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当地经济建设的关系研究

2023-05-30 10:48:04杨娟田洪霞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5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历史旅游

杨娟 田洪霞

摘要:随着地方经济建设力度加大,各地也更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根据各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看,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出现无法挽回的保护遗憾。吸取历史教训,各地逐渐认识到保护当地历史文化遗产对促进地域文化、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对促进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以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为研究基础,对我国部分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其在促进当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建设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保护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并提出要提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力度,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个地区都存在其独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北京故宫、山东泰山、四川都江堰、陕西兵马俑、甘肃敦煌莫高窟等,各地区遗留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寶藏。近年来,我国发布多部要求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文件,各地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对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受到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保护意识不足及当地文化遗产保护部门、人员等认知、保护理念存在偏差的影响,在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走了很多弯路,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很多地区为了当地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破坏历史文物,导致无法复建。如王家桥、老坟园祠堂等,都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但都因其影响了当地城市建设,导致拆除后无法复建,成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中的重大遗憾。本文将主要探究、论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当地经济建设的作用,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推进、地区经济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主要以各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建设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平台搜索相关文献资料,在图书馆查找相关图书资料,并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为本文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案例分析法

本文主要对我国某些地区保护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情况进行调查,以实际案例,分析当地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

(一)文化、审美价值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各地历史发展进程中保留下来的重要部分,是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优秀的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节庆活动,也包含历史古迹、文物等物质载体,是当地向其他地区、其他国家展示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对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我国各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包含了多样的历史文物、古迹、民俗习惯、艺术形式,如少数民族地区的服饰、舞蹈、器乐,或如泰山、故宫、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历史古迹,都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保护地区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向世界各国分享当地独有的工艺、艺术、古迹,让人们在独特的艺术文化中,感受当地悠久的历史、审美内涵,观赏到独特的地方建筑、体验地方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二)经济价值

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对当地历史文物、古迹、民俗习惯等的保护,也要对其周边的人文、历史、环境等进行还原,保证当地古迹、文物、文化等的真实保留、传承,近年来,各地积极依靠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等消费,加大旅游消费,实现精神文化的提升,历史文化古迹、文化遗产等成为人们重视的旅游项目,各地也积极加强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文化旅游需求,促进了当地文化遗产旅游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各地历史文化遗产的商品化发展,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建设,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强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三、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现状

(一)以高原地区“走马竞技”为例

“走马竞技”是我国高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审走马竞技”也被纳入了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国高原地区积极利用“走马竞技”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草原自然风光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地积极利用短视频平台等媒体加强对当地“走马竞技”文化遗产的宣传,提升“走马竞技”的知名度,传播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并将“走马竞技”与当地的旅游景区结合,形成走马比赛的旅游场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当地旅游经济的收入;我国也积极加强对“走马竞技”的传承和保护,成立“走马竞技”协会、设置相关比赛,促进当地“走马竞技”文化遗产的更好传承,也通过举办比赛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建设。

(二)锦州艺术类非遗对当地经济的促进

锦州是我国辽宁省的重要城市,是当地交通网最密集的地区,是连通东北与环渤海湾经济带的重要枢纽,也是连通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的桥梁。锦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城市,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因此也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遗产,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是利用彩纸、刻刀等进行的剪纸艺术创作,锦州地区积极加强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展非遗传承人进课堂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代表进入高校,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向学生传授非遗相关的工艺、技法、文化等,实现非遗的系统教学,培养更多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当地也积极加强非遗艺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设,发展当地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如到俄罗斯开展非遗文化交流、非遗艺术展示等,充分地展现锦州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提升锦州的文化软实力;锦州还积极开展地域性的非遗艺术旅游产品,如利用“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制作生活用品,促进当地旅游产业、文旅产品生产行业的发展。

(三)贵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贵州地区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受到了其他地区的广泛关注,也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地区为了达到国家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为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并重视其科学开发、全民参与,构建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明细表等,形成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体系,当地还积极通过修建博物馆、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加强宣传等方式进行保护,甚至建立了“多彩贵州”的独特旅游品牌形象,在提升人们对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积极性的同时,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收入,尤其是当地历史文化遗产数量多、种类丰富,各种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的结合发展为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经济的提振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促进当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不准确

虽然我国很多地区认识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历史文化遗产对当地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等,仍旧存在很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某些地区为了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对一些影响城市建设的古代遗迹、历史文物等进行了拆除、破坏;还有些地区因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不足,为了发展当地经济,随意开发旅游项目,或在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存在偏差,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根据调查发现,1990年左右,我国统计了977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些地区为了利用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旅游行业,但却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如1982年我国举办了八次少数民族运动会,项目众多、参与人员众多,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场地建设、文艺项目表演,不仅浪费资金,也影响了人们的体验感。

(二)挖掘、利用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程度不深

我国地区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很多地区为了发展旅游项目,单纯重视当地的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存,却忽视文化、史实等资料的整理、挖掘,导致文化遗产挖掘深度不足。如云南的茶马古道,在当地旅游时,导游大多重视茶马古道沿途景观相关传说的讲解,却忽视其历史史实的介绍,而随着传说解读过度、过多,使人们审美疲劳,如果不及时挖掘其真实的历史史实、真实历史人物故事,就会影响当地历史文化遗产所产生的经济价值,造成经济效益的降低。

(三)存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部政策,要求各地加强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各地也积极加固当地的古迹、历史建筑等,但历史发展进程中,仍旧存在很多破坏历史古迹的问题,老坟园祠堂、新滩古民居等的拆除,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了永久的遗憾;除了历史古迹的损坏,历史文化遗产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断层、缺失等也给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经济价值的体现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如锦州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代表人物大多年事较高,很少有年轻人耐心学习这些技艺,再加上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仍旧受到家族、血缘关系等限制,并未实现广泛教学,导致其传承和发展存在断层,无法传承其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当地经济建设的关系及建设策略

(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当地经济建设的关系

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建设看似不存在必然联系的两个问题,甚至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为了促进地区城市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将传统的旧房改建新房,将历史古迹拆除建设成新的城市建筑,但统一的城市建设形态、城市形象使人们审美疲劳。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通过保留、加固历史古迹等方式。保护文物,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历史风貌、古迹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建设规划,保证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结合,建设具有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利用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建立有内涵、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为城市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吸引更多的旅游人士,地区政府还可以积极开发当地的文旅产品生产制造行业,设计与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相关的日用品、小饰品、纪念品等,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

(二)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策略

为了实现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的持续推进,需要从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关联产业的发展、建设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形象等方面,切实地实现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1.加强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开展独特的地区旅游宣传

我国有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且种类也极为丰富,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种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历史古迹等,通过组织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人员深入到民间,将当地零散的民間传统文化、民族体育资料等进行统一整理,并组织专业人员撰写、出版当地文化遗产类的图书,或利用视频、图片等进行历史文化遗产的记录、保存、出版,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各种先进的动画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还可以实现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呈现,地区媒体部门还可以搜集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制作成纪录片,实现对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充分整理和保存,帮助政府部门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明确其价值和地位,制订相应的保护计划和措施,对被破坏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维修、保养和加固,制订合理的历史文化遗产利用规划,明确其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以及利用方式和标准;各地历史文化遗产类图书、影像等的使用,还可以为当地图书印刷行业、影像制作等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促进旅游行业、印刷行业、影响制作行业等的共同发展,通过各种宣传和推广活动,向公众介绍历史文化遗产和其保护利用的情况,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感,促进对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更好保护,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

2.积极开发历史文化遗产的周边产业

我国拥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地区非遗艺术魅力独特,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生产经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的发展。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开展各种主题旅游活动,增加当地游客和外地游客的数量,提升旅游产业的收入和影响力;还可以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开发和推广相关产品和服务,如文化衍生品、文化讲解、文化体验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在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开发和推广相关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如承德丰宁滕氏布糊画,将布糊画与壁画设计、服饰设计、箱包设计等结合,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发展其相关联的产业,促进当地服饰生产、室内装修行业等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建设。除了目前一些地区已开发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关联行业,还可以将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地分类、定位,打造出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关联品牌,树立独特的城市形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3.加强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培养

我国除了历史古迹、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至关重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是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基础,尤其是雕刻、木匠、纺织、绘画、音乐等传统技艺,目前受到现代技艺、机械化生产等的影响,很多年轻人不愿学习生产效率低、关注度低的历史文化技艺,导致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人出现断层,甚至失传、停产,给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严重的威胁。为了实现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其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发挥,国家要加强对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制订传承人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为传承人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传承人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建立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制,促进传承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共同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鼓励传承人向公众传递历史文化遗产的知识和价值,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可以与艺术、文化类高校合作,设置相关的专业,如广西京族独弦琴演奏,可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当地音乐类、乐器类专业加入独弦琴演奏的教学,从独弦琴的演奏技艺、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教学,保证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更好保护和传承,能够继续发挥其经济价值。

4.合理控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经济功能的开发力度

根据目前我国各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的情况看,旅游行业仍旧是其经济功能开发的重要形式,但也要合理控制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力度,避免过度开发。首先,各地要根据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出台法律制度、规范等,明确古建筑、文物、遗址等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同时考虑到经济利益的因素,合理规划经济功能的开发,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明确当地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责任制度、责任主体,保证适度、合理的范围内,避免为了经济建设过度开发当地的旅游项目;其次,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宣传教育,提升公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依照相关法律,自主参与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尤其是参与到当地即将失传历史文化遗产的学习、抢救中,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最后,加强监管机制,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经济功能的开发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开发活动不会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在进行经济功能开发时,应充分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本质和原貌,引导开发者将开发活动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六、结语

地区历史文化遗产是当地历史、文化、艺术等的重要体现,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个性特征,是当地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记忆,也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具有经济价值,合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一直以来,受到保护理念偏差、保护认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很多历史文化遗产被破坏。因此,本文主要从加强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和宣传、积极开发历史文化遗产的周边产业、加强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培养、合理控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经济功能的开发力度等方面,旨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最大化地发挥其经济价值,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希望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也为不同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石文毅.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竞技”助力高原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路径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青海省体育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第七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摘要集,2022:83-84.

[2]李梅.桂西南地区壮族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21.

[3]田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与锦州地区经济互动发展[J].文化产业,2018(11):12-13.

[4]罗来明.云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少数民族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02):165-170.

[5]盘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J].黑龙江史志,2014(05):338-339.

[6]刘爱英.浅析南方民族地区利用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发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04):22-25+40.

[7]王大斌.浅析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2(03):144-145.

*基金项目: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近代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贵州民族经济的融合”(项目编号:qnsyrc201603)。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历史旅游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旅游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旅游的最后一天
文化遗产保护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