、认知在乡村运用和普及。共富乡村:就业充分、创业活跃,年轻人回来、城里人进来,人人有事做、家家高收入。人文乡村:既要有美丽宜居的村容村貌,更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乡愁可寄的人文气息。善治乡村: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近年来,安徽省“三农”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粮食总产连续5年保持在800亿斤以上,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数量分居全国第2、3位。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比重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以上。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农民生活更加富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全国第11位。农村改革持续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首批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整縣、整市和整省试点。
但是,横向上与浙江等发达省份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发展的思路还需要进一步打开。不少地方采取城市规划的思路和理念来编制村庄规划,科学性、实用性偏弱。缺少类似浙江强村公司、共富联盟等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合作平台,缺少一体化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的场景应用。
发展的活力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安徽省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的强村占比超过12%,而浙江2022年定下的目标是“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一半以上”。
发展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夯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只有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还有43%的建制村没有通双车道硬化路。
浙江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首创地。19年来,浙江省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擦亮“千万工程”这张金名片。2021年以来,浙江先后出台了《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并积极探索“一统三化九场景”未来乡村建设模式路径,构建起了一整套立柱架梁的顶层设计。
一是坚持统筹发展,注重区域协同与资源整合。重视以人为本的村、镇组团集聚,打破行政区划,资源配置更科学。强化整体推进,不“摊大饼”“搞复制粘贴”。建立未来乡村、未来社区全面衔接机制,统筹抓好未来乡村与县域风貌样板区建设。强化科学引导,不“就村抓村”“见点不见面”。未来乡村既可以是单个行政村,也可以是地缘相邻、人缘相亲的多个村组团式、片区化发展。
二是坚持产业融合,注重做精主业与创新业态。重视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产业空间、创新产业形态。打好特色牌。大力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业”。金华市下张家村推进茶花产业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激活新业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乡村产业“十业万亿”培育工程,全方位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
三是坚持数字赋能,注重生产提智与治理提效。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聚力打造“乡村大脑+浙农系列”应用、“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推动农业智能。以要素集约化、生产智能化、产业生态化、管理高效化和功能多样化为导向,着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推动农村智治。打通基层治理信息“孤岛”,提高乡村治理感知水平。湖州市德清县打造“数字乡村一张图”,形成覆盖全县141个村(社区)的物联感知网。推动农民智富。台州市天台县开展红色村播引领、绿色农播带富、蓝色企播兴业、青色助播服务“四播”联动体系建设。
四是坚持人才兴农,注重共建共治与共享共富。重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广聚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激发原乡人活力,用好人才存量。杭州市南山村通过建设“乡创共同体”,破解农村“留人难”问题。吸引归乡人留巢,激活人才增量。绍兴市东茗乡实施“三乡人才”振兴计划,2021年成功吸引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归乡人57人。引进新乡人创业,引爆人才流量。杭州市余杭区从提供“创业金”、搭建“创客之家”平台等入手,为乡村人才营造一个“乡村乌托邦”。
浙江仙居,整齐的民居与绿水青山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图/ IC photo
五是坚持多元运维,注重利益联结与模式创新。重视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培育多元参与主体。实施村庄经营。探索从“建设”到“经营”的门道。湖州市安吉县采取“国资投建+民企运营+利益链接”的全新机制来经营乡村。成立强村公司。目前,浙江省市县乡村四级已成立超过1000家强村公司。创新建投模式。“EPC+O”模式是指对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加上现代化运维管理的总承包一体化服务,在浙江乡村建设中广泛应用。
安徽对标对表学习浙江未来乡村建设的理念做法,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安徽省“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实施“皖美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徽风皖韵美丽乡村升级版。
在理念源头上,强化系统思维。建强基层党建力量。建设供党员学习活动的“党员志愿服务站”“党小组之家”、供村民协商议事的“居民会客厅”“邻里中心”,每年评选一批“皖美乡村”基层党组织。经常性组织开展健康问诊、文体娱乐等活动,把群众聚起来、让人气旺起来。抓好各类规划统筹。统筹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与“皖美乡村”建设行动,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注重打破行政“篱笆”,推动多个乡村组团式、片区化发展;提升乡村善治水平。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推行乡村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让乡村更有温度。
在内生动力上,坚持融通发展。聚焦产业兴旺,做好农业、文旅、主体三篇文章。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推进“小田变大田”及“大托管”服务、农业精耕细作等改革试点,大力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業”,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培育提升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创造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机会;聚焦招贤纳士,用好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三类群体。原乡人是乡村的主人,要加强培训指导,帮助他们向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产业人才转化。归乡人社会阅历丰富,要加大政策扶持,帮助他们心无旁骛发展事业。新乡人有思想、有技术,要优化创业环境,帮助他们更好融入乡村。
在支撑载体上,构建场景体系。打造生产场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发挥皖西南丰富旅游资源优势,开发一批休闲度假、创意经济、体育赛事、医疗康养、会展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场景;打造生活场景。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及暖民心行动,建设一批乡村智慧健康服务站、养老服务中心等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设施,让广大农民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高品质服务;打造生态场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使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成为“皖美乡村”最显著标志。探索开展乡村振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动“绿水青山”加快转化为“金山银山”。
在运营机制上,遵循市场规律。盘活乡村资源。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并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农业“标准地”改革;打造共富联盟。既要跨村联建,大村小村抱团取暖,强村弱村取长补短,富村穷村共同致富;也要村企合作,鼓励建立“村民股份众筹”“社会资本+村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共享发展模式;借力资本市场。以国有资本为引导、按市场化方式运营,加快组建各级乡村振兴基金,将更多资源配置到乡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进运营创新。善于运用工程化、项目化思维,将乡村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治理等项目与其周边其他项目打包起来,进行“肥瘦搭配”,吸引社会资本。推广“EPC+O”或“O+EPC+O”模式,真正将乡村“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
(作者单位: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芜湖市发展改革委战略规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