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菁海
中国有一句经典俗语:百善孝为先。中华传统文化中,“孝”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哭竹生笋”讲述的就是三国时期的名仕孟宗孝顺母亲的故事。
1 孟宗(218-271)是三国时期吴国江夏(今湖北孝感)人。他年幼时父亲患病离世,只剩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2 虽然家境贫苦,但孟母十分重视孟宗的教育,在农活儿歇息时还不忘教他识字。她希望孟宗将来能做一个读书人,结识一些有学问的朋友,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3 这一年县试的考场恰巧设在孟宗家附近,孟母就让孟宗叫来那些家境贫寒的考生们,让他们在自己家中借住。可是家里的棉被不够,她就缝了一床很大的被子,足够让很多考生一起盖,于是便留下了“孟母廣被”的传说。
4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年幼的孟宗明白了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于是他更加用功读书,立志一定要考取功名,不让母亲失望。由于家境贫寒,为了节约灯油,孟宗都是在白天读书,晚上则摸着黑背书。
5 夏天的一个晚上,正在背诗文的孟宗看到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在身边飞舞,忽然来了灵感:如果捉很多萤火虫放在一起,那不就像灯一样明亮吗?这样自己就会有一盏“灯”,在夜里也能读书了。
6 第二天,孟宗准备了一个小布袋,当夜色降临,他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里面,一盏“灯”就这样做成了,虽然“灯”不是很亮,但也足以让他在夜里看书了。
7 孟宗每天看着辛苦干活儿的母亲,很是心疼,因此他除了读书之外,一有时间就会帮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8 有一年冬天,孟母患了很严重的病,好几天水、米未进。孟宗守在床头照顾母亲,眼见母亲的病不见好转,他急得大哭。请来的大夫告诉他,只有新鲜的竹笋汤才能治好孟母的病。
9 大夫的话音未落,小孟宗毫不犹豫地拿上镐头就出了门,打算上山挖竹笋给母亲治病。
10 可此时外面正是数九寒冬,白雪皑皑,竹林虽然茂密,但哪里会有竹笋呢?他仍然抱着一丝希望,一头钻进竹林,努力寻找竹笋。
11 可无论孟宗如何努力寻找,却连一棵竹笋的影子也看不到,他急得跪在雪地里大哭,对天祈祷道:“老天啊!可怜可怜我的母亲吧!她病得很重,只有竹笋汤能救她,请赐我竹笋,让我为她尽孝心吧!”
12 就在孟宗哭得悲痛伤心之时,奇迹出现了:在他伤心流泪的地方,一根根竹笋破土而出。原来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苍,在寒冬季节的竹林里生出了新鲜的竹笋。
13 孟宗喜出望外,马上挖出几根竹笋抱回了家,母亲见他大冬天竟然找到了竹笋,惊讶不已。孟宗请邻居大娘做了竹笋汤喂给母亲喝,母亲喝了竹笋汤,病果然好了。
14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孟宗哭竹求笋的故事感动了后人,“哭竹生笋”的故事也流传至今。《二十四孝》书中有诗云:“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孟宗长大后,在吴国做了很大的官,成了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