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杨阳?王利晓
人口发展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产业发展、社会事务与公共服务、环境改善等需求性供给,同时城市为人口提供发展的载体、经济保障和支撑,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建设与发展中彰显人口与城市的关系,展现出城市的竞争力、发展的潜力和魅力。城市间对人口的吸引力,取决于人口对城市的认知、感受和体验,人口规模越大,意味着城市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越强。从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观察,西安市人口发展趋势向好,城市空间的人口承载潜能较大,吸纳人口潜在动力优势明显。
一、西安市人口发展与城市竞争力的相互关系
(一)人口发展促进西安城市竞争力提升
人口要素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提升西安城市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
1.西安人口与城市经济发展趋势呈正相关关系
从宏观经济观察,自2017年3月以来,西安多次调整户籍政策,吸引人才落户,显著提升了西安人口发展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常住人口,也直接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西安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实现GDP10688.28亿元,同比增长4.1%,两年平均增长4.6%。全年人均GDP达到83689元。GDP位居全国省会城市11位,人均GDP全国百名城市排位89位;总量占全省GDP35.9%,位居全省榜首;人均GDP位居陕西省第三位。常住人口达到1316.3万人。图1显示,2010—2021年西安市常住人口数与GDP发展趋势,呈线性平行递增趋势,保持正相关关系。
2.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的逻辑关系
纵观三次产业发展趋势,西安市三次产业结构逐渐向三、二、一产为产业结构形态趋势过渡和发展,作为省会城市和规模以上特大城市的经济运行模式,与理论上特大城市发展状态相吻合,产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推进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定,效益明显。
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口观察,西安近年来劳动力结构符合产业发展需求态势明显。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数相对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增速回升。数据表明,当人口数量和增速适应社会经济增长要求时,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好促进作用;相反,当人口数量和增速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时,会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而西安三次产业从业人数发展趋势,同经济发展态势高度契合,保持较高融合性和匹配性,有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逻辑互动,重点需要觀察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在增量上的匹配性和适配度,也就是说当经济发展需求和人口发展供给能力相适应时,二者逻辑互动具有较高正效应和经济产出。同时,经济有效发展和质量提升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和消费环境,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中促进人口数量增长。
3.人口资源分布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西安市区域人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常住人口规模大,集聚度高的地区区位性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较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随着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西安市流动人口依然有快速增长趋势,这样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人口聚集度更大,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需求增加,将造成西安区域人口资源、生产与服务要素资源不平衡不协调性进一步加剧。
2017年,西安常住人口出现激增,常住人口增量从2015年7.81万人、2016年12.65万人,增加到2017年78.46万人,主要原因来自2017年西咸新区划归西安代管,西安户籍政策放宽。根据西安市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区、未央区、碑林区人口集聚程度较高,其经济社会发展排名也领先市内其他区域,证明上述区域竞争力领先西安市其他区域。城市各区域间的发展差距随着人口资源的不同逐渐拉大,影响着城市整体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
4.新增就业人口与新增市场主体发展趋势正相关
《公报》显示,西安市2021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5.9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50.09万户,比上年增长11.5%。年末累计在册各类市场主体269.02万户,增长10.7%。
2017年,西安发布户籍新政,即2017年3月1日起,在西安全日制普通大中专院校学生集体户的在校大中专学生、外省35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等,均可以入户西安。这个宽松的政策吸引不少人才落户西安就业,新增就业人口数大幅提升。图2中数据显示,西安新增就业人口与新增市场主体发展趋势基本呈正相关关系。
5.人口政策影响西安城市发展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动力。2017年一线城市纷纷放宽落户条件,西安也不例外发布了“史上最宽松”落户政策。政策实施两年来,户籍人口增长迅速。2000年以来,西安多次调整户籍政策,如2001年城市人口落户采取登记方式;2006年借鉴其他城市经验提出户籍准入制度;2016年提出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和居住证制度;2017年放宽学历落户条件,简化落户流程;2019年推行户籍 “全城通办”,再次简化落户流程。
户籍政策在不断优化吸纳人口的同时,也在加速优化人口结构。通过结构性人口吸纳落户,降低户籍平均年龄,降低老龄化社会的危机。西安作为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国际大都市,承担着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和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核”,承担着“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和“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建设重任,西安人口数量、规模、质量、结构、素养等更加需要与城市功能作用的发挥相匹配。
(二)城市竞争力提升促进人口健康发展
1.城市竞争力与居民消费水平正相关
2021年,西安市城市竞争力排名全国32位、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全国25位,比上一年度分别提升1位和4位,说明西安城市竞争力得到提升。《公报》显示,西安市2021年末常住人口(含西咸共管区)1316.30万人,比七人普统计数据增加约21万人。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829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810元,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21元,增长12.1%。数据显示,西安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与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正相关。
2.城市竞争力提升有助于就业和收入水平提高
依据《公报》以及《年鉴》数据,西安2020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5.9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07万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0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3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7872元。图3显示,西安城镇登记失业率呈线性下降趋势,反映了就业形势趋稳的走势。同时,为扩大收入规模提供了依靠和基础,有效带动了工资总额的提高。从工业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增加额及增长趋势观察,呈线性提升趋势,工资性收入明显提高。尤其是从业人数平稳增加,也彰显了城市吸纳就业的能力和竞争力的优势。
3.城市竞争力与居民文化活动环境正相关
西安2021全年举办各类群众体育展示表演和竞赛活动共计600项次,成功举办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培养输送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各项比赛获得金牌22枚、银牌25枚、铜牌50枚。
西安获得第十四届全运会举办权以及更多的大型活动选择在西安举办,充分体现了西安城市承载容量和竞争优势。同时促进了西安城市文教体娱事业蓬勃发展,有效带动西安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激活了市域人口内生活力,促进人口素养提升,较好树立西安古都形象,丰富了物质与精神内涵,增强了西安居民生活品质,竞争力得到空前提升,为促进经济内生动力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4.城市竞争力提升有利于改善和提升人口素质
《公报》数据显示,西安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63所,在校学生81.44万人,毕业生18.89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43所,在校学生16.44万人,毕业生3.61万人;普通中学501所,在校学生48.21万人,毕业生14.00万人;小学1170所,在校学生89.09万人,毕业生10.96万人,西安市全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随着城市竞争力提升,人才聚集提高,教师队伍相对稳固,并带动和推进教育行业及其产品与附加值的产出效应更加明显,除经济产值外,从培养城市文化素养、道德情操、精神文明等彰显软实力,也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硬性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支撑和品牌。
三、人口发展与城市竞争力相互作用机理
城市竞争力有直观的含义却不容易精准把握,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具有的吸引力、占领控制资源、创造价值等能力。从人口发展角度观察,城市竞争力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人口规模快速扩大带来的资源紧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问题会凸显;二、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养老保障的压力加大;三、人口基数扩大同时,结构化矛盾、社会分工、就业结构、产业诉求等问题相对增多,都需要在持续巩固和提升城市竞争力中面对和解决。
城市竞争力影响城市价值产出体系,竞争力分为软竞争力与硬竞争力,人口带来的人才竞争力属于硬竞争力,包括劳动力在城市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人口要素主要从人口年龄、文化、产业、迁移及红利等影響城市竞争力。本文选取武汉、长沙、郑州作为参照城市,对西安城市综合竞争力及可持续竞争力开展研究,通过比较分析研究,来论证和探索西安人口发展与城市竞争力的相互作用机理。
四、基于人口发展视角的西安城市竞争力提升思考
(一)坚持国策,优化机制
人口规模大小也是彰显城市竞争力重要体现和标志,同样也是城市竞争的结果。要持续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鼓励人口数量与质量双提升的重大国策,立足西安城市建设与发展历史积淀和未来,加强人口政策制度梳理与研究。统筹人口渐进式增量途径和措施,有效接纳特殊群体;积极推进大学生、新入职员工、就业创业、军转及随迁、调配等落户,推进社会关系协同入城同时同城同等同轨办理;持续推进人才留用、发现、引进、培养、激励等措施,完善和构建便捷规范优越的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人才建设发展体系,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对人才的持续吸引力、带动力、影响力、奉献度和发展潜力。作为国家重要节点城市,更加需要重视和突出人才留用和激励机制与成效建设。
(二)推进体检机制,提升管理效能
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公布的2022年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所涉及: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8个方面69项内容,把脉城市健康状态,正视和面对“城市病灶”,充分评估经济发展所能承担“治疗”费用,推进“中西医”结合疗法,夯实城市竞争力竞争基础。同时,充分考虑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等战略性建设与发展,充分依据西安城建与发展特点,进一步深化体检指标体系,细化指标层级和要素性指标,提升城市建设和发展能力和水平。
(三)做好“老小”问题,建设宜居新“西安”
做好“老小”问题,保证人口红利能够长久延续,要加大和优化人口规划,充分关注和考虑“老小”问题,落实保障政策,释放“老小”人口红利,将压力变为动力和机遇,积极打造服务保障型产出型城市,鼓励和充分发挥老年人口“夕阳红”作用,创新和提供适度得体的老人服务性从业平台与机会。通过适老教育、适老培训、师徒关系、专长传代等调动和激励老年人发挥余热,变老为宝,变幻为金,老幼转化,产业推进,提高全员劳动参与率和生产率,带动老、中、青、少、幼适配型整家或单元产业人口的新产业发展。持续深化和探索优化离退休制度,进一步深化适老/幼型基本社会保险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政府社会基本保障与商业保险责任分担共享合作机制,提高和优化就业结构,减轻抚/赡养压力。
(四)适应国际需要,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西安市民受教育程度尤其是平均受教育年限、文化底蕴及道德素养等离国际化要求还有差距。西安作为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国际大都市,需要积极对接和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以及对外人口素质全面提升。就是要根据城市建设与发展诉求,面对“一带一路”“RECP”“双循环”“国内统一大市场”,以及有关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产业规划需要,突出在各项规划中前置设计和使用,在属地教育机构、外需单位(或涉外事务单位)、区位、地点等,开展有效专项培育、培训、培养,以及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古都自身旅游文化传承优势,加强国际旅游文化以及教科文卫等合作与交流,在推进平台与阵地、场馆与院所等硬件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在交流与合作上下功夫。同时,更具需要实施订单定制式人才需求培养和使用,在有效调节城市人口结构中,关注和留足、推进人才国际化和国际人才化事业繁荣。
(五)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就业水平
西安常住人口中,15-59岁人口为885万余人,占到总人口的68.3%,21个区县中,15-59岁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区县有15个,其中,未央区、雁塔区、长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主要城区这一年龄段的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均超过了70%。数据显示,西安主要城区拥有占比较高劳动力人口,为产业发展与市场主体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从业储备。同时,也为城市社会供需量提供了消费与生产导向,强化了生产要素和供给,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积极有效推进城市产业统筹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22年度一般专项:陕西内陆口岸智慧化建设对贸易大通道便利化的影响研究(22JK0085、2022HZ1169);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飞地经济模式视域下陕西智慧口岸协作共享机制研究(2022KRM004);西安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项目:西安市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路径及策略研究(22RKYJ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