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

2023-05-30 10:48宋宓娟曾晓慧
学周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组织力建设路径基层党组织

宋宓娟 曾晓慧

摘 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建设基础和工作抓手,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需要依靠基层党组织去实现,深入推进从严治党需要依靠基层党组织去落实,只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才能进一步增强其领导能力、引领能力和号召能力。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一个健全、有力的网络,才能激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性,才能确保学校改革发展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才能凝心聚力推进学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3-001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3.004

在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背景下,高校弄明白“为谁培养人”、理清楚“培养什么人”、回答好“怎样培养人”是站在新赶考路上需要解决的时代命题。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高校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高校回答好时代命题和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原则,只有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才是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做好教育改革发展就必须落实“九个坚持”,其中“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排在“九个坚持”之首。而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最基本组织、最小细胞,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凝聚群众、推动事业改革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加强夯实高校党的建设,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探究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每一个党务工作者需要主动思考并力争解决的问题。随着时代发展,回应时代需求,这种思考和探索将会一直持续。

一、深刻理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含义

纵观百年历史,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越强,就越能贯彻落实好党的各项决策部署,整体发展态势就越良好。反之党的组织能力一旦弱化、虚化,党的决策部署就不能落实、落地,发展就会出问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主要是指基层党组织为完成其承担的职责任务、实现党组织的工作目标而组织、凝聚、动员、影响基层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能力[1]。组织能力的强弱是基层党组织自我整合和调控能力的重要标志[2]。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高校贯彻落实到位,决定党的全面领导是否落实到位,决定基层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发挥到位,决定高校改革发展是否能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因此,推进党组织内涵式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组织整合各方力量,才能有力发挥党组织对全体教职工、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作用,教师坚守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青年学子坚定肩负时代重任,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有力践行者,才能组织、凝聚、影响群众,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干,共同努力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为实现中国梦而各自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必要性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百年来围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事业的需要培养各行各业、各层各类的优秀人才,为各个时期事业的发展做好人才支撑和人力保障。目前我国进入新时代,面临“两个大局”,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聚焦健康国家战略,立足大健康产业发展和四川医疗康养产业发展等都需要大量人才支撑,这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机遇,同时对新格局下高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新挑战和更高、更严格的新要求。因此,坚定不移地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是实现伟大工程的建设需要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高校党建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在高校纵深发展从严治党,同时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大学,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導地位,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这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每一名党员作为这个肌体的“细胞”,如何畅通神经末梢,激活肌体细胞,让基层党组织焕发生机活力,让每一名师生的党性得到锤炼、思想得到升华、信念得到坚守、能力得到提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核心。因此,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建设需要。

(三)是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需要

国家“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和《教育现代化2035》等相继出台,对建设怎样的教育强国有了明确的指向,对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了规划蓝图,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为职业教育提出了具体路径。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应该怎样改革和发展、探索和创新才能符合时代需要和群众需求,学校作为高职院校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校从中专学校转型升级到大专院校的几年来,经历了大改革同时也是大刀阔斧、大步前进的追赶之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要保证不行差踏错,同时还要主动融入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围绕卫生健康产业布局,对接职业教育改革和卫生教育发展需求,近期要实现“双高建设”计划,远期要实现学校1235战略发展目标,坚定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才是根本保证。因此,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需要。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面临的具体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虚化

少数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弱化,主要体现在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识不强等方面。部分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不符合新时代党建要求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有些基层党组织或建有制度,但是制度没有及时修订完善、不适合现有形势,或有制度但执行不到位。有些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随意、不认真、不严肃,载体方式单一,主题党日活动特色不足,活动的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够、凝聚力弱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解决新问题的办法不多,如针对异地办学人员存在两校区或多校区办公的情形,对党组织生活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何有效组织“云”组织生活、如何提升组织生活质量亟待创新性思考和探索。智慧赋能增效、“智慧+党建”有些仅停留在载体和形式上,需要从内容的丰富性和功能的实效性方面着手深化和提出举措。

(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弱化

党建和业务的切入点贴合度不高。党建队伍不强,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兼职较多,存在精力不够的情形。有的党支部书记对党建业务不熟悉,只能布置什么任务完成什么任务,缺乏特色亮点或者创新性举措。同时受到个人自身能力所限,其组织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存在工作不够规范、思想引领不够充分等问题。同时增强党务干部荣誉感、认同感等机制不够健全,调动和激励的有效措施不足。对党员教育管理失之于软,学习培训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学习不深、不实、不透。

四、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組织力的路径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4]。

(一)要坚持强化政治领导力,增强政治功能

党的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突出政治功能为工作导向,将主要工作精力聚焦在强化自身的政治功能上[5]。高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落实教育的“四为服务”,强化思想武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头脑,推进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学校育人铸魂主阵地上落地生根,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要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党委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等方面发挥决定性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四个直接”的作用和地位,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强本固基,发挥政治引领力。同时要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风向杆作用,凡事做到讲政治规矩,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要坚持推进思想引领力,筑牢思想之魂

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社会思潮多元化、思想交汇错杂、信息获取更快捷,因此加快、加紧高校培根铸魂、筑牢师生群众理想信念的根基迫在眉睫。要抓好各级各类政治学习,分级分类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科学制订学习计划,创新学习载体和学习形式,引导师生转化学习意识和学习身份,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被动听到主动讲、从跟书本学到向实践学。坚持红色领航,组织开展诵红色经典、观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将红色元素、红色精神、红色教育融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同时依托党史馆、革命纪念馆、展览馆等红色基地开展沉浸式、情景式、体验式的“三式”实践教育,构建多维、多元实践育人体系。探索理论学习和社会志愿活动相结合,组织师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做“四史”、理论政策的宣讲者,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全面推动“三全育人”,制定出台“三全育人”实施方案,深化课程思政,积极探索思政教师团队和专业教学团队一对一结对共建,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有机融入教学设计和教学全过程。围绕关键时间节点和重大会议,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宣讲、社团研讨等多种方式让全体教师“讲”起来、“用”起来,让学生“说”起来、“做”起来。通过系列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增强广大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让新思想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要坚持增强组织覆盖力,夯实阵地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抓手和基础,要加强阵地建设,增强组织能力,按照“五好党支部”要求抓好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探索成立重点项目或课题组党支部,实现应建尽建和优化设置的目标。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作用,加大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实现梯队建设,建立壮大后备人才力量。配齐配强党务干部,深化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建设。以品牌建设为切入点,运用品牌理念开展党组织建设,是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有益探索[6]。品牌能反映组织蕴含的价值力量、文化内涵以及内容优势等,具有广大的影响效应和强大的聚力效应,通过打造党建品牌逐渐实现一个支部一个特色工作法、一个系部一个特色品牌,以品牌建设点亮组织建设。如我院思政部党总支部以注重党建引领,抓好组织建设,筑牢一个堡垒;发挥学科优势,聚焦课堂革命,夯实一个阵地;擦亮红色底色,创新实践教学,丰富一系列活动;坚持服务社会,助力理论传播,打造一支队伍等为主要内容升级打造“四个一”构筑铸魂育人新高地党建品牌。思政部所属教师党支部一直探索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以构建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一方面在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狠功夫,汲取理论养分,修炼“无我”境界;另一方面将理论落到实处,细照笃行地锤炼“有我”担当,探索总结出“学思+践悟”双融合的支部工作法。通过创建品牌和深化支部工作法,进一步深化党建内涵,形成示范引领,发挥党建领航育人功能。借助“互联网+”搭建智慧党建平台,以信息技术点亮智慧党建,以新媒体技术赋能智慧思政,创新性探索党建工作、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互通,探索建设智慧党建思政馆,主要搭载360°全沉浸式体验、VR体验等,继续探索加强建设及使用平台,发挥育人作用,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做到平台与课程无缝衔接。

(四)要坚持增强发展推动力,凝聚奋进力量

学校如果脱离了党建只抓业务,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如果为党建而抓党建,就会失去基础、失去目标。要坚持立足推进事业发展,推动党建与事业双发展、双促进、双融合,把党建工作贯穿学院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以党建领航实现学校近期建设目标和达成远期发展战略,把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统一转化为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基层党组织作为连接党和群众的纽带,每一名党员都是党组织的一面旗帜,要引导全体师生党员紧紧围绕为民办实事,提高服务能力,通过争先创优,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创建党员示范岗,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是一个战斗堡垒,只有夯实基层党组织,党组织才能更有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才能凝聚全体师生党员和群众的奋进力量,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推进学校事业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黄海清.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初探[J].党建研究,2018(2):36.

[2] 赵大朋,简皎洁.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与建设路径[J].廉政文化研究,2019(6):92.

[3][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徐丙祥.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4):8.

[6] 姚君,施晓楠.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创新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36):159.

猜你喜欢
组织力建设路径基层党组织
如何提升二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组织力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