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过程复习课的情境教学设计

2023-05-30 02:31马懿宁
地理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情境过程教学

马懿宁

一、问题的提出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动态变化过程。袁孝亭将“地理过程”分为地理循环过程、地理演变过程、地理波动性变化过程和地理扩散过程等四种类型[1]。

地理过程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如2022年广东卷对水系演化过程和趋势的考查、2021年全国甲卷37题对山坡表面沙和粉沙空间迁移过程的考查、2020年全国Ⅰ卷37题对玄武岩形成次序的考查等;同时,它也是难点,每年此类题型的得分率较低。

地理演变过程有时间跨度长、逐渐新旧更替和盛衰消长等特点[2]。因此,针对它的教学重点应包括时间推移动态感知地理过程、找到地理演变过程中的标志性特征以及分析不断演变的原因[2]。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地理演变过程的教与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总结(表1)。

传统的地理过程复习多以“试题分析—解题思维—真题呈现—模拟练习”的思路呈现,这种以“知识立意”的复习模式,并未真正摆脱机械刷题的困境;而以地理问题为主线的教学设计,利用真实的情境,重视问题式教学,能够实现复习课的高效课堂。陈心怡[3]提出,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跳出机械做题与碎片知识机械记忆的局限,让教学回归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针对传统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地理演变过程复习课教学的痛点和难点,本文以蛇曲和曲峡为例,探索真实情境在地理演变过程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案例——以“蛇曲和曲峡”为例

1.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节课定位为高考备考二轮复习中地理演变过程内容的复习,以典型的地貌景观为问题主线进行探究,选取真实的情境,把与之相关的知识和地理要素综合起来,并探究人地关系。通过真实情境的探究和迁移,培养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思维。通过问题链的设置和解决,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和规范化表达。

与本内容相关的课标[4]要求为:“结合示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为:以蛇曲和曲峡问题为主线,进行地理过程的推理,学会地理过程分析方法,分析曲峡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

2. 情境的设计与呈现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5]提到,问题情境应是真实的问题背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复习教学中的情境需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探究性和挑战性。因此,本课选取蛇曲和曲峡的典型观,为了保证真实,所选取的材料来源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1年第2期《有一种风景叫“蛇曲”》和2017年第11期《太行山——中国曲峡的密集地带》,视频材料来自《航拍中国(第三季)·山西》;为了保证直观,除了利用景观图外,还借助图新地球(LSV)和Global Mapper软件进行多视角呈现。

3.教学設计方案

各情境的教学目标与具体分析(表2)。

整节课的设计主线思路(图1)。

4.具体教学设计

(1)情境1:蛇曲的形成

近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蛇曲,一般形成在地形相对平坦、落差不大、地面物质软硬适中、松散适度的草原或湿地上,很难发育在岩石中。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就有典型的蛇曲。

利用软件找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蛇曲图,进行动态呈现,截取部分(图2)。

学生活动(问题1):为什么内蒙古高原的河流九曲回肠?请利用所学知识,准确表述其形成过程,自行完成并进行同桌互评。

情境1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案例,地表形态的塑造是一个随时间的动态推移过程,其中每个阶段都有其关键的驱动性条件和原因,并形成了阶段性的景观。蛇曲的形成是典型的河流侧蚀的结果,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可以独立完成任务,这个任务是对前期学习的检验。同桌互评发现表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对地理演变过程类问题表述的规范性训练。

学生进行互评后,选取学生进行呈现,教师进行点评,并共同完成关于本问题的思维过程(图3)。

问题1解答思路:河流流经平坦的草原区,以侧蚀为主;因侧蚀不均匀形成较小弯曲,凹岸受侵蚀加剧,河岸退缩;凸岸水流速度减缓,不断向前堆积,导致河道越来越弯曲,最终形成蛇曲景观。

经过总结,这个阶段的关键驱动条件是河流的侧蚀,原因是呼伦贝尔草原地形平坦。

(2)情境2:蛇曲的演化

蛇曲会经历一定过程的演变,呈现出复杂的形态。

学生活动(问题2):图4中A处未来可能发生什么变化?请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软件进行观察,找规律,并进行推测。

情境2主要涉及到地貌的演变,学生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下考虑问题。学生通过对软件的操作,可以看到蛇曲附近已经有很多湖泊。通过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可以合理预测可能的结果。这个任务是对上一个任务的提升,学生需要通过任务的探索,形成一定的时间尺度意识,关注导致起点状态和新状态,分析引起系列新旧变化的原因。

问题2解答思路:河流裁弯取直,最终形成牛轭湖(图5)。

(3)情境3:太行山曲峡

视频:《航拍中国(第三季)·山西》片段。

文字:在黄河河口以下晋陕边境,太行山、吕梁山等山脉多次隆起形成的断裂带中,形成了壮观的“嵌入式蛇曲”,也称“曲峡”。

图片:太行山典型曲峡分布地段及沁河第一湾和丹河古牛轭湖景观图(图6)。

丹河古牛轭湖景观图]

软件:通过Global Mapper直观呈现太行山典型曲峡;并随机挑选其中一个做剖面图,截取部分(图7)。

学生活动(问题3):太行山典型曲峡是如何形成的?结合前面的分析,小组讨论,进行合理描述。

情境3由前面的普通情境(蛇曲)进入到了特殊情境(曲峡),难度增加。通过情境1的学生,学生已经复习了回答地貌形成过程的基本规范。但蛇曲不同于曲峡,它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理清各种作用力的先后顺序;从与普通情境的矛盾点入手,拉大时间尺度,找准关键节点,判断每个阶段的驱动性条件。只看到结果现象,多数学生会误认为是先有“峡”再有“曲”,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理解内外力作用塑造地貌的能力究竟有多强;二是从情境1的文本着手,从现象的共同点切入分析。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对其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点评,提醒学生找准关键概念的联系与矛盾点。蛇曲和曲峡具有相似性,唯一的差别在于高差,通过Global Mapper的剖面图可以看出,巨大的高差应该不会是由外力侵蚀而成,更应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思维过程(图8)。

问题3解答思路:早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河曲;后期地壳持续抬升;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形成曲峡。

(4)情境4:太行山曲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位于沁河第一湾曲峡附近的寨后村(图9),建村历史悠久,土质、水质条件好。

学生活动(问题4):寨后古村何为选址曲峡凸岸?小组讨论,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答案。

传统地理过程复习课只关注地理过程本身,忽视了它在真实情境中的作用,情境4的设置,是对情境材料的充分挖掘,也引导学生关注人地关系,在复习中将各章节内容综合起来,建构知识网络。

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师生共同完善,思维过程(图9)。

问题4解答思路:村落位于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质优良、土层深厚,适宜耕作和建村;沉积形成的土壤,过滤和透水性好,富含矿物质,为居民提供了天然优质地下水;凸岸水流速度慢,河岸不容易崩塌(不易被侵蚀),居住环境安全,更适合古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凸岸不易受到洪水的侵袭。

(5)情境5:太行山上的高位牛轭湖

文字:蛇曲裁弯取直后,旧河道形成牛轭湖。沁河支流丹河曲峡上的古牛轭湖地势高于河道,已被开辟为连片的耕地。图5显示丹河古牛轭湖景观图。

软件:通过Global Mapper找到郭壁村,并做剖面图(图10)。

学生活动:图中高位古牛轭湖是如何演化的?自主思考,说明其过程。

情境5是难度的再一次提升,是对情境2和情境3的能力迁移和应用。这里呈现了两组关键概念的联系与差异,分别是蛇曲与曲峡,牛轭湖与高位牛轭湖。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将这两组概念的关系理清,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下,思考分析地理演变过程的先后顺序。需要突破的矛盾点是,是由曲峡发展出高位牛轭湖,还是由牛轭湖发展成为高位牛轭湖。同时,也需要利用好文字中的信息,透过所在地的功能转变和人地关系的改变,理解湖泊从形成到发展到灭亡的过程。既是地理演变过程的梳理,也是人地关系的体现。

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建立其与前面知识的联系,构建的思维过程(图11)。

问题5解答思路:河流裁弯取直,原來的河曲被废弃为牛轭湖;河流继续下切,新河道进一步加深,牛轭湖成为了悬挂在高处的悬谷,即高位牛轭湖;历时长久,湖泊干涸,被开辟为耕地。

三、利用情境教学提升复习课效率的建议

1. 确定问题主线,选取真实情境

本节课的复习要点是地理演变过程,以蛇曲和曲峡为问题主线,选取情境材料。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对情境的解读,引导学生实现从机械学习到意义学习的转化。情境的设置从良构到劣构,从蛇曲到曲峡再迁移到高位牛轭湖,情境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对能力的要求水平逐渐提升。

复习的内容不局限于单一教学内容,充分整合情境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要素综合、地方综合和时空综合的能力;通过人地关系的探讨,培养人地协调观。

围绕学科核心价值,对情境进行合理设计和充分挖掘,培养学生调动必备知识,培养关键能力,最终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利用直观手段组织教学,突破思维障碍

地理演变过程由于时间尺度长,学生存在画面想象的困难。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选好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画面感,比如视频、图片、软件,图片进行多视角呈现,比如俯视图、剖面图、立体图等。

3.设置递进式、启发式问题链,推进复习活动走向深度

情境本身并不具有迁移性,具有迁移性的是概念和原理,因此问题链的设置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问题链的设置围绕关键概念,从基础走向综合。迁移的问题类型和应用的问题类型有相似性,学生可以利用已掌握的能力,对问题进行深度解读。

4.及时总结反馈,促进学生思维结构化、表达规范化

复习课中通过有效的学生活动组织,在师生互动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指导反馈;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结构化梳理,将表达规范化;帮助学生提升思维,提升自信。

综上所述,真实情境在地理演变过程复习课中的应用,通过“情境创设—问题链设置—情境迁移应用”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复习效果,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也可以迁移到其它教学内容中。

参考文献:

[1] 袁孝亭,张志孝.“地理过程”知识及其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1996(1):12-13.

[2] 王向东,高燕.基于PCKg的地理过程知识教学视角及教学策略研究[J].地理教学,2015(16):19-22.

[3] 陈心怡,张争胜.大单元教学设计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以“中国网店第一村”真实情境为例[J].地理教学,2021(9):49-5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资助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课例研修的中学地理新教师培训课程建构与实施”(2020YQJK232);广东省教研基地(中山高中地理)课题。

猜你喜欢
情境过程教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护患情境会话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