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鹏 刘静
[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强,这要求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尤其是智慧型城市林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林业是森林培育学的一个研究方向,还没有升级为独立的专业,缺乏领域专业性人才,难以满足构建生态和智慧城市的人才需求。优化城市林业目前的学科定位,探讨和分析城市林业升级为专业学科的制约因素,对城市林业升级为专业学科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以期培养城市林业专业人才,推进城市林业的学科建设,促进社会的城市林业建设。
[关键词] 城市林业;智慧城市;专业学科
[基金项目] 2021年度青岛农业大学校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高分子化合物对针叶树细胞膜的稳定性影响及其机理”(校20210062)
[作者简介] 孟 鹏(1978—),男,辽宁葫芦岛人,博士,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林业研究;刘 静(1976—),女,辽宁阜新人,工学博士,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材料与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2-0014-04[收稿日期] 2022-03-16
城市林业的思想最早产生于美国,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在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城市森林”这一名词。1965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rik Jorgensen教授首先提出了学术意义上的“城市林业”概念,并率先开设了城市林业课程[1],这也标志着城市林业学科的初步形成。1970年以来,仅在美国就有30余所大学开设了城市林业课程,其中大部分院校设置了城市林业专业,包括伯克利大学自然资源学院、明尼苏达大学森林与自然资源管理学院、华盛顿大学环境学院、耶鲁大学城市研究学院等。我国城市林业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89年,我国开始研究国外城市林业的发展,1992年,首届城市林业学术研讨会提出了城市林业的指导思想、规划布局原则和发展战略,“将森林引入城市,将城市坐落在森林中”逐渐成为生活在现代城市中人们的普遍共识。2000年,北京林业大学开设了城市林业选修课。2004年,华南农业大学招收城市林业方向的本科生,后来该专业陆续招收研究生。至今,城市林业方向研究生招生单位仅包括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林业大学等三所院校;本科生开设城市林业课程的农林类院校,也仅有10余所[2],包括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石河子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
一、城市林业目前的学科定位
城市林业的学科定位一直不太清晰,有人认为是城市学与林学的交叉学科[3],也有人认为是多学科交叉整合的横断学科。从现实的教育体系来看,城市林业隶属林学一级学科,并从属森林培育学二级学科,是森林培育学二级学科的一个方向。
二、城市林业升级为专业学科的制约因素
自城市林业概念被引入我国,关于城市林业的研究成为热点,论文数量持续攀升,2008年达到峰值,之后研究热度出现波动,虽有下降趋势,但仍体现了城市林业教学和科研存在的瓶颈和进行城市林业学科改革的必要性。
(一)缺乏长远规划,变动性大
城市林业建设从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然而实际没有被完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甚至落后于城市发展速度,城市森林结构与功能常因城市的发展而随之改变,导致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中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变换交错,没有固定调查标准地,难以开展长期的城市林业研究和对比,亟须提高城市林业的地位,从顶层设计上将城市林业设置为独立专业。
(二)理论不够完善,实用性不足
长期以来,城市林业学科没有产生和引入新理念、新方法、新观点,导致该领域研究出现瓶颈,以至于近几年城市林业发展缓慢,研究热度减退。同时,城市各类新型污染不断出现,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过密导致的诸如病毒流行、污染物多样化等问题日渐突出,亟须城市林业专业快速改革和发展,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扩大研究范围,承担改善占全国人口60%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任。
(三)缺乏管理人才,城市林业集约性差
目前该领域人才建设亟待加强,一般从业人员大都缺乏专业基础和教育背景,高端研究型专业人才极度缺乏[4]。由于认识和技术滞后,缺乏业务精通的管理人才,我国城市林业经营管理粗放,城市森林布局和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城市森林在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性及再生能力等方面表现不良,无法承受环境带来的压力。目前,我国城市森林健康正持续遭受有害生物的威胁,如松材线虫危害马尾松、黑松等多个松科针叶树种[5],美国白蛾危害白蜡、枫杨、毛白杨、楸树、文冠果、黄栌、西府海棠、柳树、杜梨等多种城市绿化阔叶树种[6],还有国槐尺蠖、锈色粒肩天牛、蚜虫等危害重要行道树种——国槐[7]。迫切需要业务精通的管理人才从空间和时间层面管理城市森林系统,促进城市森林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四)对城市林业的参与和认识不足,宣传不到位
目前城市林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城市居民及社会还未认识到城市绿地和城市森林环境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样化的生态服务功能,比如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提供氧气、固定二氧化碳、吸收尘埃及各类污染物、降低噪音、修复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但这些功能往往无法被人直观感知,缺乏量化和数字化的展示,缺乏各类媒介的宣传。虽然开展了一些相关的城市林业研究,比如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景观绩效评价[8]等,但亟须提高全民对城市林业建设的参与度,广泛宣传城市林业建设的相关内容。
(五)自然教育元素融入不足,市民培训功能不健全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培育和管理对城市生态与经济具有实际或潜在效益的森林、树木和其他有关植物,其任务是综合设计和管理城市树木及有关植物,以及市民培训等。自然教育是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有效途径。从这一概念出发,城市林业承担着培训市民的功能,但目前城市林业自然教育元素融入不足。
三、城市林业升级为专业学科的措施
城市林业升级为专业学科需要社会各界给予认可和支持,也更需要学科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引领课程结构变化和改革
城市林业是集林学、园林、园艺、城市学等的交叉学科,这样的构成已难满足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以信息技术和森林康养为主导,改变传统城市林业的课程构成,将信息学、森林康养、医学、心理学、病毒学等新理念融入城市林业专业,以提升城市林业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显示度和贡献度。将“林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森林康养学”“景观生态学”作为重点专业课程,提高其学分占比,不低于专业课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强化城市林业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开发以3S技术为核心,结合景观生态学的评价手段,进一步强化有关政策和法律建设方面的研究[9]。打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水平专业,主动服务国家新时代现代城市林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城市郊区乡村振兴、绿色森林康养等需求,注重城市智慧林业营建、城市信息学、林业智能装备、林业产业链经营与管理等知识能力的训练,努力培养城市森林康养、信息技术与林业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
(二)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
与欧美城市林业发达国家的课程对比[10-11],我国城市林业方向本科教学还缺乏“公共关系学”“乡村管理学”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学”等课程。城市林业的具体工作实践,如树种的选择、林木病虫害的防治等,离不开与城市管理者和居民的有效沟通,只有使城市林业建设与居民意愿相契合,才能有效开展工作。因此,城市林业从业者应该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公共关系学”也应被选为专业必修课。随着对城市林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人们认识到不仅建成区的森林能够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近郊区的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风景游憩林,以及远郊区的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都能够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将“乡村管理学”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学”纳入专业必修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凝练学科方向
欧美城市林业发达国家的城市林业往往有比较明确的学科方向,比如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对城市林业专业目标的阐述就非常明确:城市林业学科的主要方向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条件下营建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并防控有害生物入侵。相比来说,我国的城市林业学科方向还有些宽泛,不够凝练。近年来,城市林业在城市森林环境、城市环境中的人群、城市景观生态、城市林业的功能与效益分析等方向有望形成特色与优势。城市森林培育学包含森林培育理论、林木种苗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更新与主伐更新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森林公园规划与设计涉及森林公园景观系统规划、游览系统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旅游服务系统规划和保护工程规划等方面。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高校新增專业中包含智慧林业专业,智慧林业的基本内涵是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将智慧林业的内涵融入城市林业专业,进一步凝练具有城市特色的学科方向,补齐“信息技术”“医学概论”“生态旅游”“森林康养”“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林火生态与管理”等与现代城市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课程是有效途径。
(四)加强平台建设
按重点学科建设要求,对现有实习基地、实验室与设备进行整合,打造城市林业样板和森林康养平台。积极整合科研资源、加强合作,为不同科研尺度良性运行打造高效科研平台。比如大的景观尺度的“3S”数据资源共享;中观尺度的不同区域通量观测场的共享;小尺度的各种符合学科方向和满足科研需求的关键设备的采购,如树干液流测定系统、光合测定系统、叶绿素荧光测定仪、土壤紧实度测定仪、环境噪声测定仪、气体分析采样仪、脑波测定仪及分析系统、环境波测定仪、空气污染物测定仪、空气负离子测定仪、健康测量手环等。通过加强平台建设,提升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质量,展示生态服务指标。
(五)强化人才培养
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一流专业建设,加强涉林专业群建设,凝练研究生专业特色,开发优质课程与教材,开放科研平台和团队资源,加强学生国际交换交流学习与海外实验室研修,分布调整研究生专业结构、专业方向,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开展探究式、研究式和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基于问题导向的学习与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德良,李吉跃,左家哺.论城市林业的学科地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122-126.
[2]李吉跃.城市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13-14.
[3]BRADLEY G A. Urban forest landscapes: integrating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M].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5:10-11.
[4]林昆仑,雍怡.自然教育的起源、概念与实践[J].世界林业研究,2022,35(2):8-14.
[5]张惠云.桐城市松材线虫病发生调查及其防控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22,28(2):95-97.
[6]张杰,杨苗,白嘉伟,等.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美国白蛾危害寄主种类及危害情况调查[J].林业与生态科学,2022,37(1):107-114.
[7]趙元芹.鲁西地区常见国槐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22,45(5):87-88.
[8]王柯力,彭楠淋,姜昕怿,等.冬奥廊道植物景观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城市林业,2021,19(6):88-93.
[9]王渝淞,余新晓,贾国栋,等.北京大都市生态林业发展评述[J].世界林业研究,2021,34(6):6-13.
[10]GREY G W, DENEKE F J. Urban forestry[M]. 2nd ed.Florida: 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 Malabar,1992:28.
[11]KONIJNENDIJK C C. A decade of urban forestry in Europe[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3,5(2):173-186.
The Necessity and Measures of Urban Forestry Upgrading from Direction to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MENG Penga, LIU Jingb
(a.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Forestry, b.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10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stress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increasingly enhanced, which requires the modernization of urban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governance capacity, especial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urban forestry. Urban forestry is only a direction of forest cultivation, and has not been upgraded to an independent major, so the enrollment number is greatly limited, making it difficult to meet the talent needs of building ecological and smart cities. In this paper the necessity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of upgrading urban forestry from direction to specialty are analyzed, to develop professionals of this specialty and improve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urban forestry.
Key words: Urban forestry; smart city; professional discip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