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探析

2023-05-30 11:00史浩圆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3期
关键词:特殊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受特殊时期突发情况的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面临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掌握网络舆论空间这一教育场域,将网络信息资源转换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好应对特殊时期新的话语传播格局。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一载体,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尚且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有必要基于数据驱动、应用驱动、效果驱动三个层面不断优化网络教育模式,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效能。

[关键词] 特殊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八个统一”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19FKSB031)

[作者简介] 史浩圆(1993—),男,山西临汾人,硕士,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3-0000-04[收稿日期] 2022-06-27

一、特殊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一)教育目标直指思政育人

借用柯氏评估模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评估效果达成程度——反应评估(Reaction)、学习评估(Learning)、行为评估(Behavior)、成果评估(Result)[1],分别为评估学生的满意程度、观察学生的反应,测定学生的学习获得程度、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程度、衡量学生学习前后的表现,计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衡量学校人才培养绩效的变化。特殊形势下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标准是大学生是否满意、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否得到了根本保障。与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现阶段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标准等级已经不再局限于反应层面和学习层面的要求,而是直接提升为成果层面,也就是学生的学业质量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发生了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让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品德,重在“固根守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坚持这一目的,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学习和奋斗[2]。同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需要遵循网络社会的发展规律、网络环境的传播规律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避免互联网的随意性、盲目性及自发性。所以,现阶段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又要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特殊时期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系统全方位赋能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大学生的学业质量保障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之前,必须先要保障学生的学习条件。因此,各高校都从技术、机制、资源、氛围,以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发力,保障学生的同步在线学习质量。在情况突发之初,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织了一堂思政大课,全面调研和了解了各地区的信息化平台、资源配置情况,从平台铺设、课程体系搭建、授课教师遴選、教学内容传递等方面制定了系统方案,以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感人案例等鲜活素材,创设出一源头、多渠道、多终端的教学环境,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在此基础上扎根当下的真实环境,面向真实的挑战,传递抗击突发情况下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从而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了切实保障。

(三)内容要求实用且可迁移

特殊时期突发情况的发生,迫使高校的教学工作转移到线上教学。根据教育部部署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明确要求高校有序、有效、深入地开展“停课不停学”工作。“00后”是当前大学生的主流,他们是网络的“原住民”,98%的学生利用QQ、微信等进行常态网络社交,70%的学生经常访问B站等视频平台[3]。这就要求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住网络这个关键性阵地,与时俱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用理论武装占领新阵地,以文化浸润坚定“四个自信”,构建网络思政育人的“同心圆”。在不得不进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网络思想引领,不断探索运用互联网让理论“火起来”,盘活师生“自己讲、自己做、自己学”的分众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宣讲和网络宣讲机制。

鉴于大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性强的特点,强化网络传播的语态创新和内容创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网络空间唱响主旋律,充沛正能量。常态化防控阶段,虽然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巩固,但是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这就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定“四个自信”,这是夯实抗击突发情况的信心和底气,是凝聚抗击突发情况的磅礴力量。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才能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建立一个“大思政”的工作格局[4],包括师生共同参与、高校上下联动、党政齐抓共管等,这是做好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现阶段必须打造一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及学生会等群体组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通过加强网络思政育人队伍建设,激活高校全员思想政治活力,齐心协力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四)自主选择直供优质资源

特殊时期,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学生既能利用互联网学习和交流,根据自己的需求搜索相关知识,就一些热点事件和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能表达自己的困惑。网络空间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准备教学素材、教学内容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思政课教师在授课前,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大学生感兴趣的事件、话题,查询国内外专家在大学生思政方面的观点、做法和经验,并将其运用于网络教学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可以利用VR、H5、AI等技术手段,制作教学素材,丰富授课形式,实现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翻转。总体来看,特殊时期阶段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互联网这一信息和数据都十分全面的渠道,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再局限于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而是有了充分的选择权,实现了线下教学场所的线上真实学习翻转。

二、特殊时期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预见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5]特殊时期,高校实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初具赋能雏形,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传统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定势思维转为在线教育,让学校管理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高位教育目标的驱使下,快速完成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衡量标准等方面的重新梳理定位,这背后所蕴含的创新理念、深刻内涵、实践特征都令人深思。如此一来,才能将特殊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智慧转变成日后可以借鉴的可操作性策略。要关注特殊时期后以赋能为导向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能预见的问题,秉承个性化、应用性、伴随性等原则,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其中,个性化,指的是特殊时期后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基于教育变革形势下的真实问题开展,根据精准诊断和挖掘,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与实践活动;应用性,指的是教师所赋予的、学生所获得的,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的知识和能力;伴随性,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伴随学生成长,为其提供针对性干预、过程性支持和引领性标准,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可预见的问题

根据个性化、应用性、伴随性三大原则,特殊时期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能预见的问题,主要有面向学生的专业诊断难题与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动机的问题。

1.面向学生的专业诊断难题。在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学生均面临着“停课不停学”的现实问题。但是,进入特殊时期后,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则呈现出弥散多元的特征。在教育部大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虽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显著,很多师生也不自知;不同区域内,公共卫生传播散点爆发,所面临的问题又是不同的;在“大思政”理念下,不同高校、不同学科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差异。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现状复杂且多元,需要去诊断、去评估、去发现。这些都影响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原则的达成程度,从而影响着应用性、伴随性原则的达成程度。

2.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机问题。特殊时期,在“停课不停学”情况下,在线学习的特殊性,意味着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做到“我已经准备好了”。不仅教师需要被“武装”,学生所面对的问题也同样紧急,所以被赋能的动机切实存在。这为现阶段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准备了绝佳的环境和氛围,但也出现了云端资源被“热捧”的现实。特殊时期,在公共卫生传播散点爆发的形势下,高校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则并不紧急,学习也回归常态,需要采取措施督促学生走出传统学习的舒适区,积极学习并开展创新应用实践。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应用性原则及伴随性原则的达成程度。

(二)解决的路径

1.大数据学习分析支持。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日益集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已产生海量数据,先前的线下思政课堂教学也生成了相应的数据,加之开放式学习数据标准日渐兴起,这为高校记录、评估、衡量学习提供了机会。对学生的诊断可以基于物联网采集技术、动态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前沿技术进行过程性、即时性、可视化、全样本诊断。如美国西部高校,运用PAR预测分析技术框架,收集学习基础、课程特征、学习行为等变量,分析学习数据,形成电子档案,并基于此进行集成性分析和预测,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干预手段。技术的发展,证明可以全视角地进行学习数据的采集,并嵌入专业的分析规则,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求诊断问题。

2.能力测评导向动机激发。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赋能优化在本质上是引导学生主动性、探究性学习,并学以致用地解决遇到的难题,获得自我境界的升华和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特殊时期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真实的任务驱动,学习呈现出主动性、探究性的样态。但是,由于思政学科本身理论性强、易枯燥乏味的特性,因此,主动探究的样态难以呈现常态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课堂签到、交流研讨、直播学习、作业提交等,均为常规评估,不能达成学以致用的能力评估,甚至会产生挂机等现象。所以,需要以大数据为支撑、以能力为导向、以成果为任务实施测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华东师范大学在此期间研发了针对师范生的微认证系统,“以证据为中心”构建了“能力模型—证据模型—任务模型”的评价框架,以此实施能力测评,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动机[6]。

三、赋能导向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

(一)数据驱动的全视角档案

目前,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已经在优质资源共享、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有了初步应用效果,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也在过程监测、调控干预等方面带动了学习过程向智能化管控的转变。在特殊时期后,要探索实施以数据驱动的全视角档案管理,建立专业的数据分析模型与精准推送算法,以此撬动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化教育生态的杠杆。这其中的数据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个体信息、思政学习过程数据、实践转化过程数据、能力认证数据及证据等。

(二)应用驱动的创新化模式

特殊时期过后,要让教育模式达成“赋能”效果,需要基于教育目标、真实场景、适性资源、精准测评等关键要素。其中,教育目标是特殊时期高校網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要素。基于应用驱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需要以思政育人、支持学生发展为目标开展。资源全方位整合,有助于探索出超脱于符号化环境的拟真环境,帮助学生加强“代入”体验,这也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了更高的期待。适性资源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思政专项学习需求和现行能力素质水平,基于数据算法为他们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同时,这些资源基于迭代更新的理念,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迭代更新。基于过程视角,所收集数据的颗粒度会更小、解释力会更强。如过去对学生的思政学习评价,往往是对一学期学习内容的考试评价,但是基于数据手段,则可以通过标签等让评价精准到秒、分、时,进行阶段性的纵横对比评价,整合学生群体的伴随性、即时性、精准性特征,采用微认证等方式进行成果性评价,对学生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进行降维分析和分解,使之更精准、细微地评价学生的网络思政学习效果。

(三)效果驅动的客观化呈现

外围的数据驱动与内里的应用驱动,二者互动,在特殊时期高校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个关键要素都会生成过程性数据、结果性数据,从而建构学生的成长档案,据此可以更加精准地刻画出学生的学习需求、素质和能力状况等。同时,这些动态的数据,又能够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真实情境、适性资源、能力测评等要素的设定,在动态过程中更加具有个性化与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武圣强.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效性探索: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证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8):41-44.

[2]李小玲,王建新.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20(4):98-102.

[3]李建伟.用心凝聚青年 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N]. 中国青年报,2022-03-28(05).

[4]张闯.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推动的“大思政”工作格局[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2):24-26.

[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4-17.

[6]魏非,李树培.微认证之认证规范开发:理念,框架与要领[J].中国电化教育,2019(12):24-30.

Abstract:Affected by emergencies in special periods,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es many challenges while facing new development space. In the Internet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ctively grasp the educational field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space, convert Internet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and better respond to the new discourse dissemination pattern in the post-epidemic period. Making full use of the carrier of “Internet +” to maximiz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ill needs further explo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online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data-driven, application-driven, and effect-driven three levels, so as to promote more effectiv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special perio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特殊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特殊时期对于寻衅滋事行为的理解
谢飞电影风格与社会文化背景分析
身处“特殊时期”可以喝酸奶吗?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