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中公共部门关系取向、项目治理与项目绩效

2023-05-30 02:18:50冯国莉郝生跃李晓光
商业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PPP项目公共部门

冯国莉 郝生跃 李晓光

摘 要:公共部门在中国的PPP项目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其关系取向对项目治理和项目绩效的影响较大。本文在提出公共部门关系取向内涵的基础上划分维度并设计测量量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公共部门关系取向对项目治理和项目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公共部门不同的关系取向对项目治理效果和项目绩效的影响有差异,其中工具关系取向和寻租关系取向会直接影响项目绩效。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在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不同的中介效应,其中关系治理在情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寻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契约治理在工具关系取向和寻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PPP项目;关系取向;项目治理;项目绩效;公共部门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23)01-0131-12

收稿日期:2021-11-25

作者简介:冯国莉(1994-),女,河南林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PPP项目管理;郝生跃(1967-),男,内蒙古包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工程管理;李晓光(1987-),男,新疆昌吉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方向:基础设施投融资。

基金项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项目,项目编号:B16M001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8YJS066。

一、引 言

政府和社會资本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全过程”合作关系[1],2013年此后PPP项目快速发展,PPP相关公共部门(包括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地方政府等部门)为规范PPP项目发展环境而相继出台了上百份法律法规、指导意见和操作指南等。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方在理想的PPP项目伙伴关系中应是平等、友好、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然而很多地方公共部门在实践中将PPP模式视作获取财政拨款或补贴(融资)的手段,着眼于短期内政绩提升和财政收入[2],不注重伙伴关系的培育,仅仅依靠传统项目管理方法来约束、监督和控制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容易导致公私双方形成对抗(或不合作)态度,进而引起公私双方的对抗(或不合作)行为。如此不仅无法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更没有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严重背离了PPP模式推行的初衷,导致项目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地方公共部门在现实中既承担着地方公共设施/服务的供给任务,同时又是PPP政策制度的制定者,在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中往往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拥有绝对的决定权和自主权[3]。公共部门对社会资本方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对于PPP项目的执行至关重要,有必要探究公共部门外在态度和行为的深层次内涵,即公共部门的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机理。

关系取向既表现为一种观念认知也是一种行为方式,但现有文献缺乏对PPP项目中公共部门关系取向及其影响项目绩效的相关研究。本文提出PPP项目中公共部门的关系取向是指在PPP项目各个阶段,公共部门以“关系”作为对自身或对方认知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定义自身在项目中的角色,并通过外在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出来[4]。此外,现有文献普遍认为项目治理(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是提升PPP项目绩效的重要管理机理[5],有理由推测项目治理在公共部门的关系取向影响PPP项目绩效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但该作用机理尚缺乏理论推演和实证验证。

财政部于2020年3月16日下发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PPP项目的绩效管理工作不能仅停留在“铁三角”(进度、成本和质量)指标管理,理应探讨“绩效”更全面更深刻的内涵。现有研究证明有效的项目治理对项目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但绩效涵盖范围在“项目治理—项目绩效”的研究范式中仍然不够完善。如在PPP项目的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 VFM)评价中强调的绩效标准主要还是考虑节约成本、争取产出最大化和实现预期效果[6],《指引》出台后最新有关PPP项目绩效的研究也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有必要根据《指引》要求,对PPP项目绩效提出更深刻的内涵,并据此设计测量题项进行实证研究。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1. 关系取向

由何友晖等(2006)[7]提出的关系取向认为关系取向是中国关系文化的精髓,其内涵是凡事以关系为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佐斌(2002)[8]认为关系取向既是一种观念认知,也是一种行为方式,并提出“关系取向是一种心理倾向或行为风格,人们以关系作为对自己或对他人认识的依据,据此对自己的角色进行界定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现有关于关系取向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个体层面关系取向对伦理行为、关系满意度的影响;二是研究组织层面关系取向对合作、知识共享、组织绩效等的影响。Hwang等(1987)[9]把人际关系类型按照亲疏远近划分为表达型关系、工具型关系和混合型关系三类,Su C和Littlefield J E(2001)[10]把中国商业环境中的关系取向分为“求利”(favor-seeking)关系和“寻租”(rent-seeking)关系两类,刘艳菊(2011)[11]在研究组织关系时将关系划分为义务性关系、情感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三类。

关于组织关系取向的研究多集中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较少聚焦于项目型组织。工程项目中关系的研究如项目关系治理也往往聚焦于关系双方沟通、信任、承诺等关系规则。与静态的关系规则相比,公共部门的关系取向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体现社会化影响的动态过程,不同的关系取向会表现出相应的态度和行动。如公共部门对待社会资本方是尽可能真诚以待、相互配合,还是看重利益的相互交换、互利互惠,公共部门是否会利用其特权为社会资本方设置障碍、获取私利等。本文结合PPP项目特点,将公共部门关系取向分为情感关系取向、工具关系取向和寻租关系取向三类,情感关系取向是指在PPP项目中公共部门倾向于和社会资本方建立长期友好的伙伴关系,强调彼此的情感交换,在合作中表现出真诚、信任、互助、支持等一系列行为反应;工具关系取向则是以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双方互惠互利为基础,强调彼此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统一,是一种彼此制约的理性关系;寻租关系一般是指在制度不健全下权(政权或资源权利)与利的短期交换。本文的寻租关系取向是指公共部门主动或被动创租的态度和行为,公共部门或其代表(个人)利用自身所能干涉的那部分特许权向权力覆盖范围内的社会资本方索取不合法财产及权益,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2.  项目治理

中外对项目治理的研究相对成熟,Crawford(2003)[12]认为项目治理是项目通用的一套管理框架和程序,Turner(2006)[13]指出项目型组织中项目治理始终是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的,涵盖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治理结构、价值体系、流程制度等系列手段。严玲和邓娇娇(2012)[14]认为项目治理本质是对项目利益相关者之间责、权、利的管理架构和制度安排;杜亚灵和尹贻林(2011)[15]认为项目治理既包括利益相关者间的契约关系,又包括相对灵活的制度。项目治理的研究分为两大类:一是项目治理结构,即从组织层面,构建组织结构,达到对各相关方的约束和制衡;二是项目治理机制,即从解决制度层面的冲突入手,整合项目资源,建立协调机制。治理机制又细分为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两方面。契约治理在PPP项目中是指通过正式契约的设计,理清职责关系,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通过正式合同条款的约束减少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合作风险。PPP项目环境的复杂性和其社会化结构特征使得契约治理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关系治理与之配合。关系治理是通过公私双方情感上的牵绊,如信任、承诺、沟通、联合解决问题等,在项目中发挥非正式机制的约束作用。

3.  项目绩效

组织绩效研究多以组织目标为参照进行单维度的测量,传统工程项目中的绩效研究采用的就是“铁三角”目标测量方法。PPP项目参与方众多,各方的目标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即使是同一个项目,参照的绩效标准不同,绩效评价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随着学术界对PPP项目绩效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视角更为丰富和广泛,从单一的“铁三角”转变为包含多个利益相关者的感知绩效(委托人/承包商/公众满意度)[16]、过程管理的标准例如可持续性、技术创新、效率(如资源利用效率、项目执行效率)[17]等要素被纳入绩效范畴。财政部下发的《指引》,用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工作。《指引》中有关PPP项目绩效的评价综合了传统的项目结果和项目过程管理,涵盖各利益相关者。参照学者先前研究并借鉴《指引》中的规定,本文将PPP项目绩效从产出结果、满意效果和过程管理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划分为项目结果绩效、项目满意度和过程管理绩效三个维度。

(二)研究假设

1. 关系取向的直接作用

(1)关系取向和项目治理的关系。当公共部门表现为情感关系取向时,出于对长期伙伴关系的维系,公共部门会加强与社会资本方的情感联系,更加表达出良好合作的意愿和积极性,具体表现为彼此信赖、坦诚沟通、互相支持等友善行动,这些行为都有助于提升关系治理的有效性;情感关系取向下的公共部门也会更倾向于自觉履约,同时在合同谈判和签订过程中与社会资本方平等沟通,有利于签订双方都满意的契约。因此,情感关系取向也有利于契约治理发挥作用。工具关系取向下的公共部门在PPP项目中注重的是双方的“互惠互利”,在与社会资本方合作的过程中表现出“工具理性”的特征[18]。这种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公共部门的契约精神或意识,注重合同的约定和彼此约束。具体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认真履行合同中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比如承担风险、按时付费、适时调价等。此外,在工具关系取向下,公共部门意识到自身与缔结契约的社会资本方处于平等的主体地位,双方在项目中各司其职,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才是最有效的合作方式[19]。因此,在项目过程中会与社会资本方平等、有效沟通,理性解决出现的突发情况,不推卸责任,彼此支持,给予社会资本方足够的自主权和对项目的控制权,这些行为有助于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的形成和发展。

与情感关系和工具关系取向相比,表现为寻租关系取向的公共部门关注的是短期的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的得失,在PPP项目中主要通过手中的部分特许权力和资源获取私利。在合同谈判阶段,公共部门会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在合同中制定不公平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条款,设置不合理的定价、调价机制;在各个审批或验收环节消极怠慢,故意给社会资本方设置障碍[20];在建设运營过程中过度干预,使社会资本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等,不利于正式契约的建立和约束,加剧双方的冲突[21]。此外,因为中国的社会环境中讨厌赤裸裸的权钱交换,厌恶运用权力谋取私利,当社会资本方意识到公共部门有寻租取向时可能会通过行贿等违法违规或其他灰色手段与公共部门达成交易,从而争取竞争保护或让公共部门放松审核条件等。这种交易虽然会使社会资本方获得一定的短期利益,但是也会引起社会资本方心理上的反感和不信任,不利于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情感关系取向对项目治理有直接正向影响(H1a:情感关系取向正向影响关系治理;H1b:情感关系取向正向影响契约治理)。

H2:工具关系取向对项目治理有直接正向影响(H2a:工具关系取向正向影响关系治理;H2b:工具关系取向正向影响契约治理)。

H3:寻租关系取向对项目治理有直接负向影响(H3a:寻租关系取向负向影响关系治理;H3b:寻租关系取向负向影响契约治理)。

(2)关系取向和项目绩效的关系。在情感关系取向下,公共部门给予社会资本方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双方沟通顺畅、互动良好。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方都会尽可能地向对方提供真实的信息,感情维系紧密,双方的机会主义倾向和行为相对而言都会减弱。因此,双方的合作满意度会提高,交易成本降低,有利于提升绩效;在情感关系取向下,公共部门强势的基因相对较弱,双方合作氛围轻松愉悦。社会资本方有一定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可以充分发挥其项目管理的优势,有助于成本、进度和质量的控制,项目管理效率较高,项目结果产出得到保证。

公私双方的合作时间在PPP项目中较长,除了情感关系取向带来的情感维系以外,工具关系取向下的彼此制约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段。在工具关系取向下,公共部门注重契约精神,在项目中主要以契约条款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在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中本着“公事公办、互惠互利”的原则,公私双方就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能够达成较为一致的结果,且双方目标一致也能够充分发挥公私双方各自的优势。一方面激励社会资本方为项目绩效付出更大的努力,以更加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公共产品/服务的供应;另一方面公共部门出于职责或为了促使社会资本方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服务,也会给予相应的支持,如政策支持、提高审批程序的效率和透明度等,这些都有助于项目绩效更好地实现。相反,寻租行为本来就是掌握特定资源的公共部门以牺牲社会/公众利益换取个人私利为前提的[22]。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资本方、项目使用方或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必定会遭受损失;社会资本方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向公共部门寻租也会付出额外的成本,致使项目成本增加,项目管理效率降低。此外,赤裸裸的权钱交换也不利于双方平等伙伴关系的维系,公共部门应有的监督功能不复存在,不利于提高项目绩效。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公共部门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有显著影响(H4a:情感关系取向正向影响项目绩效;H4b:工具关系取向正向影响项目绩效;H4c:寻租关系取向负向影响项目绩效)。

2. 项目治理在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影响中的作用

本文探讨公共部门的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作用路径,一方面是验证关系取向的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是验证“项目治理”作为提升项目绩效的重要过程是否在关系取向作用于项目绩效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须分别分析“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在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影响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假设。

(1)关系治理在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影响中的作用。中国是典型的关系型社会,PPP项目的复杂性使得管理过程不仅要时刻关注项目交易环境的变化,还要处理社会环境如政策变动、政府人事调整等带来的影响,再加上项目干系人众多,PPP项目具有显著的社会网络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很多学者将关系治理加入项目型组织(包括PPP项目)中来研究。在“项目治理—项目绩效”的研究范式中,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关系治理在提升项目绩效中的作用。Benítez-vila等(2018)[23]研究发现关系规范如信任、合作伙伴贡献等在提升项目绩效中发挥重要作用;严玲等(2016)[24]结合中国情景,在对公共项目治理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关系治理对项目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改善项目管理绩效的重要手段。总之,关系治理在PPP项目中可以弥补契约治理的不完备性,有效防止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项目绩效。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5:关系治理对项目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对于PPP项目而言,公共部门的关系取向不仅展示了其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意愿、积极性和决心,更包含了一系列的具体行为。PPP项目影响绩效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发现,关系取向会影响公私双方的合作及风险分担[25],不同的关系取向会在项目中展现出不同的参与积极性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在PPP实践中,公共部门良好的关系在PPP实践中取向可以衍生出良好的关系规范,有利于公私双方之间相互尊重、信任、沟通等关系机制的形成[26],双方目标一致,遇到问题时共同解决,公共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资源的倾斜,社会资本方也会为改善绩效付出更多努力。相反,不良好的关系取向会削弱双方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期望、沟通、互信等,不利于关系治理发挥作用,增加双方冲突和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管理效率,不利于提升项目绩效。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6:关系治理在公共部门关系取向和项目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H6a:关系治理在情感关系取向和项目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H6b:关系治理在工具关系取向和项目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H6c:关系治理在寻租关系取向和项目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2)契约治理在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影响中的作用。契约以书面的形式对每一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做了明确的定义,是双方在交易过程中规范自身行为的强制性约束。PPP项目也是一种临时性契约组织,公私双方可以通过契约的有效约束限制机会主义行为,合理配置控制权,保障项目绩效。在长期合作中,即使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信任关系,也有必要签署一个条款明晰的正式契约,使双方对自身的行动有明确的约束。学术界在“项目治理—项目绩效”的研究范式中,对契约治理提升项目绩效的作用进行了丰富的研究。Lumineau(2012)[27]认为精心设计的复杂契约对利益分配、违约惩罚等有详细的规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敲竹杠”风险,确保交易的持续发展。Roehrich等(2010)[28]的研究发现契约治理可以通过其法律的强制性,约束双方的行为,保障项目绩效。严玲等(2014)[29]在研究公共项目时采用实证研究论证了契约治理在提高项目绩效中的有效性。

综上,契约治理在改善项目绩效中的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可。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7:契约治理对项目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公共部门会在对社会资本方资格预审和评审阶段的固有特征信息所激发的初步预期基础上,做出符合其关系取向的行为决策。关系取向不仅决定了双方契约谈判的效率,还会以具体的条款反映在契约的完备性、柔性和后续的履约程度中。良好的关系取向有利于促成职责、风险、收益合理分配的契约条款,确保风险、收益与控制权配置的相对平衡,具备不同功能特性的契约会对项目的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8:契约治理在公共部门关系取向和项目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H8a:契约治理在情感关系取向和项目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H8b:契约治理在工具关系取向和项目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H8c:契约治理在寻租关系取向和项目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基于文献回顾和分析论证,本文以PPP项目中公共部門关系取向的影响为出发点,构建出“公共部门关系取向—项目治理—项目绩效”的作用路径模型,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 理论模型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

本文以PPP项目为研究对象,问卷发放的对象主要是大型建筑企业中参与过PPP项目实践的管理人员、参与PPP项目投资的金融机构和投资人、有PPP项目实践经验的学者等,涵盖市政公用事业、交通运输、能源电力、水利、环保等多个领域。研究问卷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和现场分发的方式发出,在发放的320份问卷中回收问卷286份,删除部分不合格问卷(包括存在信息缺失、答案均为统一选项、被调查者声明对相关领域不了解)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33份,问卷有效率为72. 8%,满足模型检验条件。从样本的分布来看,受访者中有64. 38%担任PPP项目的中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28人;部门经理/副经理46人;专业主管76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有208人(占比89. 27%);大部分受访者从事PPP项目超过3年(占比61. 80%)。受访者参与PPP项目的经验丰富,对PPP项目的全过程了解和理解程度较高,保证了调查数据的有效性。对样本数据详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二)测量工具

结构方程模型(SEM)是一种常用的探索因果关系的方法,本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验证。根据文献梳理编制初始问卷,再对一组PPP项目管理研究专家学者和潜在受访者进行了访谈,对初始问卷进行修订,最后与所在学术团队的老师、博士研究生针对问卷测量题项进行逐条研讨,确保各测量题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问卷除控制变量(如学历、性别、工作年限等)外,其余变量选择Likert 5分量表(1-5依次代表完全不认同——完全认同)来测度。

借鉴战略联盟、营销企业相关的研究以及王守清、伍迪等对PPP项目治理的研究,从关系取向的内涵和定义出发,结合PPP项目相关管理实践,与学术团队教师及博士生讨论,从情感关系取向、工具关系取向和寻租关系取向三个维度设计量表初稿。与具有PPP项目实操经验的专家讨论,进行冗余题项删除和语言修改,形成量表初稿修改稿。最后,向总承包商、金融机构、运营单位等小规模发放问卷进行预答测试,进一步修改完善问卷,最终提出的测量题项包括情感关系取向(EGO)、工具关系取向(IGO)和寻租关系取向(RGO)各5个。

因变量项目绩效的研究相对成熟,参考Luo等(2015)和梁永宽(2008)等人[30-31]的研究,本文将项目绩效分为项目结果绩效、项目满意度和过程管理绩效三个维度,分别包括项目结果绩效4个、项目满意度3个和过程管理绩效4个测量题项。PPP项目治理的研究也较为完善,中介变量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本文参考杜亚玲、严玲等人[32]的研究,关系治理从信任、沟通、联合解决问题三个维度,共8个题项进行测量;契约治理从契约完备性、契约柔性、履约严格性三个维度,共10个题项进行测量。测量量表及检验详见表2。

四、实证结果和分析

(一)模型质量分析

1.  同源偏差与共线性检验

为避免同源方差,本文确保调查问卷的匿名性并承诺完全以学术研究为目的,不涉及商业用途;在设计问卷时尽量采用了中性语境,对题项作用进行模糊化处理,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答题者在回答题项时的限定性。此外,采用Harman的单因素检验方法,将44个测量题项放在一起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后第一个主成分的载荷量为21. 09%,表明不存在单一主因子,即本研究的同源偏差不严重。为排除数据共线性带来的影响,运用SPSS 22. 0对所有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检验关系取向、关系治理、契约治理和项目绩效是否存在共线性。结果显示,所有变量的VIF都低于10(最大为1. 975),容差最大为0. 763,均小于1,即共线性不显著。

2.  信度与效度检验

借助SPSS 22. 0软件,本文对所有潜变量的测量题项进行信度分析,具体见表2。所有题项的CITC值均大于0. 50,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其中,Cronbachs α作为信度的测量指标,用来删除量表中不合适的题项。通常Cronbachs α大于0. 7即视为“非常可信”,若某一题项“删除该项后的α值”大于原量表的α值,则此题项应予以删除。根据SPSS 22. 0的分析结果,量表的Cronbachs α值均显著大于0. 8(最小为0. 801),删除该项后α值均小于原量表的α值,表明模型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较高。

假设模型的效度检验分为聚合效度和区别效度两方面。聚合效度利用Amos 24. 0软件来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检验模型的擬合情况。拟合度判断标准包括χ2/df<2,RMSEA<0. 05,RMR<0. 05,TLI、NFI、GFI、CFI与IFI均大于0. 9,AGFI接近0. 9。由表3可知各潜变量标准化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 7,具有良好的拟合度(χ2/df=1. 395,RMSEA=0. 037,RMR=0. 033,TLI=0. 978、NFI=0. 952、GFI=0. 948、CFI=0. 962、IFI=0. 983,AGFI=0. 941),各因子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值均大于0. 5,CR值大于0. 7,表明模型聚合效度良好。区别效度利用SPSS 22. 0软件得出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如表4所示,表格斜对角线加粗部分为AVE的平方根,每个变量AVE平方根的值均大于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说明量表整体具有较高的区别效度。

(二)假设检验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使用AMOS 24. 0软件对直接作用展开了验证,包括公共部门关系取向对关系治理、契约治理和项目绩效的直接作用以及项目治理对项目绩效的直接作用。在提出的11条直接作用假设中,9条假设通过验证,3条假设未通过验证。

1.  关系取向对项目治理的作用

假设H1认为公共部门的情感关系取向正向影响项目治理,其中假设H1a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 523,p值在0. 001的水平上显著,通过验证;假设H1b认为情感关系取向对契约治理有正向影响,得到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 082,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 05),假设H1b被拒绝。这表明情感关系取向对契约治理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因为情感关系取向主要是对契约治理的柔性维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契约的完备性和履约严格性影响不大,导致情感关系取向对契约治理的正向影响效果不显著。从PPP项目的实践出发,随着PPP规范化发展,外部的情感关系好坏并不会直接影响到契约履行是否完备和严格,导致作用路径不通过。

假设H2认为公共部门的工具关系取向显著影响项目治理,其中假设H2a认为工具关系取向正向影响关系治理的形成,得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 104,且p>0. 05,未通过验证。这可能是因为工具关系取向下,无论是公共部门为社会资本方提供的支持帮助还是与社会资本方的沟通协作,都是秉持“公事公办”的态度,更多的是本着契约精神。在项目绩效导向下的行为并不会加深双方的信任和真诚沟通,对关系治理的影响不显著。假设H2b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 568,且p值在0. 001水平上显著,假设H2b得到支持。

假设H3认为公共部门寻租关系取向负向影响项目治理,其中假设H3a和假设H3b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 216和-0. 301,p值分别在0. 05和0. 01的水平上显著,假设H3得到验证。

2.  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作用

假设H4认为公共部门不同的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有显著影响,其中假设H4a认为情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有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虽然路径系数为0. 113,但是p>0. 05,表明情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假设未得到支持。这可能是因为情感关系取向下,公私双方的真诚相待、坦诚沟通,更多的是作用于项目管理过程更轻松和顺畅,并不会直接提高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等;项目各方的满意度也要用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来定,并不会因为公共部门态度良好就保证满意度的提高,所以直接作用效果不显著。假设H4b和H4c路径系数和p值分别为0. 313且p<0. 001和-0. 249且p<0. 01,均得到验证。

3.  项目治理对项目绩效的作用

假设H5认为关系治理对项目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H7认为契约治理与项目绩效显著正相关。假设H5路径系数为0. 421且p<0. 001,假设H7路径系数为0. 438且p<0. 001,均得到验证,说明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对项目绩效的正向作用显著。

4.  项目治理的中介作用

中介作用的检验采用基于Bootstrapping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法,借助Smart PLS统计软件,分别对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总的间接作用是显著的(p<0. 05),说明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中介效应。当引入中介变量关系治理时,情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间接影响路径系数为0. 174且p<0. 01,通过验证;工具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间接影响路径系数为0. 037但p>0. 05,未通过验证;寻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间接影响路径系数为-0. 086且p<0. 01,通过验证。

结合上文对直接作用的验证结果,得出结论:关系治理在情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寻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6a和H6c通过验证,假设H6b未通过。当引入中介变量契约治理时,情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间接影响路径系数为0. 061但p>0. 05,未通过验证;工具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间接影响路径系数为0. 142且p<0. 001,通过验证;寻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间接影响路径系數为-0. 046且p<0. 05,通过验证。结合上文对直接作用的验证结果,得出结论:契约治理在工具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寻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8b和8c通过验证,假设H8a未通过验证。

五、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探讨公共部门关系取向在PPP项目中对项目治理和项目绩效的作用机理,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公共部门不同的关系取向对项目治理效果和项目绩效的影响有差异,其中工具关系取向和寻租关系取向会直接影响项目绩效。情感关系取向对关系治理有较强的影响,公共部门的情感关系取向在PPP项目中致力于长期伙伴关系的维系。因此,在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过程中会释放出更多友善的信息,比如给予社会资本方足够的信任、与社会资本方交往时真诚以待、乐于分享项目经验和感受、尊重社会资本方的专业性和能力等,这些友好的倾向,有助于项目中关系治理机制发挥作用。

工具关系取向直接影响契约治理过程,并直接作用于项目绩效。表现为工具关系取向的公共部门比较注重契约精神,在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中强调双方的互惠互利。出于顺利完成项目目标、提高项目绩效的目的,公共部门会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任务,合理承担风险,出现突发情况也更倾向于和社会资本方平等协商,给予一定的支持,而不是一味地把风险和责任转嫁给社会资本方。在这种关系取向下,双方彼此约束相互配合,有利于契约治理充分发挥作用,双方也能更顺利地就项目目标达成一致,从而有利于提升项目绩效。

寻租关系取向对项目治理和项目绩效都有明显的负向影响作用。寻租关系取向是PPP项目制度环境不规范的产物。由于PPP项目的资源稀缺性和公共属性,公共部门被赋予了先天选择权、监督权和决策权等。这种先天优势如果被公共部门用来谋取私利,如在投资人选择或项目合作条件的设定上予取予求、为社会资本方进入划定不适当的门槛、设置不合理的审批流程等。这些行为不利于公私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也与双方平等的主体地位相悖,不利于合同条款的顺利实施,破坏了契约的约束性,最终很可能侵蚀PPP项目的发展基础,损害公众利益,造成项目失败。

公共部門不同的关系取向对项目治理和项目绩效的作用机理不同:在PPP项目中,情感关系取向主要通过影响关系治理发挥作用;工具关系取向主要通过影响契约治理发挥作用,并且对项目绩效的提升也有直接影响;相反,寻租关系则会破坏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效果,也不利于项目绩效的实现。

(2)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在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不同的中介效应:关系治理在情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寻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契约治理在工具关系取向和寻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经过中介效应的验证,关系治理在公共部门情感关系取向和项目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之所以关系治理可以紧密联系情感关系取向与项目绩效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解释。首先,PPP项目中公私双方的信任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一蹴而就的。情感关系取向下,双方的初始信任水平较高,在合作过程中正向的真诚、信赖、沟通等被不断加强,关系更加稳定和牢固,提升关系治理的效果和水平;其次,关系治理在提升项目绩效中的作用已经被许多学者验证。关系治理中的信任、沟通、联合解决问题可以提升双方的合作满意度,是实现项目绩效的有效途径;最后,关系治理的完全中介作用也说明了关系治理是情感关系取向影响项目绩效的必要中介途径。情感关系取向只有表现在行动上,切实提升项目关系治理的效果,才能有效改善项目绩效。

契约治理在工具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正向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该过程进一步完善了工具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机理。一方面工具关系取向会直接影响项目绩效;另一方面,工具关系取向会通过项目契约治理机制发挥作用,进而影响项目绩效。公共部门的工具关系取向既可以通过与社会资本方的直接互动,如为实现性价比更高的公共产品/服务给社会资本方提供额外的帮助,提升公共项目的供给效率;又可以通过“契约精神”和“互惠互利”原则,影响契约条款的设置和执行,进而改善项目绩效。寻租关系取向一方面会直接对项目绩效产生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破坏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不利于双方良好关系和正式契约的建立,从而损害项目绩效。因此,寻租关系的消极作用影响路径比较广泛,在实际的项目中,应尽可能防范和避免寻租行为。

(二)管理启示

(1)公共部门应重视情感和工具关系取向的作用机理,合理把握自身定位。公共部门在国内PPP项目中因为资源优势,在项目中往往处于强势地位,很难完全把社会资本方放在平等的主体地位对待,长此以往不利于PPP项目健康持续发展。实证结论表明公共部门的情感关系取向和工具关系取向有利于项目治理和项目绩效水平的提升,其中工具关系取向的直接作用更显著。因此,公共部门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应重视关系取向的作用机理。一是公共部门应树立平等协商的理念,充分理解现有的法律政策,项目启动阶段要善于借助外脑的专家咨询意见,清晰自身的目标定位。在契约订立过程中,坦诚相待,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二是基于双方签订的契约,厘清双方边界。契约订立越规范,契约治理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公共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重诺履约,按照责权利对等的原则,约束自身行为,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从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共同推动PPP项目向好发展。

(2)规范使用公共部门特权,规避寻租关系取向。PPP项目的资源稀缺性及公共属性,赋予了公共部门选择、监管和决定等特权。在未来的PPP立法中建议进一步明确各执行部门的职责分工,细分公共部门在项目不同阶段的责任和义务,甚至可以强调追究个人责任,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追究部门或企业的责任上;还应当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发挥公众力量,加强公众监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公共部门特权,使公共部门尽量规避寻租关系取向,减少寻租行为,为项目顺利实施营造风清气正的合作氛围。

(3)完善PPP项目顶层设计,加强绩效考核管理。中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立法常常需要针对某些问题提供具体而微的实施方案才能有效解决原本应有社会或市场自发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指引》对PPP项目绩效的纲领性要求的基础上,与绩效相关的PPP立法可以更丰富和详细,既能完善顶层设计,又能应用于项目实践。例如进一步丰富PPP项目协议中有关绩效的必备内容和条款。一方面按照激励相容原则科学设计合同条款,风险与利益匹配,明确项目的产出说明和绩效要求、收益回报机制等关键环节;另一方面加强涵盖PPP项目全过程的绩效监管,从而让绩效考核与项目考核、价格调整、对价支付等匹配,在实现有效监督的同时为社会资本获得合理回报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守清, 张博, 牛耘诗. 影响PPP绩效的政府行为清单的识别与应用 [J]. 建筑经济, 2019,40(8): 25-30.

[2] 万叶,刘利果,丑伟,等. 国内PPP项目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J]. 价值工程,2018,37(31): 77-78.

[3] 王守清,张博,程嘉旭,等. 政府行为对PPP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 [J]. 软科学,2020,34(3): 1-5.

[4] Feng G,Hao S,Li X.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Justice Perception,and Opportunistic Behavior in PPP Projects: An Empirical Study From China [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1,12(771): 1-12.

[5] Luo Y. Contract,Cooperation,and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10): 903-919.

[6] Ameyaw C,Adjei-kumi T,Owusu-Manu D-G. Exploring Value for Money (VfM) Assessment Methods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in Ghana [J]. 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Property and Construction,2015,20(3): 268-285.

[7] 何友暉,屈勇. 面子的动力:从概念化到测量 [J].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2006(1): 65-78.

[8] 佐斌. 中国人的关系取向:概念及其测量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74-80.

[9] Hwang,Kwang-kuo. Face and Favor: The Chinese Power Game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7,92(4): 944-974.

[10]Su C,Littlefield J E. Entering Guanxi: A Business Ethical Dilemma in Mainland China?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1,33(3): 199-210.

[11]刘艳菊. 非正式组织中个体间的关系对隐性知识共享影响的实证研究 [D].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12]Crawford P,Bryce P. Project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Aid Project Implement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3,21(5): 363-373.

[13]Turner J R. Towards a Theory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e Nature of the Functions of Project Managemen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6,24(4): 277-279.

[14]严玲,邓娇娇. 国内外公共项目治理研究现状及趋势展望 [J]. 软科学,2012,26(12): 22-25,31.

[15]杜亚灵,尹贻林. 治理对公共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实证研究——以企业型代建项目为例 [J]. 土木工程学报,2011,44(12): 132-137.

[16]Joslin R,MüLler 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ject Governance and Project Succes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6,34(4): 613-626.

[17]黄鸣,白盈盈. 产业链整合视角下PPP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J]. 建筑经济,2019,40(8): 31-36.

[18]高展军,江旭. 联盟公平的工具效应及其对合作绩效的影响——被中介的调节效应研究 [J]. 南开管理评论,2016,19(2): 145-156.

[19]赵周杰. 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PPP项目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J]. 财政科学,2020,53(5): 80-89,94.

[20]王先甲,袁睢秋,林镇周,等. 考虑公平偏好的双重信息不对称下PPP项目激励机制研究 [J].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10): 107-120.

[21]李美,尹贻林,王翔.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PPP项目政府寻租行为规制研究 [J]. 建筑经济,2018,39(9): 70-74.

[22]苗菁. 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政府寻租行为规制研究 [D]. 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8.

[23]Benítez-vila C,Hartmann A,Dewulf,et al. Interplay of Relational and Contractual Governance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he Mediating Role of Relational Norms,Trust and Partners Contribu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8,36(3): 429-443.

[24]Ling Y,Zhicheng S,Min  Y,et al. Contractual Governance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in Public Construction Project: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 [J].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16,49(11): 115-128.

[25]郑传斌,丰景春,鹿倩倩,等.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导向匹配关系的实证研究——以PPP项目为例 [J]. 管理评论,2017,29(12): 258-268.

[26]Müler R,Zhai L,Wang A. Governance and Governmentality in Projects: Profile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Succes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7,35(3): 378-392.

[27]Lumineau F.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Interorganizational Opportunism and Contracting Mechanisms [J]. Strategic Organization,2012,10(1): 55-84.

[28]Roehrich J K,Lewis M A. Towards a Model of Governance in Complex(product-service) inter-Organizational Systems [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10,28(11): 1155-1164.

[29]嚴玲,史志成,严敏,等.公共项目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替代还是互补? [J]. 土木工程学报,2016,49(11): 115-128.

[30]Luo Y,Liu Y,Yang Q,et al. 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Reducing Cost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The Role of Justice in Curtailing Opportunism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5,68(3): 607-615.

[31]梁永宽. 项目管理中的合同治理与关系治理 [D]. 中山:中山大学,2008.

[32]邓娇娇,严玲,吴绍艳. 中国情境下公共项目关系治理的研究:内涵、结构与量表 [J]. 管理评论,2015,27(8): 213-222.

Public Sectors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Project Governance and Project

Performance in PPP Projects

FENG Guo-li1,2,HAO Sheng-yue1,LI Xiao-guang3,4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2.CNOOC Energy Economics Institute, Beijing 100013, China;

3. School of Economic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4.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nsultants,Beijing 100027,China)

Abstract: In China, the public sector has greater voice than the private sector in PPP projects, and the public sectors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 has a great impact on project governance and project performance. On the basis of proposing the connotation of public sectors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 this paper divides the dimensions, designs a measurement scale, construct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d explores the role of public sector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 on project governance and project performance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project governance and project performance, among which the instrumental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 and rent-seeking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roject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governance and contract governance play different mediating effects in the influence of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 on project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governance plays a complete mediating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 on project performance, and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rent-seeking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 on project performance. Contract governance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instrumental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 and rent-seeking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 on project performance.

Key words: PPP projects;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project governance;project performance;public sector

(責任编辑:关立新)

猜你喜欢
PPP项目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探析
第七届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论坛在北京召开
简述PPP项目全周期会计核算
财会学习(2016年24期)2017-01-10 22:10:27
《物权法》框架下的PPP项目资产权属问题探析
中国经贸(2016年20期)2016-12-20 14:12:13
基于风险分摊的PPP项目投资决策与收益分配构建
中国经贸(2016年19期)2016-12-12 14:02:57
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浅析在PPP项目中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工作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前言》发布
商业会计(2016年11期)2016-10-20 00:52:25
养老金投资PPP项目的创新性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