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强
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核心素养”教育思想,明确“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形式”理念以来,各教材版本也纷纷推陈出新,以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实现教学目标。以2019年新修订的人教版地理教材为例,为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材优化了栏目设置和内容设置。相比旧版的教材而言,新版教材更加凸显了“活动”栏目的地位,为教师基于教材内容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然而,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由于教师习惯了旧版教材的结构和教学方式,以至于在面对新版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对“活动”板块的重视程度不高,以“注入式”为主的地理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地理思维、实践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中,笔者将紧密结合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板块,探索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板块的内容分析
对教材“活动”板块内容的深入梳理,是教师利用“活动”版块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所指的高中地理教材,是指2019年新修订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而“活动”板块,是指教材中用浅蓝色字体标注“活动”二字的内容。
关于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板块的类型划分,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本部分,笔者通过对新版高中地理教材的深入梳理,立足地理课标的观点,将“活动”板块分为“分析类”和“操作类”两大类型,具体如下:
1.分析类活动
分析类实践活动在地理教材中占据着相当的比重。而“分析类”的活动,又有不同的类型。一是读图思考类活动。读图思考类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地理图表内容,更有助于促进学生读图能力提升。高中地理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读图思考类活动内容,如有关“人口”“气候”“地形”分布的图形,读图析图的过程,也是促使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提升的过程。
二是问题探究类活动。这类活动一般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习的地理原理和规律探究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知识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以花卉种植业为例,分析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在解答该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已有认知、地理知识和原理等进行分析和综合,同时充分利用案例以及地理图表等解决问题。
三是案例分析类活动。案例分析类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解答,这类活动一般结合具体的案例材料进行,学生需要阅读案例素材,提取关键信息,然后进行科学的加工与分析。
2.操作类活动
操作类活动以实践操作为主,强调学生在此过程中的体验、操作与实践。高中地理教材中,操作类活动又分为如下的类型。
(1)调查实践类活动
调查实践类是操作类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实地调查、地理实践为主,侧重于学生行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查类实践活动的类型多样,如信息收集、调查研究、地理观测等,都隶属于调查实践类活动。例如,高中地理教材《植被与土壤》教学中,“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活动内容,就需要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而“天文现象观测”活动,则属于地理观测类活动。
(2)绘图填表类活动
地理是一门建立在“地图”基础之上的学科,地理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图像、表格等。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是提高其实践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关“绘图填表”类的实践活动也较为丰富,如“海水的性质”一课中,立足地理《课标》的要求,学生需要“运用图表等相关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其中,不仅涵盖绘图填表的内容,更是学生巩固地理理论知识,提高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3)观点阐述类活动
观点阐述类的地理实践活动,主要采取辩论或者是小组分组的方式进行。这类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讨论我国人口多少合适”,这是一个富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观点阐述类活动,没有固定答案。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进行,每一个小组都可以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辩论,亦是教师训练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有效手段。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活动”板块教学现状分析
结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板块,笔者开展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活动”板块的利用率较低。即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少基于“活动”板块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在广大师生眼里,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耗时耗力,且难以帮助学生实现“考高分”的目标。同时,一些实践活动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参与度较低。而一些难度较高的实践活动,难免会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畏难情绪,影响最终的实践活动效果。
三、利用“活动”板块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对策
在发展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如何科学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板块,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是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师创新地理教学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本部分,笔者立足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板块,提出教学的对策建议如下。
1.充分利用教材“活动”板块,开展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
从上述有关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板块的類型和内容梳理可以看出:教材中蕴含着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内容。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1)调查实践类活动
以“调查实践”类活动的开展为例,这一建立在“体验和操作”基础之上的活动类型,是高中地理教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关于调查实践类活动的开展,高中地理教师要严格按照教材中“活动”板块的主题、内容和流程进行。如人教版地理1第五章第90页“活动”板块的主题为:“观察家乡的土壤”,栏目就活动的内容、方法以及流程作了详细的说明,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活动”栏目的内容指引进行,便可取得良好的实践活动效果。笔者在开展“观察家乡的土壤”实践活动中,立足教材中活动栏目的地点、实施步骤以及流程,充分运用“调查法”,基于学情设计活动目标如下:①了解所观察土壤的质地、颜色和剖面结构;②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以学生的体验、观察和记录为主,教师强化组织实施与教学评价。
(2)观点阐述类活动
“观点阐述”类活动,是一种训练“出声思维”的活动方式。学生“阐述观点”的过程,也是头脑风暴的过程,对训练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观点阐述类的活动,教师可通过开放、探究的教学组织方式,按照“组织对话—课堂交流—教师总结”的流程进行。例如,人教版地理2第一章第19页的“活动”板块,活动的内容是“讨论我国有多少人口合适”,该问题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很多教师面对该“活动”板块时,并没有认真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而是一带而过。笔者在该模块中,将全班学生分成了三个合作讨论小组,每个小组结合教师讲述的“人口容量”的含义,立足人口与“社会、环境、经济”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需要对讨论的成果进行汇总并展示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强化了组织实施,更强化了过程引导,取得了良好的交流讨论效果。
当然,除了上述两种活动方式,高中地理教师还可以紧密结合教材“活动”板块,积极开展其他类型的地理实践活动。可见,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栏目,为教师不断革新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指引。
2.以学生为主体,强化组织实施与过程评价
虽然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板块为教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供了指引,但如果教师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疏于组织实施,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将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关于高中地理“活动”板块的组织实施,笔者提出教学建议如下。
(1)实践活动的开展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史上已经盛行了多年。但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寥寥无几。以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例,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立足“活动”板块组织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时,无论是活动的目标、内容还是流程设计,都应当基于“学情”进行。如在“读图思考”类实践活动的设计中,针对“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活动栏目,笔者立足活动目标分析“学情”如下:①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基础,能够从地理图形中轻松地提取地理信息,这为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活动”栏目中的图文资料以及“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和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②学生自主对信息的综合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因此,综合地分析与实践,需要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深入的“学情”分析之后,整个活动过程,如资料的查阅与收集、小组的合作交流与讨论,笔者均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进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提高活动的实施效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强化教师在“活动”中的组织实施与过程评价
地理实践活动若缺乏教师的科学组织实施,将难以取得好的活动效果。因此,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地理实践活动,整个活动过程,教师都需要关注自身的组织实施与过程评价作用。以案例分析类实践活動的开展为例,从材料阅读、信息提取、交流讨论到最终的汇总。整个过程,都有赖于教师的组织实施。同时,强化过程评价,更有助于推动良好活动效果的实现。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新修订的高中地理教材的“活动”板块中蕴含着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内容,每一个活动内容就活动的主题、开展流程以及步骤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教师依托教材中的“活动”板块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供了指引。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新修订的高中地理教材进行深入的梳理与分析,就高中地理教师如何依托“活动”板块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