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和蓉家庭故事:曾孃和她的“最美家庭”

2023-05-30 10:48:04
分忧 2023年1期
关键词:成华区老伴岗位

在成都市成华区第七人民医院,67岁的曾和蓉坐在桌前接待着一个又一个门诊病人,一些病人隔着口罩都能认出这张熟悉的脸,亲切地喊上一声“曾孃”——这个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妇科医生在这一片的熟人不少,但让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曾和蓉一家有三口人都和她一样扎根基层卫生工作,多次参与重大事件的医疗救护工作。曾和蓉身为母亲,言传身教为儿子、儿媳做出爱岗敬业榜样,为儿孙辈延续家风家教。作为妻子,她坚持爱护患病的老伴,一家人坚守正道,相亲相爱。

2022年,曾和蓉一家荣获全国妇联评选表彰的2022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扎根基层 接生龙潭寺街80%孩子

1979年,曾和蓉结束了8年的“知青”生涯,从云南回到成都从事基层卫生工作,被安排学习妇产科基础理论知识。刚到龙潭卫生院(现成华区第七人民医院),由于人手紧张,彼时二十多岁的曾和蓉一面要上妇科门诊,一面还要骑着自行车到餐馆、理发店等地方搞卫生监督,下班时间也几乎被安排满了。尽管曾和蓉是个零基础上岗的新手,但依然乐在其中:“我在云南的时候就负责开拖拉机,加上那阵年轻嘛,就把开拖拉机的干劲给用上了,现在想来还真感觉不可思议。”

又经历过几次培训后,曾和蓉被安排了一个重要任务——参与妇产科住院分娩手术。当时,住院分娩被成都百姓称作“接生”,曾和蓉这样的医生也就被喊成“接生婆”,曾和蓉保持着高度谨慎,时刻在意手术的各种细节,于是,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院内最“手熟”的人。

曾和蓉回忆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数市民会选择就近到有“接生”能力的基层医院迎接新生命,她和同事们的压力可想而知,“那时经常遇到两个孕妇同时生娃娃,我们就安排两张担架床,前一个生下来了赶紧处理,差不多了又去管到另外一个,按现在的话说简直就像是‘车轮战。”不过,母子平安的喜悦往往能战胜曾和蓉身心上的疲惫。

在曾和蓉最忙的那几年,她每年能参与近400例孕产妇分娩手术。据医院负责人回忆,在2004年前,龙潭寺街上几乎80%的孩子都是经过她的手术来到这个世界,其中还有一些人的下一代也是在曾和蓉的帮助下降生的,一家三代的命运都同曾和蓉联系在了一起。如今,他们多数人已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因此她也时常在门诊上和生活中看到这些熟面孔。“看到他们还记得我,而且还信任我,这种感觉真的很幸福。”曾和蓉笑着说。

爱岗敬业 返聘回院老有所为

2009年,曾和蓉到了她退休的年龄,本该享受休闲的退休生活,但單位一直希望返聘业务精湛的她回到医院。

“第一次退休以后,我跟着以前的战友们去了当年工作过的云南,看到一代代人为那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心里很感慨。”当医院领导再次请曾和蓉接受返聘时,曾和蓉选择了答应。“基层医院需要我,医院的年轻人需要我培养,我应该把当年的那种劲头延续下来。”曾和蓉说。

从医多年,对病人友好负责,无数患者是她“粉丝”病人赠送锦旗表扬信无数,病患用朴实的方式表达对曾老师的感谢。她始终坚持“对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贫贱富贵”的原则,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视为亲人般。她常常对家人说:“我的病人也和你们一样,是我的家人,有时候病人更需要我,需要我专业的诊治和陪伴。”家人们都理解支持她。

有一次,曾和蓉老伴住院,她单位、住院医院两头跑,60多岁年纪,愣咬牙坚持没请一天假,没耽误一天工作。添孙孙升级当奶奶的曾老师心情激动不已,本来计划多请几天假,将妇科经验用在好好照顾儿媳妇做月子上,儿媳妇产后2天,单位工作压力大,打电话邀曾老师返岗,她又义不容辞返岗没半句怨言。作为妇产科医生,半夜有应急事务处理是家常便饭,她将工作排第一位,只要工作一来,排除一切顾虑甚至忘记腰疼无法站立太久的病痛,兢兢业业在岗位前为病人服务。多年来,她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诠释得淋漓尽致。

谆谆教诲 一家三口坚守防疫一线

曾和蓉在岗位上的经历已成了如今成华区第七人民医院的一个榜样,多年来她获病人赠送的锦旗和表扬信无数,而对于自己的家人,她也常说:“我的病人也和你们一样,也是我的家人,可能有的时候我的病人更需要我专业的诊治和陪伴。”

曾和蓉的老伴曾患脑梗,身体也一直不太硬朗,身为妻子,曾和蓉悉心照顾,鼓励老伴对生活充满信心,如今,老伴已基本可以独自生活,还能买菜为家里人做饭:“老伴也很关心我们,家务事能做的他都自己做了。”

对于下一辈的教育,曾和蓉说,她最大的要求,就是希望儿女们“守正”,行好事,做好人,在她的影响下,儿子谢彦选择了参军,退伍后竟沾上了母亲的缘分,成为了一名救护车司机。他虚心学习,社区哪个岗位需要人,他就听组织安排往哪去,先后在防疫科、办公室、信息科等岗位历练。谨记母亲教育,提醒自己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把分管“公共卫生科”带领成医院先进科室。成绩背后,是谢彦多年如一日的努力付出。“5·12”地震后,谢彦不畏余震和次生灾害的危险,多次驾车从灾区转运伤员,后来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夜以继日地开展防控工作。

正因为特别的缘分,谢彦在岗位上同妻子彭才媛相识相爱。儿媳彭才媛在成华区第六人民医院工作,她好学进步、甘于奉献,在“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新冠疫情抗疫等工作中她带头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先后获“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区卫生系统党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曾和蓉和儿子、儿媳分别坚守在预检分诊、成都东客站,医院后勤保障、核酸采样、密接转运司机、场所消杀等疫情防控岗位上,由于工作特殊,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对他们一家来说就是“工作日”,同一个系统工作,不同单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总有人在疫情防控岗位上坚守。

在这个平凡家庭中,年迈的父母为孩子做表率,小两口工作在为群众服务的第一线,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生活中是相濡以沫的伴侣,工作上是并肩战斗的战友。曾和蓉说,家里的每位成员都在全心工作、用心经营家庭,因此才成就了如今的幸福与和睦,“所以老话说得好嘛,家和才能万事兴。”

互敬互爱 和和睦睦勤俭持家

“婆媳和,夫妻亲,子孙孝,家业兴。”是曾和蓉一家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妯娌之间、姑嫂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曾和蓉和她爱人经历了近40年的风风雨雨,彼此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有人说:“天下的婆媳关系最难处,是一对天生的矛盾无法解决。”曾和蓉不这样认为,她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妈、把儿媳当成自己的亲女儿相处,对上对下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彼此尊重,相处融洽。

曾和蓉对于家里的老人长辈都能尽责尽孝,每当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她便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曾和蓉一直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给予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的家庭变得更加温暖。

曾和蓉一家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曾和蓉和丈夫在工作和生活中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投身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奉献爱心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中,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动身边的人,同时影响了更多的社会各届爱心人士也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图文来源:综合《家庭与生活报》白华字、成都市妇联、成华区妇联

猜你喜欢
成华区老伴岗位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58
老伴,幸福相伴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30
刘光强对成都市成华区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巴蜀史志(2020年1期)2020-09-10 22:11:13
成华区“教育戏剧进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情况的调查
区域校园足球推进策略简析
体育教学(2019年4期)2019-05-13 01:44:28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成都市成华区“ 青少年校园足球嘉年华”
校园足球(2018年1期)2018-03-29 05:14:57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爱“多事”的老伴
乐活老年(2016年10期)2016-02-28 09:30:37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