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悦 吴琼
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超现实主义绘画领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帮助人们洞悉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解读他们的艺术作品。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艺术家在面对压力时自身所表现出的心理与精神活动是艺术表现的来源。超现实主义是一种超越逻辑性和现实性的新尝试,这部分艺术家认为,只有在梦境与现实的结合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真实。他们通过夸张、扭曲的表现方法,将情感与对现实本质的探究表现在作品中,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得到进入自己潜意识世界的机会,从而促进精神自由,改变了他们对现实的固有观念。超现实主义促进了画坛的革新,将艺术家从原本被固有思想禁锢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达利的作品展现出了他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强烈兴趣和认同感。该理论在其绘画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且直观的体现,同时弗洛伊德有关潜意识和梦境的学说也是探讨超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依照。基于此,文章主要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观点为依据,对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及其艺术作品展开探讨。文章讨论达利的艺术语言,对他的作品进行剖析,从而显示出他的创作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潜意识的、非理智的艺术,其作品通过高超的绘画技巧产生了艺术表现性与活力。
关键词: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达利;艺术创作;超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0-00-03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超现实主义运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以及释梦理论[1]。
首先是意识层次理论,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区为意识、前意识以及潜意识,这又被称为精神层次,主要涉及人的情感、欲望、思想活动等。这一理论成为后来超现实主义流派艺术创作的重要理论依据。人类的部分心理活动能够通过自身的感受来体验和认识,当人们专注于某一方面时,便可以观察到内心深处涌动的一系列情感、思想,这些可以被人类觉察的心理活动,即所谓的“意识”。潜意识比意识更具本质性,因为其所表达的内容与表面上的意识形态截然不同,其所展现的是人类本能的欲望和需求。人类的本能产生的冲动及被压抑的欲求已植根于人们的潜意识之中,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发挥着作用,而这些欲望是违反伦理原则和人类基本理性的。由于违背了社会道德或与自己的理智相左,所以无法成为能够被自身感知的意识,这类心理活动通常被称为潜意识。潜意识往往在意识或理性松懈的时刻显露出来,在精神控制能力松弛时,如酗酒、处于催眠或者梦境中,潜意识会短暂出现,并通过意识层次产生而被个体感知到。前意识则是处于中间位置的意识层次。想要更清晰地了解三个层次间的关系,可以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作为参考。前意识在冰山理论中,处于冰山和海面起伏接触的位置,必须经由某种特定的事件或行为方可被唤起。前意识的心理活动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转化为意识状态。在这三个层次中,潜意识是最重要的核心,也是该理论的精髓。
其次是人格结构理论,在把人的精神层次界定为意识、前意识以及潜意识的基础上,弗洛伊德又提出了与之相关联的新理论,即人格结构理论。他指出人类的心理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中本我是人类天生具备的一种特质,属于人格结构的根源。其重点在于确保自身机体不受损害的同时,追求人自身欲望的满足。自我属于人格结构的意识部分,自我的重要功能是在本我与超我之间起到仲裁的作用,通过规则消除二者之间的矛盾,属于一般人都可以意识到的思维阶段。超我即一种具有深刻意义的人格,它不仅反映了个体的社会价值,更代表着一种理想和道德的追求,它是在个人发展中通过道德的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文化价值观的接受,从而形成的人格结构。超我的主要职责是引导自我,管理和控制本我的行为和活动。
人格结构理论与意识层次理论有密切的联系,精神层次的每个层面都对应着人格结构理论中的一个部分。与意识层面相对应的是自我,因为人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前意识层面对应超我,当人们接近道德底线时,超我就会被激活,它起到阻止人们作出违反道德的决定的作用。与本我相对应的是潜意识层面,潜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求和本能,悄然改变着人们的行为。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可以更加清晰地洞察三个层次之间关系的方法,他将人格结构比作海面上的冰山,只有表面上较少的区域属于意识,而大部分冰山隐藏在海面之下,即处于完全无意识状态,人的性格与行为的发展大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最后是释梦理论,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以潜意识理论为基础,颠覆了人们以往关于梦的概念的理解。弗洛伊德提出,在精神分析法的理论框架下对梦境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梦境是一种能反映人类内心深处真实情感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潜意识的表达方式。在潜意识的基础上,梦境中的内容可以给个体带来比现实生活中更加丰富的感受,这些感受可以让个体通过梦境重新回忆现实中已经遗忘的记忆。梦境可以超越意识的局限,运用多种语言符号展现丰富多彩的画面。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分析梦境,可以反映出个人对精神的渴望与需求得到满足,并且在超现实主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艺术家通过运用释梦理论来创作作品,并以梦境中的画面作为灵感来表达内心世界。梦境作为一座通往内心深处潜意识的桥梁,无论是空间、色彩还是符号,都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与作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世纪初期,超现实主义运动在欧洲兴起,它试图寻求梦境与现实二者相对立的解决方法。超现实主义起源于法国的文化运动,之后逐渐成为欧洲文坛与艺坛的一股风潮。人们开始摆脱理智的束缚,用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识,摒弃了所有美学、道德观念,开始追求“绝对自由”。在潜意识的世界里,人们抛开文明、道德、法律等的束缚,显露出了最原始、最自然、最单纯的真实自我。這场超现实主义运动是在描绘和说明潜意识的世界。受到战乱的冲击,艺术家们对传统绘画的客观表达方式渐渐丧失了兴趣,转向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创作。很多超现实主义画家会根据客观世界的物象创作出一些不符合常理的东西,然后将其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些形状怪异的物体,从而表达他们的情绪情感,也透露出他们的潜意识。
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达利作品中的体现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运用超越现实的艺术表现方式与视觉表达方式来展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通过对精神与心理疾病患者的潜意识进行探究,创造了一种与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梦境与幻觉相似的艺术作品。达利的创作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深刻影响,他重视对梦境与人的潜意识的探索。因为梦境本身就是无拘无束的,所以他作品中的许多细节与现实世界背道而驰,通过大胆尝试,将其与真实世界相结合。他以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视角,在不经意间达到了更高维度的想象。达利的艺术创作受到了广泛重视,但也备受争议。从达利的创作中,可以了解弗洛伊德的思想。其创作角度也是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衍生出来的,并对达利进行超现实主义的创作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达利以梦境和潜意识为媒介,对各种想象中的物象与真实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提炼,并巧妙运用写实手法呈现出来,使他的作品充满梦幻般的色彩,既真实又具有独特的组合。根据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儿童的思维模式与成年人不同,他们的想法往往是单纯的,因此他们的梦境通常不会有任何掩饰或伪装。达利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与他童年时光有关的绘画符号,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正是他最简单、最直接的内心感受。
达利出生于西班牙一个富有的家庭,他有一个兄长,7岁时因病早逝。对达利的父亲和母亲而言,这是一次巨大的打击,直至3年后小儿子达利出生,达利父母的悲痛才有所缓解。为了怀念早逝的大儿子,父亲为刚出生的弟弟取了与哥哥相同的名字。幼时父母的溺爱并没有让达利感到幸福,他一直活在兄长的影子下,认为自己只是兄长的替代品,他总是和兄长比较,试图在父母面前证实自我。达利的童年家庭环境对他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在小时候就显得与众不同。达利曾表示:“我所有的努力就是要赢回我生命的权利。我首要的选择就是不断挑衅,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和兴趣。”[2]他接二连三地制造事件,想要获得关注,可见达利内心深处的孤独。童年经历不仅是造成达利幼年自恋、孤僻、性格古怪的原因,还是推动其对死亡、生命进行持续探索的一股强大动力。达利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不仅反映了他幼年时期内心的真实想法,更成为他终身追求的艺术思想和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绘画符号的根基。达利在少年时期失去母亲后,长期受到父亲的压迫,导致其性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的内心经常感到恐惧、焦虑和不安。父亲对达利造成的精神压力构成了达利艺术创作的主要动力,而达利画作中的很多视觉形象和符号,与他的儿时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他童年时期记忆中物像的反映。比如达利画作中出现的蚂蚁、柔软的钟表、拐杖、抽屉等,达利借助这种带有象征性含义的隐喻符号,表现他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和想法。
在达利的作品中,成群的蚂蚁是出现次数较多的动物,这些蚂蚁的周围常常出现黑色的蚁穴,作为群体动物的蚂蚁在达利作品中象征不安、紧张和时光的流逝,这也暗示了达利内心存在着紧张、惊恐的情绪。这些内心感受受到达利幼时经历的影响。达利在幼年时,获得了一只被表哥的枪击伤眼睛的蝙蝠。他饱含怜悯地将蝙蝠藏匿在仓库中,第二天达利看到蝙蝠被一群蚂蚁啃食,感到十分悲伤,然后抓住蝙蝠的头部,狠狠地咬了下去,并把它抛入水中,一路逃离。自此,蚂蚁成为达利心中的一道阴影,达利每次想起那些黑色斑点时,便会感到极度恐惧。之后,蚂蚁作为潜意识符号,多次在达利的画作中出现,群聚的蚂蚁成为达利画作中恐惧和不安的象征。《记忆的永恒》是达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面中一个红色的盘子里爬满了漆黑的蚂蚁,一个挂在枯萎树枝上的柔软钟表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最终会面临毁灭的命运。达利的画作中经常出现柔软的时钟、拐杖、抽屉以及密集的蚂蚁等形象,在他眼中,这些形象已经成了一个潜意识符号,代表了他童年的记忆。因此,他不断将这些符号应用于表现梦境的创作中。他利用潜意识的力量,将现实世界中的物象和梦境中的形象进行夸张和变形,概括成新的形象并赋予它们新的象征意义。
达利认为,作品的完成不是取决于无意识,而是要通过对意识的处理来实现理性与非理性的平衡,他强调利用无意识作为突破口,从而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弗洛伊德把达利的创作称为“有意识的无意识绘画”,他的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内部的相互联系。精神分析理论中关于梦的理论为达利提供了一种洞察人类潜意识世界的方法,从而使他找到了探寻自我深层世界的方法,通过对自身的深入分析,达利发现绘画是一种重塑自我的有效方式。沉浸在个人世界里的达利继续探寻着有利于创作表现的途径,其中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作用不可小觑,达利以自己的画作充分阐述了弗洛伊德的理论成果,包括《早春》《忧郁的游戏》《大自慰者》等。这些作品多次呈现相似的形象,经常出现一个双眼紧闭处于沉睡中的带有人类特征的形象符号,这一形象的周边常画有一些动物的形象。达利曾经说过:“在我的想象中,睡梦常常是一个长着沉重的硕大脑袋的怪物。”[3]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达利所创作的怪物,实际上是以达利自身作为原型,在这些作品中所呈现的怪异形象与达利梦境中出现过的形象相关联。达利的荒诞与孤独,折射出他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并为其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艺术创作道路。达利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了深入的了解,他认识到要想实现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有两种途径,分别是通过梦境释放出来以及通过艺术创作将其表达出来,从而将潜意识和艺术联系在一起。从那以后,达利就从梦中寻求意象、象征和吸引他的故事情节,他的思想和创作材料都是从潜意识里的梦境获取的,他对自己的过去、回忆、梦境进行了无止境的分析。达利相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达到人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3 结语
本文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结合达利的绘画,探讨该理论在达利绘画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达利将梦境、幻觉以及潜意识的抽象概念提炼出来,成为他艺术创作中所表现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达利绘画作品的分析,能够看出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艺术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关联表现在他的潜意识隐喻中,同时也揭示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三者间的相互关联。达利根据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将抽象的观念与真实的欲求经过总结提炼演变成了能够具体呈现的视觉意象。达利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艺术创作将梦境在画作中表现出来,将现实世界和梦境中的物象进行提炼与结合,经过自我、本我,最终达到超我的理想境地。梦境是通往潜意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它所带来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使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发现了真实的自我,为艺术家创作的自我探索提供了理论指导,实现了梦境与真实的统一,从而使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表达情感并将其升华。
参考文献:
[1] 萨尔瓦多·达利.达利自传[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101,203.
[2] 萨尔瓦多·达利.疯狂的眼球:萨尔瓦多·達利难以言说的自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56-57.
[3] 萨尔瓦多·达利.达利谈话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1-93.
作者简介:周凯悦(1998—),女,江苏苏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技法。
吴琼(1980—),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