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智伟 丁松
摘 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基于新文科理念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积极探索“一线三维四群五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凝聚多主体合力,全力打造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培养有“中国心”的商务外语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4-0138-0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s a strategic initiativ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and it is a key poin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comprehensivel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ew liberal arts and the document spirit of the Guiding Outlin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ourse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paper actively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 of the "one-line, three-dimension, four -group, five-step", pool the joint efforts of multiple subjects, make every effort to buil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eam of business English major courses,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business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with a "Chinese heart".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Business English maj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新文科是我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的重要内容,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提质升级,增强高校文科专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课程思政是服务新文科立德树人内涵建设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教育部文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大批又红又专的商务外语人才,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价值内涵,培育壮大课程思政教师团队,推动思政教育和专业学习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政治觉悟、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培养有“中国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分析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通过整理课程思政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关键词来简要分析当前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其中,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时间区间选择2017—2022年7月。
(一) 发文量分析
有关课程思政的论文自2017年1月开始出现,截至2022年7月8日,共有20 346篇有效论文,其中1 544篇为中文核心期刊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论文。20 346篇论文中,2017年发表28篇,2018年发表277篇,2019年发表1 556篇,2020年发表4 518篇,2021年发表9 900篇,2022年发表4 067篇。其中2017—2021年均为全年数据,2022年仅为半年左右的数据。从2017年至2022年研究成果的发展趋势看,近四年课程思政的研究每年呈爆发式增长,说明课程思政的研究炙手可热,也是该领域研究的热星。其中,2020年、2021年增幅最大,可能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的相继召开有关,引起了学术界对“立德树人”和“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等问题的热烈讨论。
(二) 课程思政热点研究
在CiteSpace软件中,Node Types栏选择Keyword,Selection Criteria Top N设置为50,时间切片为1年,其余选择默认值,得到课程思政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1)。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显示,国内关于课程思政研究关键词前15个分别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立德树人、教学设计、高职院校、思政元素、大学英语、思政课程和协同育人、高校、教学实践、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教学。上述关键词表明,国内学术界对课程思政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课程思政的政策研究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而且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探索、实施课程思政的积极性相对较高。本文基于新文科理念,以国际贸易实务课课程思政建设为案例,围绕课程思政团队打造、思政元素提炼与组合,为相关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 商务英语专业思政设计理念和模式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以英语语言为基础,融合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商务信函、商务合同和公司报表等商务环节以及商务文本中英语运用技巧等的新兴学科,具有新文科跨学科属性。国际贸易实务课是商务英语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以该课程为案例研究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课程组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和OBE教学理念,依据课程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一线三维四群五步”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图2),即以立德树人为主线,通过线上、线下和实训三个维度,充分利用课程组、课程群、教研室和虚拟教研室四大群体合力,实施“选择、匹配、编写、更新、反馈”五步提炼法编写课程思政案例,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大量运用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教学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形灌输”与“润物无声”有机融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特色和育人导向。
“一线三维四群五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有两大关键核心:一是善于挖掘、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完美融合,润物无声;二是注重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充分发挥课程组、虚拟教研室等教学群体的资源和智慧,群策群力共建课程思政,实现专业教师与课程思政跨时空、多维相长融合,提升商务英语专业育人效果。
三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提取路径分析
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案例的基本单元,也是课程思政教学的重点和精髓。善于挖掘、提炼思政元素对于实施高质量课程思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结合新时代党的育人理念,精心挖掘相互匹配的思政元素,编写课程思政案例,运用于线上、线下和实训教学,达到育人效果。国际贸易实务课思政元素的甄选、提取大致包括以下三条路径。
(一) 善于从国际贸易宏观背景、发展大势提取思政元素
国际贸易是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课程本身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从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到大唐盛世、万国来朝,从南宋海外贸易到郑和下西洋,从近代中国闭关锁国到现代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国际贸易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开拓进取,从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和整理,获取大量的图片、文字和视频等资料,提炼思政元素,加工成课程思政案例,通过丰富的数据和资料,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引人入胜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崛起的艰辛和不易,更加坚定党的领导,三爱情怀内化于心。
同时,结合中美贸易摩擦、中美贸易脱钩和制造业回流等,剖析保护贸易的弊端,论证中国坚持自由贸易、坚持继续开放的重要性,坚决反对美国孤立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潮。
(二) 善于从国际贸易业务环节提取思政元素
专业知识讲解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体,内容涵盖国际贸易术语、商品品质条款、运输条款、保险条款、不可抗力和仲裁等诸多内容。教师要仔细研究和分析每一章知识点,结合党的重要文件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找到教学内容与思政文献的结合点,提炼思政元素(表1),辅之以大量的图片、数据和资料,促进“课程”与“思政”完美融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实现该课程立德树人根本目的。
例如,第一章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术语是国际商会负责编撰和整理的,由此引伸至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友好关系,包括中国与联合国、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等,突出开放的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积极参与国际规则修订,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重点抨击美国孤立主义和“美国利益优先”政策。
再如,第三章国际货物运输。由教师收集整理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早期,世界各国通过空运援助我国抗疫物资的资料,以及我国通过空运大规模反哺援助世界的图片和资料,说明空运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的优越性,进一步拓展,表达世界是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突显中国政治制度和体制优势,并通过中外抗疫措施和效果对比,提升学生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會主义制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 善于从时事政治提取思政元素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等历史使命,时代赋予中国更多机遇与挑战,世界需要中国有所作为。
教师应关注时政,关注国际风云变幻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善于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角对时事政治进行解读和提炼,萃取更多营养成分,开展课程思政案例专题研究,例如中美贸易摩擦、“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进博会、中非经贸合作和俄乌冲突等,让教学增添更多鲜活的时政案例和思政元素,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理解党的大智慧,引导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国内环境,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真正实现育人育才同向而行。
四 打造一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提高课程思政运用效果
商务英语专业涉外性较强,学生接触外籍教师、外国文学文化较多,思想意识形态容易受到西方干扰和误导,更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积极探索“一线三维四群五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培养一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形成一条“增强思政意识→提高思政能力→锻造教学团队→多维教学应用→深化思政教学反思”的思政教学团队培养路径。
(一) 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课程思政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自2014年上海探索教育综合改革提出“课程思政”理念,到2018年教育部颁发文件《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首次将“课程思政”写入政府文件,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校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教育观的重要抓手和主渠道。高校专业教师应该敏锐地学习和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增强主动实施课程思政意识,积极研发和实施课程思政,自觉将课程思政融入本科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二) 多措并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部分专业教师存在重专业、轻思政的传统观点,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程教师和辅导员的事情,缺乏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思想意识;部分专业教师对党史、国史,对党的文件精神、对错综复杂国际形势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不自信,实施课程思政有心无力。
故此,教师不仅在专业上要精益求精,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更要律己修身,不断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系列文件和指示精神,领悟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案头常备专业书籍、《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资料,关心国事、天下事,增强政治觉悟和思政修养,实现育人育才的传道、授业、解惑,让课程思政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
(三) 发挥虚拟教研室等群体智慧,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是一项较新的教学改革实践。教师要不断学习党的最新文件精神,了解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提炼和补充新的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组、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注重跨校、跨区域教研室交流,建立虚拟教研室定期集体教研制度、在线观摩制度、跨校师生交流制度等,共同开发课程思政案例,分享课程思政改革经验和实施效果;鼓励教师线上、线下、模拟实训三维推行课程思政,扩大育人范围,促进教师成长,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广“党建+教学”模式,将党支部活动与教研活动相融合,两相辅益,弥补专业教师思想政治修养的不足。树立课程思政教学典型,鼓励教授、优秀教师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努力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推动课程思政齐动员、全过程和广覆盖。
(四) 运用现代多模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一个融合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鲜活案例。为了讲好党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教师要基于OBE等先进教学理念,使用各种主流教学方法,尤其注重运用现代数字化教学工具与手段,例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和模拟实训教学等多模教学法,以生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自觉坚定党的领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三观。
以国际贸易实务课为例,课程组利用智慧树教学平台和知到APP翻转教学工具,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结合,作为专题任务在课前布置学习;上课进行课堂翻转,引导学生上台讲中国故事,讲思政体会,辅之以投票、抢答、弹幕提问和头脑风暴等互动;课后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安排有思政内容的实践实训,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满意度,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五) 建立思政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提高思政教学质量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汇集师生教学实施反馈建议,不断改进思政案例和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重要保证。课程组经过长期探索,建立了一套多元化教学反馈和评价体系,包括知到APP课堂反馈、在线论坛反馈、虚拟教研室反馈机制、教学信息员反馈机制、党员信息员反馈机制和教研室主任随机访谈机制等,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动态,评价教学效果,多途径反馈给教师,促进其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案例库和实施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五 结束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组基于新文科理念精心构建“一线三维四群五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做好全面的课程规划设计,注重教学团队建设,激发每一位年轻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集腋成裘,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会花,施卫萍.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J].外语界,2021(6):38-45.
[2] 毛靜,李瑞琴.“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探索——以《国际贸易学》课程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7):78-84.
[3] 李莹.从脱嵌走向融合: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6):131-137.
[4] 李中华,刘翠芬.基于学习进阶的高校思政课程资源开发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2):110-115.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建设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XJG-18-2-44)
第一作者简介:熊智伟(1977-),男,汉族,江西南昌人,博士,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