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域下声乐艺术美育教学策略研究

2023-05-30 03:08:15翟洋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声乐艺术美育新时代

翟洋

【摘 要】新时代下,对艺术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了教育的一个新焦点。声乐教育属于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又属于艺术教育一部分,而在美育当中,艺术教育的地位至关重要,声乐艺术教育和美育彼此之间是包容、关联、融合、及影响的,对声乐艺术教育当中的美育进行强化。本次研究基于新时代大背景,着力于声乐艺术教育,对其和美育之间的关联、美育思想以及实操方面进行了分析,挖掘解决办法,促进美育深扎于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培养拥有审美修为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学生。

【关键词】新时代;声乐艺术;美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1

202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艺术性高校必须对美学、艺术及教育等学科资源加以重组,强化美育基本理论的建设,打造高层级美育智库。声乐属于艺术美学中的关键内容,其是指将技术性、艺术性与作品相融且为听众展示,就音乐维度而言,声乐艺术属于艺术美学一个重要部分,对新时代声乐艺术美育教学进行探索,必定会有利于艺术生核心素养的增强。

一、新时代视域下声乐艺术美育的内涵及原则

(一)声乐艺术美育的内涵

就内涵而言,声乐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完全不一样的,然而它们又存在彼此包容、关联、融合及影响。声乐艺术教育中,除了美育,还涉及到更多教育内容,例如:培养学生掌握准确的发声方式,学会歌唱技巧方法,开展专门的声乐艺术练习,让学生从其中获取到美的体验、快乐与熏陶,准确审美表现力、想象力及声乐艺术素养等。美育即审美教育,也称作美感教育,相对于声乐艺术教育,美育不管是从教育的目标与功能,亦或是教学的模式与内容等,其的范畴都更为宽广,内容更为多样,形式更为灵活,思想也更为深刻,涉及面更大。美育能与包含声乐艺术教育在内的多类教育相融,此是别的教育难以企及的。美育尽管和声乐艺术教育存在不同,然而两者之间又相互融通,原因在于艺术教育是美育的关键所在,是美育一个重要开展模式。声乐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和美育之间的关联盘根错节,这是因为从根本而言,声乐艺术教育就是美的教育之一。声乐艺术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声乐艺术技法的掌握,还可以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价值理念、学会广泛的审美原则,拥有相应程度的审美功能。

(二)新时代视域下声乐艺术美育教学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

增强学生对美的赏鉴能力是声乐艺术教育和美育的共同目标。声乐艺术教育利用专门的声乐艺术联系,将美的教育引如对学生专业技法的培养中,注入审美思想,增强审美水平。而美育是利用对艺术、形式、社会、自然等的真实的形象系统的美进行实际的展示,让人们进行观赏与体验,并以此来完成对美的熏陶与培养。

2.艺术性原则

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是声乐艺术教育和美育的共同目标。声乐本质就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艺术,声乐教育则是地地道道的艺术教育,是为了增强学生在艺术上的修养与技能,其所有的活动均是以艺术修养的增强为中心。美育的关键点在于艺术教育,依托于艺术美,利用艺术教育,增强学生整体的艺术素养。而想要增强艺术素养,则必须学好艺术的基础知识与原理,在艺术赏析中陶冶个人情操,洗涤个人心灵并获取美的快乐。

3.发散性原则

增强学生的想象与创造的能力是声乐艺术教育和美育的共同目标。钱学森作为国内的有名物理学家对艺术教育也极其注重,尤其是音乐教育,其提出音乐教育在陶冶人情操的同时,还能帮助发散人的创造式思维。声乐艺术教育及美育可以为人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验世界之奥妙,拓展自身精神世界。声乐美学强调诗情、曲情、声情。所有的好歌,均属于好诗,均具备了美妙韵律,均应该以真情实意进行演唱。感人的歌词、曲调和歌声,都需要人们以真心去感悟、领会和想象,这便是声乐艺术独有的美好韵味,美育的独特的美妙之处。

4.魅力性原则

增强学生的人格魅力是声乐艺术教育和美育的共同目标。声乐艺术教育及美育均是情感教育,声乐艺术强调的是声音技巧与专业技能,但对情感更为重视,在强调咬字清晰、腔调圆润的同时,更注重感情饱满、有声有色。美育是利用感知审美对象,调动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灵沟通,推动理念的提升。借助声乐艺术教育和美育这一情感教育,做到以情来感人、动人,进而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以美化,最后构建起美好、融洽的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树立美好品格,增强学生人格的魅力。

二、新时代视域下声乐艺术美育教学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其的综合性发展是新时代声乐艺术教育的宗旨,详细来说,就是将学生培养成拥有健康身体与心理、具备人文修养、可以自力更生的独立体,严以修身、具备优良道德品格、可以认真贯彻责任与使命的学生。利用美育能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审美理念,全面达成学生在审美上的需要,增强其的自身素质,将他们培养成具备高雅审美观、创造性灵活思维以及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全方位良好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推行美育教学,在促进学生情操陶冶,综合素质增强的同时,还可以推动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人才的培养。毋庸置疑,高校开展美育教学,必定是将学生作为着力點与最终目标,指引学生构建出正确审美思想、陶冶高洁的道德品格、构筑高贵灵魂。

(二)创新声乐艺术教育的工作体系

高等学校教育工作具有较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声乐艺术教育与学生最下游环节中,工作水平的增强既离不开理论与依托体等科学因素的保障,更离不开艺术的方式方法。将声乐艺术教育和美育有机相融,能使高校声乐艺术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得到深度拓展,高校声乐艺术教育的视野和态势不断丰富,高校声乐艺术教育的力量持续壮大,高校声乐艺术教育的实效进一步增强。把美的思想与声乐艺术教育和学生发展进步的供求两方相融合,促使乐艺术教育更活跃、渗透率与累计值更高,创造性建立美德相融的新时代教育工作机制。

(三)树文化自信,扬时代精神

从根本来看,高校的声乐艺术教育和美育工作对象均在于人。随着精神、物质两种文明的分离和外来文化的侵入,一些大学生形成不正确的道德观、审美观,而声乐艺术教育和美育的相融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使高校学生建立更阳光向上的品格与心态。艺术性高校是社会主义高素质文艺人才的的重要培养场所,一方面,其必须基于文化自信的指引,深入开发自身文化内涵,传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素养。另一方面,还应发扬新时代革新创造的时代精神,从对文化的继承、弘扬、创新过程中彰显出艺术型高校的责任担当。

三、声乐艺术美育教学现状问题

艺术型高校的目标在于对具备优良品格、有担当的高质量创新文艺人才的培养,由此,声乐艺术美育教学被提出更高标准。开展艺术美育教学时,应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发展成长的原则,抓住学生的特征,与时代同步,对新时代声乐艺术美育教学工作的价值进行剖析,不回避现阶段的问题和短板,才可以对症下药,完成教学育人成效。

(一)教学重心重知识而轻素养

声乐艺术课程中的结构与内容设计方面,教师基本是对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未重视启发与培养学生的艺术赏鉴水平与艺术修养,学生通常处于对知识灌输的被动接受,极少充分以感官去对高水平作品进行沉浸式体验,极少以创作去展现与抒泄自己的心理情感。这是因为教学思想落后,教师授课时并未以学生来作为艺术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为注重学生对于艺术美的感知,教师知识单一方面的进行讲授,师生并无交互,由此自然无法完成声乐艺术教育的目标。

(二)文化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高校的声乐艺术生,往往并不重视学校所设的公共文化课程,由此出现了注重专业、忽略轻文化的现象。他们在认知中,通常会有感性高于理性的特征,由此造成声乐艺术生的文化基础普遍不高。此类教学方式的确能使艺术生掌握声乐的基础知识,然而却会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培育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高校的声乐课程教学的内容上,要展示出系统化课程教学的特征,与声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有关技能内容相结合展开科学化配置,使课程设计达成科学性与整体性的要求。

(三)声乐艺术教育与美育活动不协调

不管是教育机制的各行其是,亦或是教育过程的相互独立,不协调就是高校声乐艺术教育和美育相融在现阶段的核心问题所在。既有高校艺术教育涉及最多的是艺术生的培育,从高校招录—课程构建—毕业出口的全过程,决定了高校美育工作的面对的知识特殊范围内的对象。一些高校对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较为重视,却忽略了审美教育。声乐艺术教育和美育的团队在学科机制和教学单位上均不一样,欠缺统筹化的管理。声乐艺术教育对政治性、客观性十分重视,而对艺术性、形象性却并不注重,美育也通过对专业性、艺术性较为注重,而对思想性、道德性并不注重。

四、新时代视域下声乐艺术美育教学策略

基于实际情境解决学生的问题,是学生声乐艺术美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高校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场所,制定科学的育人措施是高校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必须在全方位发展思想理论与遵从美的原则的指引下,在高校学生声乐艺术教育培养机制中纳入美育,建立一个全方位、专业化、与大学生相适应的声乐艺术教育机制。

(一)强化人文基础课程与音乐艺术美育有机结合

近些年来,文化自信成为了一个焦点核心词。把音乐美育和人文修养进行有机相融,继承和传扬华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校学生的艺术水平与人文修养,是音乐艺术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与任务。如在诗词曲赋中,纳入古曲新唱,带领学生去体验中华诗词在意境、内涵、朦胧方面的美,领略音乐的美,感受中国人自己的表达机制,提升高校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与民族身份认同感。在音乐欣赏中,使学生利用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外来形态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进行学习与赏鉴,体验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器材之间的碰撞,体会蝴蝶之恋这一流芳百世的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赏析各演奏大家对于作品的演绎体会。在语言艺术中,在普通话的语音教学活动中引进声乐演唱中气息、咬字、意蕴与情感,丰富学生想知识面,有效增强他们的人文修养。

(二)音乐课程教材规范与科学相结合

对于音乐课程教材的选用,必须注重规范性与科学性,教师克编制与本校学生相适应的音乐教材,也可以采用高水平优秀教材。课程的内容结构要更具有整体性与综合性。对学生在音乐上的基础知识及技能进行培养时,要把歌唱、乐理、赏鉴及音乐史等展开交互相融,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综合性音乐系统。相较于艺术类高校,非艺术类高校涉足音乐的时间较短,因此是设计课程内容时,要给学生构建出一个普遍性、综合性学习平台,带领学生对多视域思维加以应用、拓宽个人视野等。另外,丰富的课程内容,把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本土音乐及多元化的文化有机相融,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弘扬,将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基本知识、音乐鉴赏及中国音乐简史等课程渗透进音乐教育当中,并且也可把音乐和别的学科交融,展开多样性的学习,推动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

(三)适应新时代发展,完善网络新媒体建设

在信息技术带动下,高等教育迎来了深层次的创新,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关键所在,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发挥着全方位的影响,而声乐艺术生受到的影响是参差不齐的。新时代下,艺术型高校必须对新媒体建设进行健全,利用云课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多媒体平台,在问题中引入美学的思考,带领学生对问题进行正确的了解与分析,为学生解答疑问,倡导学生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促使他们构建起正确的价值理念。专业艺术高校必须打造一支优秀的互联网教师团队。基于校党政的领导,由艺术专业、思政理论课的教师,以及辅导员和校党政干部等组建一支基于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师资团队,对新的教育资源展开进一步开发,加大对内容的审验,与美的原理相结合带领学生去寻找、创造美,以互联网外化教育与内化传播有机相融的模式,来对声乐艺术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五、结语

综上,声乐艺术教学模式的选用将对声乐魅力的展示形成决定性影响。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大环境中,根据时代化、科学化、开放化原则,对新时代美育功能进行重构,并基于此增强对高校声乐艺术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新时期下的声乐艺术美育教学模式,此对当下高等教育应怎样深入强化美育,增强高校艺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莹.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声乐教育教学研究(1927—1937)[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22.

[2]王佳颖.声乐艺术的教育传承与传播研究——评《中国声樂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J].新闻爱好者,2021(5).

[3]张晨阳.论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D].兰州:兰州大学,2019.

[4]王志达,曹金.新时代声乐艺术教育探究——评《声乐表演基础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

[5]苏艳.走出“课堂”的声乐艺术教育——专业艺术院校声乐艺术教育人才现状与发展探析[J].四川戏剧,2018(10).

[6]黎丹.我国声乐教育中母语文化回归的意义与愿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7]丁汝燕.中国现代声乐艺术教育的开创者——周淑安、赵梅伯[J].中国音乐,2006(3).

[8]刘倩.声乐艺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声乐艺术美育新时代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审美定位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性探析
江西教育C(2016年11期)2017-01-10 23:35:25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问题研究
声乐艺术唱法及其跨界问题探讨
唱法与教法·理论与实践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54:41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美育教师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