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慧
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课程是研究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其相关理论,进而对食品品质进行专业性评价的一门技术性科目,旨在为食品生产企业及相关检测部门培养熟练使用现代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熟悉国家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高水平的食品分析检测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归纳了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各方面专业知识在食品领域的实际应用,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的实践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科研初步能力等,以及严谨的实验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为学生从事食品生产、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食品相关企业及检测部门需要大量熟练掌握食品分析技术、熟悉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专业型人才,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课程目前在实验教学中却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与从业要求匹配度低、考核形式和考核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本文深刻剖析了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课程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拟从食品生产及监管等企事业单位对食品分析与检测类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和分析技能要求着手,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以培养应用型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改进实验教学手段,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实验课程学习内容与就业岗位的关联度,优化实验课程考核方案,对学生的实验课程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考核,以满足行业对食品分析与检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食品分析与检测
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强。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对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等进行板书、讲解,涉及实验仪器的操作使用时由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学生以听讲为主,教师适时地跟学生进行互动,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内容或者实验讲义逐步进行实践操作。这种学习过程存在很强的被动性,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感到理论知识学习起来抽象不具体,难以消化。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对实验学习过程产生逆反心理,继而对老师产生极强的心理依赖,缺乏学习动力,不再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学生参与度低,不利于专业能力提升。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课程内容中涉及的仪器设备、化学试剂较多,有些实验还需要提前开展预实验。但当前的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仍将实验准备分割出来,由教师提前将上课所需的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等准备齐全,上课时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对关键步骤及仪器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只需根据实验步骤进行逐步操作,很难对整个实验进行系统把控和消化吸收,在实验中遇到问题大多也不知如何处理,不经思考就问老师,缺乏探索精神,不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核体系不健全,难以体现学习效果。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课程是将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教学,并分别设立独立的课程。其中,实践课程的主要考核内容是实验态度、实验报告及期末考试,分别占课程总成绩的20%、40%和40%。实验态度主要考察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预习报告完成情况以及实验操作参与情况等,但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主要是在课下完成,尤其是实验报告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教师无法通过实验报告来分析判断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因此实验报告成绩往往无法真实体现学生的实验成绩。而且为了实验教学材料存档,实验报告往往批改后就不再分发给学生,教师虽然掌握了学生学习的大概情况,但学生本人对其实验报告成绩如何、数据分析对错等无从得知,因此不利于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掌握情况及后期修正。
二、食品分析与检测
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
1.改进实验教学手段。一是丰富课前预习方式。将以往仅分发实验指导手册,结合互联网教学,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將蓝墨云、雨课堂、微信、QQ等应用到教学中来,将实验项目所学内容以视频、动画、PPT等形式分享给学生,或利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使学生利用课余碎片时间进行课前预习。二是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将以往单纯的板书+讲解演示改为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实验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仪器、关键环节,以视频、图像、动画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重要及关键环节暂停,由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三是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可视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通过高度模拟食品分析与检测的真实场景,在虚拟软件中观察和操作检验设备,由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实时指导,并要求学生在线完成检验任务。四是成立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教学团队。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新兴设备应用熟练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将科研成果及当地企业的需求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一是实验准备。从以往的教师全程准备改成学生参与甚至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实验前准备的注意事项并完成整个班级实验项目所需的仪器、试剂配制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药品的属性及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告别传统实践教学中“保姆式”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教学的趣味性,避免实验课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还可强化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学习与吸收,培养学生独立准备实验的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为学生后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实验以及未来职场中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打下基础。二是教学内容。结合当地食品产业特点,调整实验项目开设内容,增加创新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比如,结合涪陵地区的榨菜特色产业,开设《榨菜的品质检测》实验项目,将每个班分成5-7组,每组4-5人,让学生分工合作,通过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合,自主选择实验方法,确定最终实验方案,然后安排一名学生代表在课上进行方案汇报。在课中,分工准备实验项目所需的仪器、耗材及试剂等,按实验方案操作完成具体的实验任务和数据分析,并形成报告。通过创新设计项目的开设,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的各个环节,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岗位工作有很大的好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
3.丰富考核评价方法。长江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2年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长江师范学院以此为契机,针对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大力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内涵建设,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一是丰富课前考核内容。以往实验态度占总课程的20%,主要包括实验预习报告情况、原始数据记录情况、实验过程认真情况及遵守纪律情况,未将实验课前准备纳入实验态度考核中,学生的预习情况仅靠预习报告无法全面评判,导致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改革后将实验准备纳入到实验态度中,由学习委员按照实验项目数及班级人数分组安排学生准备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准备情况进行打分。上课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随机点名提问,并根据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进行评分,以此促使学生重视课前预习过程。二是改革课中考核形式。以往课中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改革后将课程汇报内容及团队协作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多媒体应用和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三是改变期末考核方式。以往是教师准备几个实验,学生随机抽取实验编号,再在教师监考下按编号分组逐一进行操作考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覆盖面广,每个学生都会涉及,但由于学生人数多,考试耗时严重,导致每个学生只能压缩实验操作考试时间,无法全面进行考核。改革后以分组方式进行期末操作考试,在组员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再由该学生随机抽取试题,然后代表全组参加考试,该学生的考试成绩将作为全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这种方式既能避免学生不复习或者不认真学习存在的侥幸心理,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团队荣辱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对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实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地动手操作实验,从而牢固掌握切实有用的专业实验操作流程,让学生系统、规范地掌握与职业岗位相关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自我钻研和创新精神。这样更有利于实现人才培養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食品分析与检测相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基金项目:长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G2019292);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新农科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专业群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模式研究与实践》(222144);长江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重大项目暨重大教学成果培育计划《新农科“智慧+专业群”校政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