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感觉脑子里有小溪流过、有电流的“滋滋”声,疲惫时脑子里像“进了水一样”滴答滴答响,这种情况严重起来会影响睡眠。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脑鸣”。脑鸣需要治吗?
脑鸣是患者主观感受到脑子里出现的异常声响。严格来说,脑鸣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主观症状。常见的异常声音有鸟鸣声、流水声、风声、机器声、汽笛声以及嗡嗡声等,可能会存在多种声响、高低音夹杂,间歇性或连续性发作。值得注意的是,脑鸣有可能是脑部神经疾病产生的危险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听到的杂声像脑鸣又似耳鸣,很多患者分不清。耳鳴和脑鸣可以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发生。虽然在两种情况下患者都能听到鸣响,但发声部位存在很大不同。耳鸣是从耳朵内部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单侧或双侧,比如有刺激耳蜗的高音调蝉鸣以及低音调的嗡嗡声、呼呼声等;而脑鸣的发生部位在脑内,可能感受到头顶、脑后等范围较大的异响。
脑鸣作为一种症状,在临床上往往有不同的病因:
一是功能性的疾病,也称为心因性,即由精神或者心理因素引起的。除了脑鸣,往往还伴有焦虑、抑郁、心烦、紧张等情况,睡眠方面也会存在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等问题,甚至还会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头痛等很多主观及其他躯体化症状。
二是器质性的疾病。首先要考虑的是血管性因素,比如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畸形等。若发现脑鸣的频率与脉搏的搏动一致,要及时排查是否存在动静脉瘘。一些全身性疾病比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心脏疾病、中重度贫血和营养不良等,均有可能导致脑鸣。
在脑鸣治疗中,医生往往会结合病史,通过问病查体来查找病因及诱发的因素,进行早期治疗和干预。脑鸣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神经科就医,以排除脑动静脉相关的器质性疾病。如存在血管畸形、动静脉瘘等情况,需要尽早手术。若是心因性因素造成脑鸣,在治疗时会给予一些抗焦虑抑郁以及改善睡眠的药物,同时还会辅助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
(摘自《快乐老人报》文/谢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