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众感知的城市绿道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价研究

2023-05-30 15:34袁丰刘香玲
艺术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服务

袁丰 刘香玲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被证明与人类的生活直接相关,能够减少患慢性疾病的风险、缓解焦虑和压力,特别是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非物质利益,在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无形性、非物质性等因素,其在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研究中一直被低估和忽视。并且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城市中的块状绿地或者非城市地区的生态系统方面,缺少对绿道网络的研究。文章以武昌生态文化长廊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从公众感知的角度分析使用者的社会人口特征和景观体验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缝合破碎化和孤岛化的景观结构,能够强化公众的使用感,从而影响受访者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特别是到访方式的差异性,使受访者在生态文化长廊中产生不同的景观体验,影响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文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两条建议:一是重视感知较弱的服务,特别是文化遗产价值;二是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构建智慧科普系统,强化公众对教育和知识体系的感知。文章证明了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估与景观规划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规划者明确所采取的措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能为建立公平和健康的社会提供信息。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文化服务;公众感知;城市绿道

中图分类号:TU98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0-0-03

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68%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引起的工业污染、植被覆盖率下降、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等问题,改变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由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和绿地的碎片化、孤岛化,人居环境质量和居民福祉面临挑战,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出现精神生活不富足、景观体验差、认同感和归属感弱等问题[1]。因此,基于公众感知开展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981年“生态系统服务”概念被首次提出,分为调节、承载、生产和信息服务四大类,近几年被广泛应用在土地政策制定和决策中,以促进可持续土地利用[2]。其中,信息服务被认为是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的雏形。2005年,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EA)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综合梳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被定义为“人们通过精神充实、认知发展、反思、娱乐和审美体验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非物质利益,包括知识系统、社会关系等”。有研究表明,CES在增加居民福祉和激发景观多功能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推进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双向联系,但是其由于“无形性”“非物质性”等,一直被弱化和忽视。

本研究旨在通过关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更好地识别城市绿道的功能,从公众的角度探索和评估其价值,从而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性,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维护景观的责任感,为绿道建设提供决策依据[3]。

1 研究区域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本文的研究区域为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原名为武九铁路北环线。武九铁路起于湖北武汉武昌站,终于江西九江庐山站,全长261千米。随着运输功能的转移,武九铁路北环线使用频率降低,部分铁轨废弃,现两侧多为空地、民房或已建成的社区,不仅割裂了城市功能区,制约了重要功能区的发展,还导致生态恶化,使市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2018年,武汉市政府决定将武九铁路打造成世界级的城市公共空间,在长江主轴核心区内建设长约17.9千米、规划面积共101.3公顷的武昌生态文化长廊。长廊分两期建设,一期从武昌友谊大道到青山戴家湖公园,长度约为13.46千米(见图1),现已基本建成;二期从武昌站至友谊大道,长度约为4.34千米,尚在规划中。本文选择已建成的一期工程作为研究区域(见图2),开展城市绿道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相关调查。

1.2 研究方法

隨着研究的不断开展,不同研究者和机构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定义和分类有不同理解。其中,MEA建立的类别包括文化多样性、审美价值、精神和宗教价值、社会关系等11项。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的特征,将重点放在审美与美感、精神净化、文化遗产、休闲娱乐、教育与知识体系五个方面,设计12项具体的评价指标(见表1)。

2 调研分析

调研问卷共发放260份,最终收集有效问卷226份。主要调研对象为游览过武昌生态文化长廊的人群,调研时间为2022年7月至11月,问卷发放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定向和随机结合的方式。

2.1 受访者特征

本次调研的受访者男女比例较为均衡,中年群体(36~65岁)占多数,其次是年轻群体(35岁及以下)。近90%的受访者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这表明武昌生态文化长廊的使用者大多是学历较高的中青年群体。此外,近一半的受访者是在职状态,说明该空间除了作为慢行绿道之外,还有可能增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步行可达性,推动沿线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实现绿色低碳出行。

2.2 空间使用情况

首先,从空间使用频率来看,总体上高频率样本偏多,且高年龄段(56岁及以上)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低年龄段(18~35岁)和中间年龄段(36~55岁)。

其次,散步是受访者经常使用武昌生态文化长廊的主要目的,其次是“感知文化元素”“了解武九铁路的历史”以及“使用铁路元素相关的基础设施”,选择“接触和感受自然景色”和“陪伴孩子”的受访者也不在少数,说明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基本上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部分使用者在访谈中表明希望二期工程加快建设。

最后,受访者表示研究区域内仍缺乏一些元素,如水景、活动健身器材和文化气息等。他们认为武昌生态文化长廊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展示形式较为传统,而增加水景会使生态文化长廊更具吸引力。

2.3 影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的因素

数据分析表明,受访者的社会人口特征、景观体验与受访者对武昌生态文化长廊文化服务的感知存在显著影响关系。不同性别对休闲娱乐方面的感知差异较为显著,对其他CES类别则没有明显差异。与受访者的受教育水平、到访方式和景观体验相比,受访者的年龄和职业只对单个CES的看法产生显著影响。此外,受访者的景观体验越好,感知教育和知识体系的可能性越低,这说明研究区域缺乏文化教育相关的基础设施。大部分社会人口特征均对休闲娱乐感知有较大的影响,而受访者的受教育水平对文化遗产的感知影响更加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受访者的学历较高,对研究区域中的文化遗产有更多不同的看法。

3 讨论

3.1 景观体验

研究结果显示,受访者的景观体验与CES的感知有很大关系。武昌生态文化长廊的建设不仅增加了绿地面积,还加强了沿线四美塘公园、青山江滩以及月亮湾城市阳台等多个城市景观节点之间的联系,形成了跨越青山区、武昌滨江区和老城区的城市绿道,从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两个方面优化了居民的使用感。

3.2 影响文化服务感知的个体差异

数据显示,性别在统计学上对CES的感知产生影响,这与前人得出的结论相同。年龄对审美和休闲娱乐的感知有显著影响,长廊周围居民的年龄大多为35~65岁,由于所处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不同,所以对美的认同感和娱乐方式存在差异。受教育水平对文化遗产的感知会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18~25岁的青年群体,更能感受到景观所蕴含的文化,这与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群体的年龄相仿。此外,到訪方式对审美价值、休闲娱乐和教育与知识体系的感知都产生了影响,这是之前的研究没有发现的,说明武昌生态文化长廊的景观异质性较强。研究结果证明,社会人口特征因素和景观体验会影响受访者对CES的感知,也表明受访者熟悉景观的重要性,因为越熟悉越能够更好地感知文化服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过去,武九铁路北环线见证了城市发展变迁轨迹;未来,武昌生态文化长廊是长江主轴最重要的一条绿带,尤其是其高度的景观异质性、可达性以及交通复合性,表明开展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受访者的社会人口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CES的感知,特别是到访方式的差异性,归因于本研究区域是绿道,可达性比一般的绿地更高。其次,景观体验对CES的感知也能产生重要影响,武昌生态文化长廊通过缝合破碎化、孤岛化的景观结构,激发长廊的多功能性,作为慢行系统、交通连接枢纽、城市文化轴线,实现社会和城市物质空间的整合,从而影响受访者对CES的感知。最后,本文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平衡供需、调整配置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社会公平健康和可持续土地利用。

4.2 建议

基于前文分析,本文对武昌生态文化长廊的发展提出以下两个建议。

一是重视感知较弱的服务。CES的评估不仅能为长廊的二期规划提供相关信息,还可以帮助一期实现更可持续的生态管理。一方面,利用铁路元素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再现等工作,强化使用者对文化内涵的感知。另一方面,通过周边居民的积极参与,打造共建共享区域,同时还能提高公众的审美能力和满足其潜在的精神需要。

二是构建智慧科普系统。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发“智慧科普”板块,突破传统文化宣传形式,将科普教育与智能化联系起来,强化居民对教育和知识体系的感知。通过GPS定位等技术,为使用者提供关于文化展示的具体位置、信息概述、线路导览;也可以使用二维码,直接获取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通过AI、投影、声光电等技术,让使用者沉浸式感知文化遗产价值。同时,智慧系统还可以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动态数据支持,以更好地完善生态系统的文化价值体系。

5 结语

本文以武昌生态文化长廊一期为研究对象,基于公众感知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缝合破碎化、孤岛化的景观结构,能够改变景观体验感,从而影响使用者对CES的感知。此外,本文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后续管理和建设提出了重视感知较弱的服务和构建智慧科普系统两条建议。本文证明了将CES评估与景观规划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使人们全面系统地认识生态系统,挖掘潜在的社会文化附加值,还可以促使公众参与景观规划管理,自觉维护有价值的景观。

参考文献:

[1] 蒙小英,边紫琳,陈远方.京广铁路北京中心城区段廊道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应潜力与机会[J].风景园林,2022,29(10):38-44.

[2] 李芳,刘月亮,赵冠伟.广州市天河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J].中国城市林业,2022,20(3):75-81.

[3] 姜芊孜,王广兴,李金煜.城市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公众感知研究:以济南市主城区城市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2):127-133.

作者简介:袁丰(197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刘香玲(199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文化服务
基于社区服务的残疾人文化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国内城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践调查与发展分析
论公共图书馆开办主题展览馆的必要性
润例起源与流变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