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仁
利用日光温室栽培马铃薯,其成本虽高于春播马铃薯,却能使马铃薯的上市时间在春节之前,市场行情看好,经济效益显著,还能弥补本地当季马铃薯之缺,减少外货的传入,继而降低费用,提高农民收入;且栽培技术相对于其它秋冬茬蔬菜栽培,技术上操作可行,管理上省时省力,便于农民掌握,故深受种植户欢迎。
1 品种选择
选用结薯较早,块茎集中并迅速膨大,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好的早熟脱毒种薯。结合试验结果,东农303、中薯5号、费乌瑞它均表现为高产优质和商品性优。
东农303:极早熟,出苗后55~60天内采收;生长势旺盛,块茎椭圆形,大小适中,黄肉,品质好,结薯集中。
中薯5号:成熟较早,出圃时生育日数约67天,块茎在常温下休眠约50天。株型直立,生长势强;块茎扁长、圆形,皮肉淡黄,芽眼极浅,结薯集中。
费乌瑞它:生育期65~70天,成熟早,株型直,生长势旺盛;蓝紫花冠,浆果较大;长椭圆形,浅黄皮,暗黄肉,表皮平滑,芽眼浅少,结薯集中,休眠期较短,耐储藏。
2 切块催芽
2.1 催芽
种薯处理采用瑞毒霉400~500倍液进行喷湿。运用催芽播种达到苗齐苗壮,促进植株尽早发棵早结薯,有利于丰产。播前催芽通常是在播前20天用药剂浸种(或喷雾)或播前40天前后,种薯置于室温15~18°C散射光中。
催芽方法:薯块切好后平摊,气温在17~18℃,保持相对湿度为80%~85%处及时晾干伤口,需要3~4天才能形成木栓层,从而防止催芽时烂薯。晾切块的时候,不要放在太干的情况下,避免薯块水分流失过多。薯块经“晾干”催芽。
温室大棚催芽:在温室内墙根附近或塑料大棚走道头,使用2~3层砖砌好方池,大小按种薯数量酌定。如地面太干可先喷少许水使其潮湿,再铺薯块并撒入湿沙或湿锯末等,连铺薯块3~5层,使用草苫或麻袋进行覆盖保湿,但不要用塑料薄膜覆盖。
育苗温床催芽:使用已有苗床或再挖苗床。催芽方法:先平整床底,每铺1层薯块撒1层湿沙,铺5层薯块,沙上覆盖草苫。在苗床上搭设竹竿并加盖薄膜,周围以土压实,夜间加盖草苫隔热。
催芽期管理技术:
湿度:催芽时湿度不能过高。盖上种薯用的沙子或者锯末要先用水搅拌湿润后再撒于种薯表面。不可先用干沙覆盖后再泼洒,以免种薯表面渗水湿度过大。
沙子以手握不出水为宜。催芽中,沙子不干通常不浇水。若催芽过程中湿度较大,极易使幼芽茎部产生新根,播前炼芽阶段因失水干缩至死亡,影响播后生新根。
温度:马铃薯种薯最适催芽温度为15℃。低于4℃不能萌发,高于25℃萌发较快,但芽弱。
检查:每5~7天检查一次种薯发芽状况。发现烂薯要及时挑出来,而把别的薯块全部扒下来晒干后催芽。
绿化:马铃薯适宜播种芽长为1.5~2厘米。芽长达1.5~2厘米时,把带芽薯块放入室内散射光中,使芽呈绿色。幼芽变绿健壮,水分少,播种时不易碰断,播后出苗快,幼苗長得健壮。
2.2 切块
避免种薯切块后腐烂,在催芽后播前2~3天切块。切块有利于马铃薯提早出苗,也节省种薯。
种薯切块方法:种薯重量小于70克时,可以整薯播种;80~120克种薯,可纵向切两瓣;130~160克重的种薯用纵斜切法将种薯切成四瓣。每薯块保留2个或多个健全芽眼。
切块注意事项:①充分利用顶端优势,薯块尽量带有顶芽;
②芽眼附近下刀有利于发根;③尽量让伤口变小,种薯不要切成片、楔状。单块重量一般在40克以上。
切块刀具注意采用75%酒精或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每人2把刀轮换使用,用1把刀切块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另一把刀,每切一薯换1刀,以防切块时传播病害。及时淘汰病烂薯,切到病薯刀具擦拭干净用酒精消毒,防止薯块腐烂。种薯剖开后与草木灰或者药剂混合使用。
2.3 草木灰拌种
种薯切成块后,每50千克薯块用草木灰2千克,甲霜灵100克,加清水2千克拌种,拌种后平放闲置房地面24~48小时播种。
3 整地施肥
在温室前茬作物采收时,清除杂物后,再结合施肥深耕、打耱、收墒等措施,使土地整平,土壤疏松均匀,起垄播种。
马铃薯根部健壮喜肥,要达高产目的,施肥上要注意量足、得法,一次施基肥,苗期和后期块茎膨大期施追肥2次。以有机肥为基础,氮磷钾微肥相结合的平衡施肥法。
每667平方米可施用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以及三元复合肥、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尿素30千克。采用旋耕机翻入土中,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接触,避免烧苗和平畦。
4 适时播种
秋冬茬栽培具有前期温度高,后期温度低的气候特点,为适应温度条件对马铃薯生长产生的影响,在生产中马铃薯栽培所选时间节点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早种地温偏高,易烂薯,烂苗,易发生疮痂病。晚栽植因地温偏低,使芽眼生长速度下降,出苗时间延长,苗势衰弱,防病成本提高,后期减产,推迟上市最佳时期,带来不必要损失。
较适时间是9月底,这样不仅确保马铃薯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能在春节来临之前集中上市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采用大垄双行模式栽植,大行距60厘米,小行距20厘米,株距30厘米。
播种时要看土壤墒情,如土壤干燥,种植沟需要事先浇水,水渗出来后再播种,再覆盖10厘米左右的土,过浅或过深都对以后生长不利。大垄双行模式比单行模式产量普遍提高10%以上,并最终喷洒除草剂控制田间杂草的为害。
5 田间管理
5.1 温度管理
出苗前,因气温高,尤其日光温室对气温要求很高,所以要控制25~28℃气温,有利于出苗,否则容易烂薯。结薯初期日间温度控制在22~26℃,晚间12~14℃,有利植株正常生长。生长期植株由于日光温室气温高,易受虫害影响,挂黄色捕虫板放在行间,与株高一致,能有效杀死蚜虫及其它害虫。
结薯期昼温不宜高于24℃,晚上最低温度应维持在10℃以上,地温以15~20℃为宜,为块薯膨大创造条件。
5.2 水分管理
利用沟灌在田间供水不会淋湿植株叶片,可降低植株病害发生。该方法供水时,必须严密观察田间土壤干湿状况,以防因供水过多引起土传病害及烂薯。
具体浇水节点是马铃薯苗齐时浇水1次,以确保苗期水分供应。浇完水看一下温室的湿度表,如果湿度大,应及时放风降湿以免植株发病。现蕾期应确保水分供应,此时马铃薯根部已健壮,需水量逐渐加大,以防土壤干旱导致块薯生长变形。
马铃薯种植地坚实,因此在生长期应注意松培土壤,以利块茎膨大。齐苗时结合浇水浅培土和结薯期高培土能有效避免块薯绿头,提高产量。
5.3 施肥管理
整个生育期可追肥2次,第1次于出苗后一个月内,结合中耕培土追施尿素,每隔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第二次为薯块膨大期每亩追施复合肥15千克,或叶面喷施钾宝或磷酸二氢钾0.2%,确保薯块养分供应充足,促使薯块膨大,以获得较高产量。
脱毒种薯植株生命力强,长势旺,花期容易徒长,可用多效唑喷洒一至两次,控制植株营养生长状态、促进光合产物进入地下块茎,产量可提高10%以上。
5.4 病虫害防治
地老虎和蛴螬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地下害虫,将马铃薯块茎咬成空洞,造成疤痕,影响其商品性状。此外,蛴螬产生的伤口也会引起病害。在生产中,可将3%辛硫磷颗粒,或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与细土15千克混合藥土,在播种过程中沟施。
植株上有蚜虫危害时,可喷施吡虫啉;28星瓢虫可喷洒菊酯类杀虫剂。早疫病和晚疫病是马铃薯的常见病,对马铃薯植株生长造成严重影响,预防和治疗没有及时到位,严重的会出现大量的叶片枯死和整株死亡现象。出现于块茎中,对商品性状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出现烂薯现象。
防治措施是自预期发病后,早疫病用奥力g-霜贝尔500倍液喷施,晚疫病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1次。田间发现病株后,立即将病株拔出并带离温室深埋,在周围撒施生石灰后,及时喷施1∶100~200波尔多液500倍液,严重的要喷施1~2次银法利。
6 适时收获
通常植株到了生理成熟期就可以采收。马铃薯的采收不需要一定要等生理成熟后再采收。
生产上可以根据栽培目的、经济效益或者市场行情灵活把握。适时采收,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迪,王永柱. 辽宁地区马铃薯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3):14.
[2] 叶巍,陈洪江,鲁文娟,等.日光温室秋延迟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10(4):222-223.
[3] 王鑫.辽阳现代农业种植新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 李俊峰.秋冬马铃薯发展思路及高产栽培[J].云南农业,2010(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