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建设探讨

2023-05-30 10:48李井竹牧笛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1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学院

李井竹 牧笛

摘 要:建设产业学院是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有效举措,也是高校结合办学定位、面向行业特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建设途径。目前,产业学院建设存在政府引领与行业协会指导有待加强、投资主体合作体制机制不够顺畅、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有待加深等问题,急需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推动的“三链融合”新生态、多主体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新机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同频共振”新模式,从而打造定位准确、亮点突出的特色产业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助力。

关键词:区域经济;地方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

2017年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将产教融合视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高校设立产业学院。2020年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在相关政策驱动下,作为产教融合的新型运行实体,产业学院受到了高校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地方应用型高校兴起产业学院建设的热潮。

一、国内外产业学院建设情况

产业学院概念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的“产业大学”。英国于1998年发布了《英国的产业大学——使人人都参与终身学习》,对“产业大学”的设立进行了全面规划。从某种程度上说,英国的“产业大学”是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和通信技术,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产品及服务的开放式远程学习组织。德国职业教育是世界公认的典范,其搭建了由行业、企业、工会及职业学校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事务决策和商议平台,制定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组织架构,要求规模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澳大利亚成立了以行业为主导,政、行、校结合,相对独立的综合性职业技术教育机构,行业制定教育内容和标准,院校负责实施,产学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我国的产业学院建设始于2003年,是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等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开展的一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办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开启了共建产业学院的实践与探索。2006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的汽車售后服务产业学院、物流产业学院是国内职业院校最早设立的产业学院。2011年广东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地方政府建立的工商管理学院、灯饰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和电梯学院等,在当时的职业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等对人才需求的变化,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转型高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实行共同组建教育集团,也可以与行业、企业、产业集聚区共建共管二级学院”。产业学院的建设主体增加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常熟理工学院的电梯工程学院、光伏科技学院,福州大学的紫金矿业学院,武夷学院的圣农食品学院等均是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共建的产业学院或行业学院。此类学院是“融合资金、专业、平台等多种合作资源及要素,构建的全程融入行业、企业元素的二级学院或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办学机构”。

2017年在新工科建设“三部曲”的引领下,本科高校面向新兴经济,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共建产业学院,呈蓬勃发展之势。较为典型的建设模式有:校政(地)共建——高校与政府主管部门共建,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主,具有公益性;校行共建——与行业协会共建,教学内容同步行业标准,具有鲜明的行业指导特色;校企共建——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秉承“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理念,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

2020年教育部等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经过4年左右时间,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培养区域应用型紧缺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河南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高等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了支持地方本科高校充分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科研优势,围绕河南省产业布局发展,面向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河南和现代服务产业等发展需要,河南省教育厅分类立项了29个产业学院,并遴选确定了15个重点建设的示范性产业学院。

二、产业学院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学科专业群建设。产业学院学科专业群建设应主动紧密对接区域战略产业发展需求,突出应用导向,深化专业建设内涵,整合学校相关学科专业资源,基于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变革带来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业态,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培育新兴交叉专业,发展应用型优势特色专业,形成产业呼应专业、专业支撑产业的良性态势。同时,立足深度产教融合,发挥多主体办学优势,融入行业标准,扎实推进专业认证,推进学科专业群高质量发展。

第二,创新个性化多元人才培养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育人为本理念,以人人成才为目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等,建设以真实生产环境为任务导向的模块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形成特色的实践教学育人模式。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宏观人才培养体系下,依据产业类型的不同、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高校办学模式的不同,研究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要在原有的订单班、冠名班、厂中校、校中厂等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上突破传统,进行系统化升级改造:一是产业元素充分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等,将企业文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重视实践教学,结合校企各自优势,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方案,校内教学以传授专业基本技能为主,校外教学以传授综合技能为主;三是突出个性化培养,依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展导师制分类培养,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四是校内学历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提高产业人才培养的精准性,缩短高素质产业人才的培养时间,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

第三,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的融合平台。产业学院可采用引企驻校、引校驻企、校企一体等形式,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将生产经营真实场景引入教学环节,通过“实战练兵”扎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围绕企业一线实际需求开展联合科研攻关,有针对性地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促进更多实用性科技成果产出,并直接服務合作企业,反哺教学工作。学生结合实际生产开展毕业论文和创新创业项目,校企合作打造具有产业特色的创业就业平台。

第四,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产业学院要注重搭建高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育平台,建立交互聘任机制,校企双方互设岗位、互派人员,设置名师工作室等,企业安排人员承担具体教学任务,学校教师兼任企业职务承担具体工作;探索交流研讨共同提高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交互实践锻炼、业务培训、技术合作、教学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形成校企导师联合育人机制,开展联合备课授课、联合指导毕业课题、联合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专业技能大赛等。

第五,共同开展项目攻关和产品研发。依托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围绕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设立专项资金,开展联合攻关、产品技术研发、项目孵化等工作,突出结果导向,引入企业项目管理办法,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探索联合攻关项目的立项和管理机制;注重科教融合育人,建立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将学生纳入科技攻关团队中,在项目研究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以优秀科研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引领与行业协会指导有待加强

近年,国家鼓励产业学院建设,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区域内产业学院发展,但高校与产业之间在目标、价值体系和沟通合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高校在现有教育管理体制框架和高等教育规律下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行业、企业则注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和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教育和产业两个领域存在一些壁垒和限制,政府出台的关于产教融合的政策更多的是停留在文件上,没有使高校和企业形成共生机制。这就需要政府引领和行业协会指导,找到双方契合点,促进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

(二)投资主体合作体制机制不够顺畅

产业学院是办学机构,又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特点。高校关注人才培养,企业关注人才供给,教师关注教学成效,学生关注个人发展,参与各方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大多数产业学院作为高校的二级学院,具有多元的投资主体,但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其独立决策权力有限。从目前产业学院建设和运行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多主体管理权责不清,人权、财权、事权运行阻力大、效率低,校企双方核心利益和需求对接不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稳定性不强等问题。

(三)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有待加深

产业学院既要满足高校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的需求,又要符合企业对学生精准化培养的核心效益驱动。然而,高校对市场需求、产业人才需求的敏感度不高,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效调整,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需求契合度不够,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在共同制订和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各有侧重点、出发点,导致了现阶段产业学院建设产教融合的深度不足,校企协同育人的功效难以充分发挥。

四、产业学院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推动的“三链融合”新生态

国家与地方政府要在政策引领、制度建设、平台搭建等方面出台相关文件,兼顾高校和企业双主体作用。从制度上明确产业学院建设内涵,加强产业学院的建设与指导,提升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促进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无缝衔接的良性生态。

(二)构建多主体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新机制

共同利益是多主体合作的起始点,又是推进多主体深度合作的驱动力,也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产业学院合作主体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形成多主体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是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的关键。要改变“校热企冷”的现象,必须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活力,建立校政企会“利益共同体”,鼓励多主体共同参与产业学院的运行和管理。比如,明确办学目标,做好办学规划,构建合作框架;以校企联合的理事会(或董事会)模式组建决策和管理机构,制定系列规章制度;等等。

(三)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同频共振”新模式

产业学院要坚持产教融合的价值取向,紧密围绕国家创新发展驱动战略,深入调研区域战略性产业人才需求,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坚持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教育与产业相融合,动态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因此,应基于学科、产业价值链、应用领域等要素,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基于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体系。同时,以实践技能训练、知识应用、综合素质提升等模块化内容为主体,开发真实工程应用的企业案例,将其按教学规律转化为教学内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中找到平衡点,打造行业急需、企业认可、学生喜欢的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

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之一是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是产业发展的需要,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教育问题,又是经济问题。河南省正在实施的示范性产业学院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产业急需人才的积极探索。同时,河南省正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定位准确、亮点突出的特色产业学院,从而助力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

(2017-12-19).http://www.gov.cn/zhengce/con-

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EB/OL].(2020-

08-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

56/202008/t20200820_479133.html.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05-

11-09).http://www.gov.cn/zwgk/2005-11/09/

content_94296.htm.

[4]李俊,李东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国际比较分析:以中国、德国和英国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4).

[5]刘雄平,肖娟.地方本科高校产业学院的建设历程及主要问题探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20(5).

[6]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

[7]周步昆,许广举,冀宏,等.融合创新视角下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的特征、架构与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5).

[8]卢卓.专创融合深化产教融合的向度及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

责编:初 心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286);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编号:20220103859);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2021-XJLX-006)

作者简介:李井竹(1972— ),女,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牧笛(1979— ),男,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数据分析。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