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城山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

2023-05-30 10:48孙以栋施梦婷
艺术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区域发展

孙以栋 施梦婷

摘要:越王城山位于钱塘江南岸杭州萧山湘湖,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主战场,是越文化发源地和吴越文化的交汇地,也是浙江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杭州世界名城建设的重要支撑。文章通过对越王城山历史遗存资源的梳理,因地制宜地强化越王城山文化展示,将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务实拼搏等精神体现于越王城山空间中,以探寻城山越王“印”记、重塑城山越王“风”情、丰富城山越王“气”韵、勾画城山越王“云”景等措施,推动湘湖越王城山的保护与利用水平提升,助力湘湖将越王城山打造为具有历史底蕴的世界级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为具有杭州、浙江、中国影响力的文化标识。

关键词:越文化;越王城山;区域发展;文化地标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0-00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湘湖研究院“湘湖越文化基因解码”研究成果

1 发展背景及越王城山现状

1.1 发展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西湖四周,留下了吴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的深刻印记”“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1]。因此,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打造文化高地,为共同富裕示范区赋能,打造“重要窗口”,助力杭州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聚焦“亚运、开放、智造、幸福”战略导向,勇当省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1.2 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考古人员在越王城山发现了大量春秋时期的印纹硬陶片,结合相关文献,确定越王城山就是古籍所记载的固陵城[2]。越王城山遗址古迹众多,除了先秦时期的军事建筑越王城,还有唐、宋时期凭吊越王勾践的越王台,元、明之际出现的佛教建筑,以及清代以后出现的宗教建筑城山寺、勾践祠等遗迹。1989年,越王城山遗址被确定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3]。越王城山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遗址,保护工作启动较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区域范围内具有了一定的文旅影响力。

1.2.1 物质要素

越王城山地处钱塘江、古湘湖畔,是吴越争霸军事要地。越地多水,地理环境促使越人“舟楫为马”。越国在城山上修筑越王城作为军事堡垒,依托古湘湖区域的江湾作为军港训练水军,最后通过水路进攻征服吴国。

1.2.2 精神要素

越王城山蕴含这励精图治、忍辱负重的精神,尊师重贤、虚心纳谏用人之道,“精勤耕战”、务实拼搏的经济方针,顺应民心、凝聚人心的治国方式,以及有勇有谋、“好勇轻死”的战斗精神。

1.2.3 语言符号要素

越王城山拥有卧薪尝胆、馈鱼退敌、临水祖道等历史典故。从明朝开始,有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来到越王城山吊古,缅怀越王勾践,吟诵“城山怀古”诗词,赞其为雪国耻而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灭吴复国的壮举。

1.2.4 制度规范要素

越国在兵役制度上实行了“兵农合一”“全民皆兵”的制度,以及“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法则。

2 越王城山發展价值与问题

2.1 价值与影响

吴越文化是浙江文化根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越王城山作为全国保存最完好、集中展示了古越国军事谋略与生活生产的文化遗址,是越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励精图治、忍辱负重、尊师重贤、有勇有谋等中华宝贵精神财富的源头载体,对于弘扬当前时代的“勇立潮头”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价值。考古发现丰富了对越文化的认识,不仅明确了越文化的内涵与变迁,还丰富了2500年前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研究路径,为更好地“读懂”中国提供了鲜活案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精神所在、气魄所在,能体现民族精神的价值内涵[4]。越王城山对杭州、浙江及中国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物价值。越王城山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好、与史书记载相符合的古越文化遗址,展示了吴越军事谋略、生活生产等领域的成就,是杭州历史及越文化发展的重要文化见证。

第二,经济价值。挖掘越王城山优秀文化基因特质,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动湘湖餐饮、住宿、商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第三,精神价值。越王城山是励精图治、忍辱负重、尊师重贤、有勇有谋等一代代“弄潮儿”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当前时代弘扬“永立潮头”精神具有重要价值。

2.2 问题与困境

对比越王城山蕴含的文化禀赋和国家、省市文化发展的需求,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2.2.1 研究保护与转化利用仍显不足

越王城山保护水平、遗址保护等级、建设品质有待提升。未结合当代文化需求对当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挖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范畴缺乏明确界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内涵的阐释不清,存在各种各样的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对象也不清晰[5]。目前,萧山湘湖拥有跨湖桥遗址博文馆、老虎洞窑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加大力度搜寻更多深埋于历史尘埃、散落于民间闾巷、遗失于田头旷野、内化于湘湖文化血脉的众多越文化事象。

2.2.2 业态布局有待优化

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产品、旅游商业业态反映出古越文化内容不够聚焦。有鲜明的代表人物及其精神体现,但人物精神物化不足,缺乏个性鲜明、具有代表性、高人气、高品质、个性化的品牌,表现形式具有局限性,创新性不足,导致产品业态缺乏个性和特色。

2.2.3 影响力有待加强

吴越文化推广传播力度不够,吴越文化的影响力和价值没有充分显现。文旅消费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空间建设有待加强。

2.2.4 数字手段不够丰富

数字技术手段在越王城建设发展中的应用不多,吴越文化数字库建设有待加强。数字化应用不够广泛,融合化改革有待更加深入。资源和文化产品数字化、虚拟化、可视化、互动化有待推进,应做到既保持历史特色,又坚持与时俱进。此外,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消费有待升级。

3 越王城山发展策略

3.1 加强展示研究,擦亮越王城山历史“印”记

3.1.1 提升遗址等级

推动越王城山遗址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提升越王城城山寺遗址、城山寺台基下方的战国遗址、越王城城墙等遗址保护水平;做好越王城遗址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洗马池、佛眼泉、观潮胜地、城山怀古、龙泉双涌、祖道亭、水流云在、点将台、城山大钟等相关景点品质。

3.1.2 推动文物展示

征集民间收藏,将“越苑”打造为展示越王城山春秋越文化的空间载体,高质量打造越王城山博物馆;联合国内外博物馆、民间收藏持续举办越文化文物展示活动,成为国内吴越文化展示示范区;推动“跳防风舞”“书鸟虫文”等“非遗”的保护传承。

3.1.3 展开梳理研究

加强对越王城山文献的普查、梳理、研究,设立专题保护项目,从地理、历史、领域三个维度梳理越王城山历史发展脉络;加强对馆藏和民间遗存的地方文书档案、宗谱、鱼鳞图册、未刊本等的整理研究,建立完整的越王城山历史文化档案。

3.2 深化融合发展,营造越王城山文化“风”情

3.2.1 优化空间风貌

提升遗址园林景观、公共设施文化内涵与品质,实施“文化景点+创新转化”模式,“微改造、精提升”,将古越文化元素中的鸟蛇崇拜、鸟虫纹、陶、罐、瓦器物造型等图案、色彩符号融入越王城山空间设计,萃取“城山怀古”等诗意词句,通过书法、石刻等形式,打造“城山怀古”诗词廊道,以及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景区空间。

3.2.2 丰富文化供给

依托越王城山寺遗址、历史典故、诗词歌赋,依托鸟虫纹、鸟蛇图腾等纹样图案,展开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网络文学等创作,创作一批国画、书法、油画、版画、摄影等艺术作品,助力杭州、浙江打造文艺精品高地。

3.2.3 赋能文化产业

挖掘遗址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发展文化产业,能够促进遗址文化传播,提升其文化价值[6]。做好活态传承工作,依托遗址遗存、人物典故、诗词歌赋等要素,讲好越王城山故事,推动越文化网络文学、民间故事发展;以传统线装书印制技艺出版反映越王城遗址建筑、名人、“非遗”、画册、历史传说等的系列文献、画册、书籍;拍摄系列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漫以及短视频;打造小而精的戏剧节目,创作一批越音越曲。

3.2.4 深化文旅融合

做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提升越王城山旅游品质[7]。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丰富越王城山文化体验;依托“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在时园推出“腌菜蒸汤味最鲜”等古越主题文化餐饮,打造“越吃越有味”沉浸式主题餐厅;打造越风主题酒店民宿,开发越文化研学游;打造由人物形象、典故、诗词、竹制品、越瓷、湘湖龙井云雾茶组合而成的越王城山伴手礼,依托“晓风书屋”打造越风主题书房;打造古越“非遺”展示馆、手工艺展示馆、文创手工作坊聚集地,推出古越匠人手作;依托越王城山广场空间,以吴越争霸、怀古颂诗等为主题,打造演艺节目,助力湘湖打造演艺集聚区。

3.3 加强交流推广,提升越王城山影响“气”韵

3.3.1 树立品牌形象

打造越王城山音乐会、嘉年华、美食节、文旅集市、光影艺术节、科技节、光影秀等主题文化体验活动,推出集购物、观光、休闲、娱乐、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越王城山星空夜市;推出“越跑·越健康”等登山越野活动;开展夏季、周末或节日精品夜市等系列活动,做到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打造主客共享的越地空间,推动“浙江人游越王城山”“杭州人周末亲子游越王城山”等旅游项目的落地发展。

3.3.2 丰富推广手段

通过各类交通站点设施、工具加强越王城山广告宣传;利用互联网、短视频等现代传播渠道,搭建“九位一体”线上线下联动的越王城山传播推广体系,运用微博、微信、抖音、B站、快手等新媒体,为湘湖越文化开展“短平快”宣传,以网红口碑传播、扩大越王城山的影响力。

3.3.3 推动国内交流

以历代文人墨客对越王城山的关注为基础,举办越王城山采风活动;依托诗路文化带,强化省内越文化交流;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共建吴越文化高地,加强江苏、浙江两省在吴越文化领域的研究,举办吴越文化苏杭双城高峰论坛;强化珠三角合作,推动港澳台越文化交流。

3.3.4 提升国际影响力

立足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国内对越王城山及越文化的关注,抓住2022年亚运会契机,推出“越王城山越文化之旅”线路;加强与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的交流,依托湘湖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平台及“亚洲之光”,召开越王城山越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以越王城山推动钱塘湖文明研究,助力文明交流互鉴;建立越王城山国际文化传播渠道,推动越王城山文化列入省对外文化交流和境外旅游推广资源库项目,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举办境内外以越王城山为品牌的越文化展会;通过“浙江窗口”网络、浙江文化和旅游推广中心、浙江“文化印记”,宣传弘扬“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越王城山文化精神,推动越王城山成为“有国际影响、中国气派、古今辉映、诗画交融”的“金名片”之一,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凸显“中国风、浙江韵、古越情”。

3.4 推动科技赋能,勾画城山越王数字“云”景

3.4.1 完善网络服务

以元宇宙的发展为契机,全方位推进5G、云计算、大数据、VR/AR、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越王城山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加强越王城山遗址5G全覆盖,推动文物数字监控系统建设。依托全省诗画浙江·文化和旅游信息服务系统“一张网”“一朵云”,开发越王城山APP、小程序等,依托二维码等互联网手段,展示、传播相关遗址信息。

3.4.2 打造数字平台

打造越王城山数字平台,打通越王城山“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智能化计算”数字链条[8],以越王城山文物资源为基础,建设全面、系统的越文化数字博物馆、数字资源库,同时,建立一个越文化数字记忆共享平台[9]。

3.4.3 开发云上产品

以“互联网+创意产品”新模式,发展越王城山怀古数字文旅产品。发挥高新技术对越王城山内容创作、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10],开发适应新媒体、新受众、新生態的越文化数字创意产品;打造越王城山云上数字景区;推出越王城山云上新产品、新业态,开发手机游戏《越王城山之吴越争霸》;促进越音越曲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结合,打造具有越文化标识的音乐文化产品;打造可以作为越文化数字风向标的现象级产品。

3.4.4 强化科技赋能

推动越王城山景区与融媒体平台、数字文化企业合作,开发富有创意的沉浸式休闲体验项目,借助声光电、云计算、AR、VR、3D全息投影等人工智能、交互新技术开发越王城山系列沉浸式体验产品,以历史故事演绎、生活场景展示为内容,高质量重构越王城山空间,推动越王城山数字文化和旅游体验开发。此外,加强文物科技研发,推动科技手段在遗址保护中的深入应用,提升遗址保护水平。

4 结语

以遗址、民间故事、精神内涵为内容,凸显湘湖越王城山文脉、元素,以主客共享新文化和旅游观,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越文化和旅游融合业态。抢抓“后峰会,前亚运”“一带一路”的建设机遇,充分发挥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平台的作用,将越王城山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典型文化地标,凸显湘湖越文化标识,强化湘湖越文化传播推广。以文彰旅、以旅促文,凝练主题,精准选定文化标识,打造“越风宋韵”“越湘湖·越文化”等湘湖越王城山旅游“金名片”,增强越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 勾践卧薪处 萧山老虎洞?[N].浙江日报,2008.

[3] 林华东.越国固陵城考[J].东南文化,1986(2):127-129.

[4] 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1):35-39.

[5] 郭万超,孟晓雪.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存在的主要问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2):86-89.

[6] 冉淑青,裴成荣,张馨.国内外大遗址保护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人文杂志,2013(4):45-48.

[7] 范周.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1):43-49.

[8] 黄永林,宋俊华,张士闪,等.文化数字化的多维观察与前瞻(笔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62(1):52-69.

[9]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Z].文化和旅游部,2020

[10] 何小芊,刘宇.数字文旅的形成背景、驱动机制及发展路径[J].市场论坛,2022(2):28-33,38.

作者简介:孙以栋(1966—),男,浙江诸暨人,民进浙江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文化旅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浙江工业大学第一届总支委委员,浙江工业大学钱塘江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方向:传统人居文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施梦婷,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区域发展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跳绳运动区域性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我国区域发展两大失衡问题亟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