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地图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策略

2023-05-30 22:25胡静芸
高考·上 2023年1期
关键词:事物思维能力空间

胡静芸

摘 要:本文主要以如何利用地图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策略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重要性和目前高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其次从平面与剖面转换,培养空间形象能力;相对位置定位教学,培养空间定位思维能力;不同类型地图比较,培养空间比较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一图多思,促进空间发散能力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地图;高中生;地理教学;空间思维能力

针对高中学生而言,在学习中具备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十分重要,这些不同能力的形成也体现在不同学习教学中。在地理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地图这一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发现地图中呈现出的图形语言,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并且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起到的效果与文字教学之间存在差异,利用地图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运用递进式的观念,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地理知识的熟练掌握及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为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一、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重要性

(一)是地理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因为地理学科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为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1]。针对这一教学,教师有必要提升对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注重地理学科以下四点的培养:第一,引导学生针对空间格局形成较为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形成分析、想象等比较简单的预测能力;第三,发展学生针对地理信息的一定加工能力;第四,能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地理空间思维作为地理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地理空间思维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针对地理空间思维特点对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就是引导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同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将不同地理要素进行整合思考,方便学生对地理知识构建整体性认知,避免出现片面看待地理知识情况。引导学生能够对不同地理区域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区域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对地理概念产生混淆这一问题。同时,所涉及的地理事物范围较广,要引导学生能够将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分布情况进行整合,利用地图这一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形成发散思维[2]。

(二)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的综合性

地理环境中涉及多个组成要素,其中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等,二者之间构成相互影响、制约与结合的一个方式,进而形成统一的整体。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关联。如:在地球中的自然环境,是受到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等之间相互影响,并且地理环境演变也是通过地貌、气候和水文之间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地球中的人文环境同样也是通过人口、交通等综合要素构成,通过以上种种都能看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所处的关键位置,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进行深入理解[3]。例如:在带领学生对地理环境中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究,需要掌握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客观的事物系统性和联系性法则深入认知地理事物,进一步在认知的基础上掌握地理现象之间的紧密关联。如:针对不同气候类型进行解释,可以从纬度高低、地形起伏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对气候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之后再对不同气候特点进行总结。

二、目前高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培养现状分析

第一,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发展中处于四个阶段,第一是感知运用阶段,第二是前认识阶段,第三是具体运算阶段,第四是形式运算阶段。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在抽象思维方面能够达到一定高度,进一步形成空间思维能力发展。但在高中实际教学中,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抽象思维,对数和物之间的认知还存在模糊特性,特别是在学习地球运动内容时,缺乏完善的空间想象能力,导致不能对地球自转和公转概念在第一时间进行区分,想象不出也就不能有一个全方面的认知,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困难[4]。

第二,缺乏观察和必要指导。观察学习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其中会涉及注意过程、保持过程、生成过程和动机过程等,能够起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要想实现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就不能忽视对观察能力的培养,一是引导学生进行直接观察,二是在观察中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这样才能在观察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发展。相反,若学生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就会在学习地球运动内容时,不能对地球光照图进行细致观察,导致学生不能对光照图和变式图进行深入理解,这也是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呈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一个原因。

第三,缺乏空间素养。地理空间素养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关键影响因素,与所学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等多个方面有关,需要进一步掌握空间知识才能不断形成空间技能,进而针对性地解决地理空间问题[5]。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以从引导学生收集、处理和分析地图信息的能力入手,实现学生空间概念和认知能力的提升。针对地理学科而言,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形成,加强学生自身空间想象能力提升,构建完整的空间意识,学生空间素养得到提升,自然在空间思维能力方面也会得到一定的增强。

三、利用地图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平面与剖面转换,培养空间形象能力

在高中地理知識内容学习中,有必要培养学生建立立体空间形象,教师可以通过等高线图为学生构建空间立体思维。学生针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和掌握,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内容,也是地理考试中的主要知识点之一。教师通过“图图转换”的方式,特别是针对平面图和剖面图之间的转换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针对等高线平面图进行特点整合:第一,同线等高。第二,地图中的等高线完全一致。第三,等高线不相交但可能重合。第四,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直接反映陡缓程度[6]。第五,示坡线所表示的是降坡方向。引导学生掌握以上地图特点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从媒体和报纸中见到的各种地形部位形态进行整合,从观察的地形景观实物图中能够画出地图,其中包含盆地、山顶和山谷等,根据组织学生深化等高线特征中的水平投影原理,引导学生能够画出等高线在各个地形部位中的示意地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平面图和立体图之间的转换学习和练习,能够进一步掌握地理信息,也能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将内容进行呈现,进一步为学生拓展等高线知识深度和广度,实现知识内容的灵活性运用,为学生的多种解题思路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学生之后的剖面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继而实现学生在地理空间形象思维方面的提升。

(二)相对位置定位教学,培养空间定位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地理坐标时,不能对其进行精准掌握,教师通过地图相对位置定位这一方法能够对教学进行弥补。引导学生通过选择合适的参照对象实现定位目的。如:在学生对地理事物位置进行判断过程中,学生在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实际位置,而是位置周边较为明显的参照对象,之后通过这一参照对象确定地理事物位置。在这一学习思维环节中,学生在地图中选取恰当的参照物十分重要,也成为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7]。学生可以选择较为特殊的经纬线和事物,如赤道、南北回归线等,针对莫桑比克暖流与厄加勒斯暖流具体位置进行判定时,学生在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非洲莫桑比克海峡,并且暖流也刚好位于海峡处,因此将莫桑比克海峡作为一个典型的参照物。再如:学生对广州市位置进行判定时,学生能够想起在珠江入海口处,甚至也有学生会想起在天气预报图中,广州正位于香港和澳门之间中点的北处。通过以上教学能够了解,地理事物位置所连接的参照物是多样的,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思维,进一步在科学选择参照物的同时解决空间定位问题,保证选取参照对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被定位的地理事物在空间尺寸方面需要和参照对象的空间尺度比较接近,如:引导学生对黄土高原位置进行定位时,若选择整个亚洲作为参照对象,就会缺乏一定的精准性;学生在确定广州位置时,除了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照物,也要选择与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的地方进行选择,这样才能保证对地理问题的全方面理解和掌握。

(三)不同类型地图比较,培养空间比较思维能力

空间比较思维在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中处于重要位置,能够在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同类地理事物进行比较,进而针对其中的相似和差异之处进行对照,实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一个认知过程。无论地理事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差距,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关联,相反,即使地理事物的类型繁多,其中也会存在一定差异。针对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进行培养,就是引导学生能够将事物中的异同进行发现和整理,为学生留下更为清晰的知识印象。组织学生对内容进行分析比较,能够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加强学生对已经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并且掌握地理事物空间规律之间的练习,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8]。如: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相同观点和不同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完成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例如:在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内容时,会提到我国水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并且水资源的数量也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规模。针对这一观点可以为学生呈现“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学生能够在图中分辨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提供“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能够针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即使地图中呈现的内容不同,但从降水量分布和人口分布的特点方面进行分析,二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相似,学生能够发现中国降水量呈现出一个递减趋势,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在中国人口稠密度方面,也是从东南向西北方向,人口变得稀疏。从以上的地图中能够证明水资源和人类发展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联。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地图之间的空间比较,引导学生在发现其中的共同特点之后进行规律总结,是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四)培养学生一图多思,促进空间发散能力

针对学生的空间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将问题解决作为一个重要目标,为学生设定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和多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能够收获多思维的答案。这一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促进,促使学生能够突破原有的知识层面,通过点带动面的方式整合地理知识。教师在组织学生对“地貌的观察”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出问题:“在地图中能够看到哪些内容?”学生能够针对这一简单问题回答“山坡、山峰和山地”。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追问,是否还有其他?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不同侧面观察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发展,如:在学习“地貌的观察”内容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观察:第一,从地貌的观察顺序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有关规模大小的重点知识,“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之后再引导学生能够从视野较为广阔的地方进行入手,遵循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观察原则,最后要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能够对河岸、陡崖等一些更小的地貌特征进行掌握。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地质公园进行观察,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强对知识的运用。第二,从高度和坡度入手。对于高度方面的知识,分为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绝对高度能够对高原、山地和平原等进行明确区分;而相对高度能够直接反应地面的起伏情况。对于坡度方面的内容,促使学生从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表示。教师培养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有利于学生自身思维空间能力的发展。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地貌的形状、面积和空间分布等多个方面进行入手,进一步掌握地面起伏情况和破碎程度。教师通过这样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好奇心,能够为学生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及时地与学生交流,帮助同学通过读图的基本程序的掌握、图文转换的方法实现地理知识的学习,以此培养及提高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地图开展地理教学,利用递进式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实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构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柳英华,郭迎霞.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现状及启示[J].地理教学,2021(22):19-23.

[2]胡月.基于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3]张玉辉.地理信息技术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1.

[4]王向洋.基于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地理教学与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5]黄丽丽.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微[J].成才之路,2018(05):94-95.

[6]张润生.空间能力如何渗透在地理教学中[J].考试周刊,2017(07):126-127.

[7]林华.基于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活动教学设计——以“地球与地图”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1):24-26.

[8]潘平平.高中地理教學地图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事物思维能力空间
空间是什么?
培养思维能力
美好的事物
创享空间
培养思维能力
奇妙事物用心看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QQ空间那点事
春天来啦(2则)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