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主要还是采用教师主导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广播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红色资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等衔接不够、融入不深,实践教学还存在着形式化、表面化现象,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致使思政课教学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学生缺乏幸福感和获得感,讲道理的效果不佳。高校要积极探索以提高思政课实效性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抓住思政课的本质,提升讲道理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作出了具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找出一条课堂教学和校内外实践教学齐头并进、共同发力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新路径,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达到启智润心的目的。
一、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思政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政课教学“教”与“学”脱节
当下,多数思政课教师仍然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填鸭式”“广播式”教学模式,运用参与式、启发式、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较少,致使“教”与“学”出现脱节,甚至出现“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这样容易使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枯燥难懂、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刻板印象,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达不到思政课讲道理的目的和效果。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課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下,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比如,部分思政课青年教师存在学习意识不强,知识视野不够广,教学方法因循守旧,缺乏亲和力和针对性,驾驭整体知识结构和框架的能力不足,讲授知识比较散,片面追求面面俱到而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欠缺等问题,这势必会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三)思政课教学与红色资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衔接不够紧密、融入不深
红色资源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思政课教学最鲜活的教材和最生动的案例,如伟大建党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长征精神,还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喜欢听也乐意听,能够增强学生上思政课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然而,部分思政课教师授课时缺乏把红色资源特别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意识,即使融入教学,也不够深入,衔接不紧密,为融入而融入,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强化思政课教师在红色资源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等方面的专项培训和理论学习。
(四)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效果不佳
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形式单一、内容不实等现象。比如,校外实践教学居多,校内实践教学较少;参与学生人数受限,覆盖范围窄;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内容不够丰富,形式缺乏多样性;大思政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校内外相互联动、共同发力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举措。这些都需要对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打造更多的思政“金课”,实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标。
总之,上述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是我们不断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要紧紧围绕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二、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和吸引力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我们不断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创新,就是要以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相衔接,通过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式创新和考核方式多元化,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着力解决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现实脱钩、知识与能力脱钩、过程与结果脱钩的问题,提高思政课的实践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一)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
在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上,要积极探索混合式课堂教学,构建智慧课堂,积极探索红色资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教学的契合点,以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积极探索参与式、启发式和研讨式等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面对面专题授课、互动讨论、答疑解惑、展示学习成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需要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把传统思政课堂同智慧课堂融合起来
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思政课堂和智慧课堂之间的关系。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关键不是摒弃传统课堂,而是将传统课堂同智慧课堂融合和衔接起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以智慧课堂为工具改造传统课堂。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一门课程,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把红色资源同课堂教学融合起来
红色资源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伟大建党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是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案例和鲜活教材,具有极强的育人功能和历史传承价值。我们要积极探索两者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新路径,做到无缝衔接,找到教材内容与红色资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结合点,避免出现为融入而融入,融入表面化、肤浅化、牵强化和重复化的现象。
首先,要充分挖掘和梳理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理论价值和思想价值,结合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找准两者融合的切入点,做到深度融合,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共同发挥好铸魂育人的作用。其次,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培训,创新研修方式。通过培训和研修,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涵、形成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红色资源所体现的精神价值,这是有针对性地做好红色资源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前提、基础和保证。最后,以课程为单元,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深挖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找准和红色资源结合的教材内容,进行准确衔接和深度融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3.创新思政课考核方式
当下,混合式教学被广泛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必然是多维度的。线上学习情况作为学生总评成绩的一部分,由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大数据依据,教师或课程组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在线学习情况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线下学习考核可分为课堂表现、课程作业、阶段性测验、期末考试、分组研讨展示汇报等多个模块,避免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的现象,以期通过多维考核方式综合、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在获得好成绩的同时,真正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二)拓展和丰富校外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
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从课堂教学延伸到校外现场教学的普遍做法,也是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把以“认知”为主的理论教学与以“体验”为主的现场教学紧密结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但目前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内容空洞、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创新。
首先,建立类型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多角度、多方位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如,笔者学校所在地的革命烈士陵园、民权秣坡第一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永城陈官庄淮海战役红色教育基地等。其次,开展形式丰富的行走“大思政课”红色研学活动,重走红色之路,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最后,扩大参加实践教学的师生范围,发动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業的学生参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要有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活动内容要突出对学生进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听党话,努力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积极建构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
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之前普遍采用的校外思政课实践教学很难顺利开展。面对新形势,高校可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由校外转向校内的新模式,这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方向。笔者所在的商丘工学院积极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平台,成功开辟了以校内为主、多部门联动配合,共同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管理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新模式。
商丘工学院以思政课主干课程为载体,以“育德”“铭史”“铸魂”“腾飞”四个杯为形式,分别开展了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历史舞台剧大赛、课程辩论赛、微视频大赛等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把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构建“大思政课”教学模式。既通过课堂讲授体现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还通过校内大赛的方式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针对性,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能力培养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丰硕的成果。学生参与率高,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已成为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色和品牌。
(四)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模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是新时代的呼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起到“领头雁”的作用,让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一种自觉行为,增强思政课的“书香味儿”,共同守好我们心灵上共有的“故土家园”,担当起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首先,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源头和活水,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动力源,能够增添思政课教学的“味道”,两者的融入结合必定能给学生提供一道丰富的“精神大餐”。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主线,以思政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契合点,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其次,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教学的指挥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再次,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融入途径的多元化、多角度和全方位。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思政课的特点和性质,可以分别设置“中华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革命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人格修养”四个专题教学。
三、结语
通过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建构起一套既有纵向深度又有横向广度的“课堂教学+校内外实践教学”的思政课育人体系,找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实现两者同向同行、良性互动、相辅相成,让思政课教学在创新和改革中砥砺前行、激发活力、增强动力,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大思政课”格局,积极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的思政“金课”,提高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2]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
[3]姜昊宇.“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船舶职业教育,2018(9).
[4]王灿,张莉.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5(9).
[5]张万秋,关秀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讨[J].广西教育,2020(3).
责编:向 新
基金项目: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研究”(编号:2021SJGLX984);2021年商丘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研究”(编号:2021JGXM21);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一般课题项目“伟大建党精神全方位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编号:2022YB0469)
作者简介:崔浩(1979— ),男,商丘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道德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