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见科技 “融”现精彩

2023-05-30 08:59杨燕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信息科技新课标育人

杨燕燕

【摘 要】新课标强调课程育人价值导向,本实例紧扣航天主题资源,多角度展现我国新科技,以真实情境为入口,激发学生兴趣为抓手,探索挖掘航天资源,不断优化教学细节,满足学生探究需求,拓展世界航天视野,体现价值育人,为航天主题资源和其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融入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提供具体实施途径。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科技;航天主题;育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072-03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育人功能。”[1]新课标强调课程育人导向,明确指出教师要以育人为本,聚焦核心素养培养。信息科技由于飞速发展,广泛应用,对现代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学生对信息道德普遍缺乏认识。新课标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指出,“注重迭代更新。促进资源动态更新,体现时代特征。”[2]由此可见,教师要利用与时俱进的资源,满足学生需求。习近平总书记说,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航天主题资源丰富,且充满趣味、直观、技术和想象,与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基础、抽象、实践、综合有同质和互补的内容。异彩纷呈的航天主题资源,丰富了信息科技课堂,对激发学生兴趣大有裨益。航天资源的融入也是契合双减背景下尊重学生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航天资源融入信息科技课程的开发设计

1.激发兴趣,紧抓航天热点

紧抓航天热点,点燃学生兴趣的导火索,从嫦娥揽月北斗指路,到天宫揽胜天问探火,这些航天热点走进课堂,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方式、模式的创新。下面就以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第5章《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第2节“设计制作演示文稿”为例。

(1)创设航天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导入时创设情境,播放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的视频,让学生说感受。有学生描述我国探测火星的过程,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火星轨道,祝融号火星车巡视火星等。有学生说感想,感受科技魅力和祖国的强大。教师顺势出示课题,用演示文稿的形式把航天发展历程和成就展现出来。再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名热爱航天事业的解说员,你将如何呈现?

(2)精心设计活动,善用问题育人。航天情境贯穿始终,活动一以贯之。教师明确活动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数字素养。首先出示活动一,明确小组分工,规划活动主题,请完成的小组到电子屏点亮本组小红花,请嫦娥小组、玉兔小组、火星小组、北斗小组、祝融小组、东风小组等,简要汇报主题。教师随即提出问题,如何制作演示文稿,让它更具吸引力、冲击力,展现航天人不屈不挠、不断探索的精神?在演示文稿PK台中,让学生比较哪张幻灯片更生动,学生提出需整合多媒体素材,有利于突出主题。此时出示活动二,请学生添加多媒体素材,制作演示文稿,再选取学生制作的幻灯片,请大家说亮点和值得学习并改进的地方。其后出示活动三,优化演示文稿,请小组踊跃展示、分享交流。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着力增强学生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

(3)引导踊跃展示,用精准评价激励学生。教师给予真实具体评价,激励小组合作。比如,你们小组的作品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色彩搭配合理,主题清晰明了,如果字体再有些变化就更完美等。在结语中传递航天精神。比如,正如一代代航天人一样,昨天,他们不断奋斗,披荆斩棘,走过千山万水,今天,我们将接续奋斗,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全力以赴,实现科技梦、航天梦、强国梦。教师积极引导,如春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达到育人效果。

2.啟发思考,挖掘航天资源

教师充分挖掘航天资源平台,如关注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网站,载人航天公众号等,并结合学生认知水平,选择资源,二次开发,支撑个性化学习。表达是学生天性,短视频制作让学生表达所知所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内容。以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第7章《加工与制作音视频》第3节制作视频作品“星辰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制作视频作品”为例。

(1)活用航天主题资源,一起向未来。教师让学生从真实的情境走进课堂。首先对话导入,今天是什么日子?学生疑惑。教师说,此时此刻,天宫课堂正开课,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们在中国空间站为我们带来科普课,让人充满期待。今天我们就来看我国托起的飞天之梦。课前根据学情教师准备大量成品,如“托起飞天之梦,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书写航天传奇”“嫦娥五号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等网络平台视频资源,供学生观赏领会,缤纷绚丽的转场、各种角度的切换、平实感人的画面……从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古代科学家孜孜以求探索浩瀚宇宙,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航天人不断探索取得的成就。每一位学生目不转睛,兴致勃勃,感受着优秀作品的魅力和祖国的强盛。再揭示课题,今天就自选主题剪辑制作航天视频。学生此刻跃跃欲试,心中升腾起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航天人的敬意,就融合在了作品中。

(2)尊重他人著作权,增强信息社会责任。课堂中使用项目活动方式,准备大量素材供学生创作自己喜爱的内容,让每位学生在项目中都有动手动脑、积极思考的机会,都有创作作品传递正能量的平台。学生积极自主探究,操作软件工具,添加各种素材,用镜头切换表达自己的思想。使用关键帧、文字动画、蒙版等技术进行尝试,并用微课视频助学。学生都表现出了非凡的一面,无论是项目选择、素材选取、软件操作、作品合成的能力都超出教师预期。教师引导学生尊重他人著作权,在剪辑的视频中标明所使用素材来源。对已初步完成的学生,可访问航天主题网站,自主选择下载资源,优化完善视频作品。

(3)踊跃展示环节,强化素养导向评价。教师捕捉学生成长足迹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在课堂中每一次闪现的创意灵感都是亮点。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不仅在课堂上,还突破时空,延伸到课外。通过微信公众号“东方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和创设合作成果展示空间,实现家校多方共同参与评价,学生感悟收获之余,重新审视,给自己再提出改进建议。在评价的延伸驱动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得到提升,取得较好育人效果。

3.引发疑问,优化教育细节

如何在信息科技课程中实现育人价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深蒂固地印入孩子们的心灵,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种子得到传播。教师既要充分挖掘、恰当使用航天主题资源,又要精心打磨教育细节,把握契机,显现智慧。不仅在数字作品创作中,程序设计中也融入航天主题。以笔者执教的苏科版《信息技术》八年级第4章第6节“初识Python的第二个知识点”第一课时“宇宙印象——认识Python程序”为例。

(1)教师精心设计层次任务,打磨细节,让学生亲其师。八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喜欢挑战性的任务。本课教学目标包括掌握circle和left、right函数用法,掌握for循环语句的语法及过程,在Python中绘制创意几何图案。教师以宇宙印象为主题,用任务串联法,将三个活动任务串起。任务一,初识印象:圆形星球;任务二,宏观瞭望:浩瀚星空;任务三,探幽索隐:神秘时空。首先教师用魔术导入课堂,现场写一行代码保存为txt,后将扩展名改为py的程序演示,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教师拉近学生与程序的关系,“我们小学阶段接触过Scratch和Logo/VB语言,对我们学Python有帮助,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Python的探索之旅。”教师抛出问题,探索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一个文明到另一个文明的历程,就像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你对宇宙的印象是什么?在教室营造的蓝色地球灯光的美妙场景下,学生说出对宇宙的认知,师生共创宇宙印象。“我们对宇宙的第一认知,应该是月亮、太阳,它们在我们的视觉中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脱口而出是圆。“那么,在Python中如何画一个圆呢?”引发学生思考,出示任务一,画一个星球。

(2)精巧设计过渡语言,雕琢细节,让学生信其道。第一个任务后的过渡语言是这样设计的:“圆是最优雅最完美的状态,天体大爆炸创造了圆的天体。宇宙中有各种各样的圆。如果我们要让海龟画这三个圆。如何指挥海龟呢?”进而引出任务二,画多个圆。第二个任务后的过渡语言这样叙述:“下面看看这图形半径有什么特点?”学生不难发现,半径逐步变大的规律。利用for语句中i不断变化的特性,使我们的程序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增强对循环变量i的理解,实践后尝试想象,创作出宇宙印象的图像。

(3)精心优化展示细节,让学生展其才。在踊跃展示中,让小组用程序演示、描绘宇宙场景,并现场打印照片布展,完成班级宇宙印象展览。学生用程序设计,表达对宇宙的思考。课堂中不时传出惊呼,不止是修改参数后显示的不同成果,更是见证信息科技更为深沉的力量。最后总结关键词,用词云归纳本课小结,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教师的结语细节这样说:“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一节课,就探索到Python这么多知识。正如你们一样,伟大的中国人民对宇宙的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用勇于登攀,不畏艰难的精神,展现了中国力量,Python的学习也是如此,同学们要用这样的精神探索Python的浩瀚宇宙,成为其中一颗又一颗闪亮的星星。”

开拓国际视野,拓展世界航天主题资源

不仅在WPS演示文稿、短视频、程序设计中,而且在文字处理和统计分析数据、制作图片等内容中都可融入航天主题资源。以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第3章《统计与分析数据》中“处理与统计数据中的基本功能”一节为例。笔者设计了嫦娥家族、运载火箭、神舟飞船、世界火箭发射四个工作表素材。让学生阅读一张图了解嫦娥大家族,然后梳理出嫦娥1号到5号的发射年代,感受我国探月工程的不断发展,进行单元格编辑,利用填充柄功能实现快速填充。在“运载火箭”工作表中,通过中国运载火箭逐年发射成败统计表,从1970年至今,利用年计发射次数,年计成功次数,年计失败次数,掌握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用公式计算每年的发射成功率。在“神舟飞船”工作表中,从1999年的神州1号无人飞船、搭载模拟人,到神州5号飞船航天员上场,让学生感受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航天精神的推动。在“世界火箭发射”工作表中,通过中国、美国、欧洲航天局、俄罗斯、印度、日本、伊朗等国家和组织的总发射次数、成功次数、失败次数、入轨航天器数,用求和函数,计算出全球总计。并提出问题:从数据背后能看到什么?引发学生思考,与国外航天技术作比较,理性看待我国与之差距,激发学生的爱国使命和建设航天强国的责任感。

拓展国际视野,善用全球航天资源。畅游国外航天网站,如美国、日本、印度、欧洲航天局等,进行探索发现。例如,NASA官网的资源库里有每日一图、视频、圖片集可供免费下载,有国际空间站、好奇号火星漫游车、哈勃太空望远镜等专题信息资源。针对教师和学生等人群分类设置相应网页资源,为不同年龄段孩子提供太空游戏、视频、图像和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太空世界。综上所述,利用好全球资源,多途径探索航天资源,让学生多维提高信息意识,提升数字时代核心素养。

开发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提升课程思想性,要在厚植爱国主义,坚定信念,品德修养,增长见识上下功夫。本文通过多个实例,师生共同开发航天资源,创新教与学的模式、内容、形式。通过融入时代特征的资源,从社会需求和尊重学生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入手,融合跨学科主题,多维设计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数字素养与技能。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过程,是思维碰撞与情感交融的过程,也是灵魂对话与人格塑造的过程。积极开发航天资源融入信息科技课堂,对教师的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是挑战。我们要加强初中生的学习内容与航天事业的联系,激发对信息科技的兴趣,种下航天梦,不忘报国心,担起航天强国使命。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东方中学

猜你喜欢
信息科技新课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