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绘本阅读的幼儿美育实践分析

2023-05-30 22:47:18薛倩倩
关键词:读物美育绘本

薛倩倩

摘 要:美育教育是指通过正面积极的艺术形象魅力,对幼儿心灵进行潜移默化的浸润,这对于帮助幼儿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与活泼开朗的交际性格有着极大帮助。然而过去我国的学前教育模式与素材均存在严重的“西方化”问题,与本土教育环境契合度不高。因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以往传统幼儿学前教育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传统文化底蕴,开展绘本阅读教育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 绘本阅读 幼儿美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02

如何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在保护幼儿天性的前提下,用幼儿可以轻松理解的教育语言灌输审美元素,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反观教学形势背景,可以开发拓展本土化教学资源,以环境渲染、游戏环境刺激、兴趣引导等方式,将传统文化的德育、审美、思想、哲学方面的教育元素融入阅读绘本,这样才能反向设计出幼儿感兴趣的教育内容。

一、传统幼儿审美教育的弊端分析

1.忽视了本土教育资源

首先是教学环境的问题,我国学前教育起步时间较晚,因此在理念上受到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影响较深,例如游戏教学法、思维重现法、自然教育法等教学方式,均是国外先进教学实例经验形成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做法虽然在近几年内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但也暴露出来了许多与现实背景不契合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教育资源“西倾化”,在幼儿教师的潜意识中,进行审美教育就是将西方的节日、习俗以及文化活动等作为教育元素,而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则过于片面,认为其中包含许多封建礼数思想,不适合作为幼儿教育内容。再者,部分幼儿教师错估了幼儿阶段的理解接受能力,认为在审美教育中加入过多的传统文化教育,很难让孩子理解接受,因此不愿意开发教学资源。例如,多数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读物选择上,都是以國外的童话主题读物为主,虽然这种儿童读物的启蒙教育作用不容忽视,但由于缺乏与本土文化的关联,容易导致孩子从心灵上产生对乡土文化的疏离感,错误地认为西方文化与本土传统文化存在“优劣”之分,十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

2.审美教育目标设置不当

“去小学化”改革之前,我国学前教育行业一度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在应试教育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宣传影响下,认为孩子贪玩好动是一种顽劣品质,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加入了过多的识字、拼音、英语、算术等文化课教育内容。除此以外,部分家长完全不顾孩子兴趣倾向,强迫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学习钢琴、声乐、舞蹈等艺术特长课程,这种偏向于技能训练学习的幼儿审美教育做法弊端很多:

一是强制性的学习内容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导致孩子极容易在过重的课业学习负担中滋生出延误抵触情绪,难以形成自信、活泼的健全品格,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二是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幼儿的身体发育尚不完善,在审美教育中过多加入规范性学习内容,十分不利于孩子骨骼肌肉正常生长的。

所以说,幼儿学前阶段的审美教育目的不应当是强制性的学习,而是要顺应孩子的天性,为孩子提供健康、快乐、自由的良好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审美教育中多与同龄伙伴进行交互协作,教会孩子正确与外界交际接触,为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为人处世性格与学习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3.不注重孩子的全面能力培养

孩子的天性特点是纯真、求知欲强、热爱动手劳动,然而这些特点在以往的学前教育中并未被引起相应的重视,用绘本阅读的教育方法来启发孩子的审美认知能力,是现阶段学前教育中较为普遍的做法。然而当前幼儿在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教学误区,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审美教育中应当重点强调认知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幼儿绘本读物的选择上仅仅注意到了文字内容是否适合孩子阅读,对绘本插画的色彩、图像构图以及装订外观则不会过多留意。这样的问题导致一些不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读物流入到学前教育中,这些读物要么完全忽视了幼儿的年龄与经历特征,教育内容过于落后陈腐;要么内容过于单一乏味,缺乏与孩子的互动性,甚至影响了幼儿心理的正常发育生长。上述阅读读物的质量问题,共同点在于没有从孩子均衡能力发展的视角来设计教学元素,无法为孩子独立的幻想与思考预留空间,因此,在这样的学前教育环境下,绘本阅读很容易成为幼儿教师的“一言堂”,孩子很难对这种枯燥的教育环节与教育内容产生兴趣与情感共鸣,审美教育成果自然也无从谈起。幼儿阶段利用绘本阅读开展审美教育,需要教师在挑选合适读物的前提下,多设计一些开放互动的游戏环节,从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出发,在寓教于乐的良好教育环境中让孩子不断接受美育启迪与感化。

二、在绘本阅读中融入传统文化美育的思路

首先需要反思的问题是,我们开展绘本阅读的美育教育是为了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在“去小学化”学前教育改革背景下,让孩童积累识字量的教学目标,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结果。对照2021年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早期绘本阅读是学前教育中语言教育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图书、绘画以及其他多种教辅手段,刺激幼儿对生活环境中简单的文字符号与标记图案产生兴趣,从而为培养孩子前阅读与前书写能力打下条件基础。

1.精选绘本阅读书籍

一是精选绘本读物,合格的适龄读物一定是幼儿成功阅读的先决条件,诚如儿童文学教育家冰心所言,“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只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认知水平视角,根据不同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甄选那些可以加强传统优秀文化吸收的读物,才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体验中深入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将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在教师挑选读本时,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衡量读物的质量标准,首先是读物的文学性,学前阅读是孩子用来了解认知社会生活的重要桥梁,因此,绘本读物最好在呈现事物上做到“多元化”,涵盖社会、科学、自然、艺术与语言等多个方面,与学前认知教育体系的培养目标相契合。二是绘本读物的艺术性,绘本读物顾名思义,就是由精美的插画与少量配套文字组成的书籍,由于在文字篇幅的限制下还要做到叙事完整,因此,它必须要做到利用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微缩舞台”效果,带有优秀叙事读物“起承转合”的节奏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吸引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2.深入开发美育教育资源

绘本读物并不是仅仅发挥出“图像语言”的记录功能,更重要的还是帮助孩子构建精神教育环境,首先,在组织孩子们进行阅读活动时,教师应当真正站在孩子们的认知视角,帮助孩子理解绘本读物中的文字内容,可以借助一些角色扮演游戏来还原读物中的故事内容,以更加直观的表现方式来呈现书本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打破孩子阅读视角的限制,对于开发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表演天分也有着一定的帮助。其次,阅读配套的游戏应当注重贴合主题,使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教育寓意在实践层面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教育孩子学会勤俭节约时,可以适当组织孩子们参与一些强度合理的劳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宝贵。

三、基于传统文化绘本阅读的美育措施

1.开拓孩子的知识面,促成品质阅读

幼儿园“去小学化”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教,无论是美育教育还是绘本阅读教育,都希望孩子在健康的阅读环境中循序渐进地提高认知能力水平,所以从通俗历史读物入手,让孩子深入了解民族史是非常契合美育主题的。读史书可以鉴古知今,可以明心性,尽管学龄前儿童尚不能完全理解史料记载中的故事内容,但在学前班开展历史教育,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开拓孩子文化视野的教育功能。读物可以选择吉林出版社的《画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这是一本专门针对孩童思维特点设计的绘本读物,它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插图连环画简要地阐述了从上古时期到清朝末年的历史,其中包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朝代轶事与风土人情,恰如其分地凸显出了我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与社会风俗,全面直观地展现出我国古代璀璨的文明发展历史。

历史科普题材的绘本阅读并不适合占用大篇幅的活动时间来进行,我们让孩子接触学习历史知识,并不是以强行灌输或者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加剧孩子的负担,而是要灵活运用碎片化的时间,用适合孩子记忆规律的方法来讲述历史故事。以往的实践表明,幼儿在睡前时间里记忆细节的能力会得到显著增长,因此借助趣味性的历史插画读本,我们可以以睡前故事的形式开展历史知识科普,每天在午休前为孩子带来一个精确到时间、地点、人物的历史故事,甚至可以将同一个历史故事拆分为不同的立场视角,以段落章节的形式讲述。例如晏婴出使楚国,在绘本读物中细致地讲述了楚王想要彰显楚国威风,羞辱齐国使臣晏婴,却被晏婴用尖锐犀利的语言回击的故事。为孩子们讲述历史故事时,除了要让孩子们了解故事情节以外,还要尽可能地启发孩子的感性思维,从故事中得到启发。所以可以结合绘本读物中的思考问题,让孩子在睡前思考在故事中的主人公“晏婴”身上学到了怎样的品质,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例如部分孩子看到了晏婴的“伶牙俐齿”,就应该顺着孩子的思路,教育孩子多与人交谈,锻炼说话能力;部分孩子看到了晏婴不畏强权的人物品行,就要教育孩子学会勇敢顽强的品质,不要像故事中的楚王那样仗势欺人;还有些孩子不理解为什么晏婴要与楚王产生言辞矛盾,就要耐心地教育孩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意义,并延伸到个人形象与集体荣誉的关系上,教育孩子以家国利益为重,从小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2.培养孩子艺术情操,创造有“乐趣”的阅读

学前教育阶段开展美育教育,必不可少要借助“游戏课堂”的形式,繪本阅读也是如此,只有让插画绘本中的文字内容由“静态”变为“动态”,才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在阅读活动中,用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来演绎传统文化美育教育中的主题与内容。例如,学习吉林出版集团《中国成语故事(儿童读物版)》的“高山流水”时,可以利用幼儿园活动角的音响设备播放随书附赠的音频文件,让孩子感受经典古筝曲目《高山流水》的韵律,培养孩子的心性。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孩子们尝试体会图书中描绘的河流奔腾、高山巍峨的美景,并用手中的水彩笔与画笔将心中想象的情景画出来,并张贴在活动角进行展示。以往的教育实践表明,古典音乐可以启迪拓展孩子对于时空的理解,达到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目的。将故事教育与学前绘画教育的形式相融合,可以在游戏活动中锻炼孩子们的艺术表达与艺术创造能力,也只有体会到音乐艺术的高雅性,孩子们才能真正理解故事中“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珍贵友谊,理解我国古代社会交往择友文化的基本观念,即不论出身、阶级、环境,追求精神上的“志同道合”。通过这样的故事,让孩子们学会在同龄人集体中找到合趣的伙伴,获得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3.解放孩子天性,打造有“活力”的阅读体验

伟大的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这也是近年来“教育生活论”的主要理论内容,幼儿美育作为孩子步入教育生涯的第一站,应当为孩子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素材与良好氛围。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传统文化绘本阅读,应当选择合适的配套教学活动来强化主题,为孩子带来与生活细节紧密关联的独特学习体验。

例如,组织孩子们阅读北京出版社《中国传统节日绘本故事系列(端午篇)》,该系列丛书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发展与节日习俗,端午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也颇为广泛,例如,以糯米为原料的节日食品文化,以龙舟、水戏为主的节日庆典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外国游客。所以用传统文化作为教育素材内容,更容易激发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但仅通过图书插画来讲述端午节日的历史与习俗,很难让幼儿真正理解节日文化背后的传承精神。可以尽量发动孩子的家长一同入园参与亲子阅读活动,以插画图书为媒介,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提供场合和机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认识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体会到动手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才能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事物,这对于孩子的感性思维发育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幼儿美育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健康品格、促进幼儿想象力与艺术感知能力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帮助。然而,美育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在学前教育“去小学化”的改革背景下,开展美育教育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绘本阅读这种精神教育方法来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美育教育,就是要从开拓知识层面、培养艺术情操与解放天性特点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学前阅读教育与“活动角”教育融合的新教学路径,为孩子的美育教育提供开放、互动、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希望文章的浅显理论能够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示帮助,注重本土化美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面提高幼儿的艺术情趣与审美感知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英杰、王珏茹《绘本阅读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价值与路径探析》,《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2年第2期。

[2] 汪乐《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及教育策略》,《当代家庭教育》2022年第11期。

[3] 陶奕伽《绘本阅读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影响》,《家长》2022年第10期。

[4] 魏思云《通过绘本阅读促进幼儿数学教育》,《当代家庭教育》2022年第8期。

猜你喜欢
读物美育绘本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上海工运(2021年3期)2021-04-08 14:23:36
绘本
绘本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上海工运(2020年8期)2020-12-14 03:12:04
绘本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