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上的“七绝圣手”

2023-05-30 13:57孙燕超
美文 2023年10期
关键词:戍卒唐军王昌龄

孙燕超

他像一颗闪亮的星星,挂在唐朝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唐朝给王昌龄这样的大诗人提供了一个大舞台,让他演出一场正剧,昭示另一种胜利,完成波澜壮阔的人生。

渐渐老去的千年时光里,我看到“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歌中,沉静了岁月的痕迹,回忆着爱国情怀的话题。

唐代被誉为“诗歌时代”,独振新风的初唐诗,形神兼备的盛唐诗,改革变新的中唐诗,余辉绚烂的晚唐诗。这其中,涌现出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句千古绝唱。

我们的双眼看到,那是一个诗的时代,“诗的世界”。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可以直接去感受李白、王昌龄、陈子昂、王勃、王维、杜甫等的诗情才气和他们所创造的诗境。王昌龄的文学观正诞生在盛唐气象中,人生價值观形成于在盛世景象的青年时代。

每次读王昌龄的诗歌,总能从那干净文字后边,感受到从未停止过的对诗歌、边塞和爱国的追问。深深的满腔热忱以及巨大的感人力量,使它的无穷魅力长久地萦绕在中国文学空间。千年来给予我们无尽的力量与感动。

开元年间,正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诚不已地加以歌颂。对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持的信念、力气、盼望和抱负的源泉。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里的南国烟雨和兀然傲立的孤峰,既是景语也是情语。王昌龄以忠节贞信作为人生逆境中的一种道德自信和超越力气,同时也表明,他对时代的公正并未失去信念。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盛世大唐,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大加封赏,这就刺激了诗人赴边从戎的积极性,文人墨客纷纷奔赴边塞,投佐幕府,随主将驰骋疆场。“宁可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建功立业,获取功名成为一种时尚。边塞的征戎生活,异域的奇丽风光,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王昌龄于开元十五年中了进士,补秘书省校书郎,调汜水尉,后因故遭贬岭南。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王昌龄在边塞参军的时候,有一次骑马巡边,满目苍凉,心中烦闷,就信马由缰,走了不知多久,离开唐军驻地已经十分遥远,他正要回转马头,突然看见在一片广袤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唐军戍卒孤独地走上瞭望台。从青海湖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

王昌龄猜测,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王昌龄素知此地已无唐军。《军事报》上说前段时间有一队唐军在此地全军覆没,唐军就放弃了此地,现在却有唐兵守着,不仅心中大奇,上前去看个究竟。

却见戍卒走上高台,坐下来,此时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那戍卒更用羌笛吹起了主题为“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只听得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是征人在叹息。王昌龄想到,这笛声就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土,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塞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地等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国捐躯,便也死而无憾。正处国力鼎盛时期,出兵征战又何妨,既有报效国家的热情,但却难免遭遇挫折,更不免内心惆怅。

他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获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诗绪密而思清,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

深深的爱国情怀以及巨大的感人力量,使它的无穷魅力长久地萦绕在中国文学空间。千年来给予我们无尽的力量与感动。

如他的《从军行七首》为千古绝唱,那一首《出塞》更可谓唐诗绝句中的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一轮秦时的明月照在汉时的边关上,万里长征中人却杳无音信。虚实相深,包含着历史的疮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时候,他希望自己化身为李广去打败敌人,这其中的心酸,一方面是痛惜自己无能,一方面叹息着出征将士的乡愁。这雄壮悲慨的格调,写的最典型,也是写的最真实。

即便是边塞诗,风格也有迥异之处。王昌龄既有报效国家的满腔热忱,也有归家无望的内心哀痛,抑或,别具一格的《闺怨》,道不尽的离恨与思念。“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自与丈夫阔别,就久居深闺,却不想,当“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杨柳却已成陌色,触景生情,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红颜易老,便成了一“怨”。眼前辜负了良辰美景,心中却空了一片“佳人”不在。当初让丈夫追求功名,却也未真正活在当下,心中更是平添了“怨”绪。诗以春景布景,却映照出了一片闺怨,也可谓是诗中别样风景。

生逢盛世的我,每次读王昌龄的诗歌,被他那豪放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所震撼。他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苍天给了我们一个心系边塞的王昌龄,千百年来,他像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清晰在记忆里的,总是那荡气回肠的诗篇。

王昌龄在作品中所传达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使命感,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

真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明文学家王士贞评价其: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能在七言绝句中赢得与李白齐名的地位,无愧“七绝圣手”称号。

他留下的诗歌,就像一阵风,曾吹过我的心上,让我独独记住了这位边塞诗圣手——王昌龄。

猜你喜欢
戍卒唐军王昌龄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出塞①二首(其一)
Unpinning the spiral waves by using parameter waves*
爱国情怀永流传
肩水金关汉简所见田卒与戍卒之别
西汉三河地区对边地事务的参与及其内部差异
肩水金关汉简所见罢卒*
《诗经·小雅·采薇》中“人”的在场
唐军 留守少年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