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英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巩固、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1],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当前高中地理作业的设计存在较多问题,如地理作业题型单一、作业量及作业的难度不符合学生學情、一线地理教师参与作业设计的积极性低等,学生难以通过完成作业高效地巩固地理知识和提升地理素养。这不仅会打击学生完成后续地理作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因而,在设计高中地理作业时应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从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设计出既有利于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地理能力又面向全体学生、符合不同学生需要的个性化作业。下面我们将着重从地理作业设计的主体、类型、内容、反馈等方面探究高中地理作业的个性化设计策略,以期为优化高中地理作业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一、作业设计主体多元化
高中地理教师在布置地理作业时的普遍做法是:根据相关部门制定的文件,全校学生选择统一的教辅资料,将这一套资料中的习题作为全体学生的地理作业。统一使用同样的习题,有利于作业的收发,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共性问题、统一讲解易错题,但它忽视了学生群体的差异,作业的针对性不强,难以达到诊断问题、巩固提升的效果。因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提高一线地理教师的作业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让他们在给班级学生布置作业时能够提供层次多样、类型多样且更受学生喜爱的地理作业。如在学习地貌类型时(以湘教版地理1喀斯特、海岸、冰川地貌一节为例),发现所教班级学生对海岸、冰川地貌理解较好,而对喀斯特地貌的成因、特征等掌握不够全面,教师可以多设计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练习,适当减少有关海岸、冰川地貌的练习,使地理作业更符合班级学生的需要。
在提高地理教师设计作业积极性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作业设计。学生既可以是作业的完成者,也可以是作业的设计者。作为学生群体的一员,学生更清楚自身的问题所在,设计出来的作业能够更有针对性。但限于时间和知识等局限,学生设计出来的作业往往不够完善,教师要合理引导、及时帮助学生改进作业。如课前要点知识回顾,教师可以提前选定几名学生,让他们分别设计一个问题向其他学生提问。通过作业设计,既能促使这些学生回顾知识点、辨析易错易混问题,也能极大地激发班级其他学生的好胜心和答题兴趣。
二、作业设计类型多样化
地理作业的类型是丰富多样的,从作业形式看,可分为书面类、口头表达类、背诵记忆类、阅读思考类、探究实践类(如图表绘制、调查报告、实地观测、地理实验等)[2]。然而,高中生面对的却常常是形式单一、题型固定的地理作业,容易产生厌倦感,尤其是探究实践类作业的缺失极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地理课程标准[3]明确指出地理实践力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学生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时,应突出探究实践类地理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亲身参与地理调查、实地观测、地理实验等,使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真正得到训练和提高。如在学习土壤知识时,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学校周边不同区域采集土壤并观察土壤的厚度、颜色、质地等内容。实地观察能够有效地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小组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和运用地理工具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地理作业也能更好地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进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除多设置探究实践类作业之外,还应多尝试设计口头表达类、阅读思考类等类型的作业,即便是书面作业,也应进一步丰富其形式,逐渐打破地理作业“选择题加综合题”的传统模式。如课后知识巩固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或同桌间相互抽问问题,也可以提供一些小问题让学生撰写地理小论文等。不同类型的作业对学生地理思维、地理素养训练的侧重点不同,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地理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作业设计内容弹性化
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思维优势与劣势等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地理作业时充分考虑学情,设计有弹性、有差别的作业。许多教师担心如果学生的作业量不同、作业的难度不同、作业训练的知识与素养不同,会拉大班级学生的学习差距、影响班级地理成绩的提高。但我们要知道,即便是让学生完成相同的一份地理作业题,其训练效果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有效地诊断出了学习中的问题,达到了查漏补缺的效果;而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完成全部作业,为了应付检查,可能选择抄袭;另一些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则会觉得作业太简单,完成后没有任何提升。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不再一味追求作业设计内容的统一性,要勇于尝试给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数量、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作业,并关注学生的学情现状及其变化,不断调整、完善作业设计方案,使地理作业成为全体学生的“良师益友”,助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四、作业设计反馈科学化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每次练习之后没有信息反馈,就无法有效地调控和促进学习[4]。当前地理作业的反馈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反馈不及时,教师收集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间隔较长;二是反馈形式单一,以判断对错、打分为主;三是没有后续改进措施,学生不能有效地改正错误。为提高作业反馈质量,教师应在设计作业内容的同时对作业反馈也进行合理设计,如学生若做错某一道练习题时,学生不但能看到该题的解析,还有进一步提示:引导学生先查看相关知识点、地图或笔记,再指定学生做某一道类似练习,让学生能够快速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还要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大数据对班级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分析,提高作业反馈速度,全面掌握每一名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对症下药”,为不同学生设计出针对性强的作业,帮助学生有效地规避题海战术。反馈是作业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提高作业设计反馈的科学性,才能提高作业质量,使作业的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参考文献:
[1] 曹娅.培养高中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地理作业设计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6.
[2] 刘强.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 白絮飞.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资助项目:2019年湖南省郴州市市级课题“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CJY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