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如今,教育更加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学校的学习情况,设计高水平的知识讲解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核心素质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分层教学的渗透,为学生的学习之旅奠定基础。
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更是国家的希望。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成绩仍然是教师和家长的头等大事。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和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实施,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健康也成为家长和教师关注的另一个焦点。鉴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遵循核心素养的理念,设计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向,从而实施有效的政策。
1 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的问题
首先,我国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还是会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懈怠。因为体育本身注重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不管通过各式各样内容的开展,都应该让学生做到高效率地学习。一门高效率学习的学科,就需要具备大量的课时,让学生展开学习,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体育这门学科的受众程度不高,大部分文化课教师还是会通过各式各样的理由来占用体育课的教学时间,这对于初中体育的改革来讲是十分不利的。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让学生对于体育这门学科的兴趣不高。
其次,初中教育理念中已经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相关学校也知道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了一定的改正。有些学校修缮了操场、补齐了各种体育设备,甚至还对于课程进行了重新分配,这就表明各个学校都希望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本来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挑战,但从目前教学现状中可以看出,虽然体育课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因为忽略了时间较长,教学的相关人员流失比较严重。换句话来讲,如今的体育课堂上,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正是此种状况的出现,导致如今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大。
最后,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都会遵循新课改的相关准则进行革新。可是在遵循相关准则时,并没有真真切切地贯彻到教育的目标中,这就会忽略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性,导致初中阶段体育这门学科的改革与新课改的内容似乎呈现出完全相背离的状态,教师也得不到学生的及时反馈。
2 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分层教学的优势
2.1 激发热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不是特别成熟,对体育这门学科没有明确的认识。在他们眼中,学好数语英、学好必学的科目,就算完成了任务,体育这门学科就是玩儿的课程。这也导致当代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不是特别的好,没有办法去发现体育这门学科兴趣的同时,也就没有感受到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究竟如何。但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渗透分层教学理念可以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以核心素养为背景下的教学手段,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教师可以借助分层教学的优势先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进而让学生做到学有所获。
2.2 增强理解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体育这门学科的认识并不是特别的合理。学生认为体育这门学科是放松就是来玩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训练时,大部分学生都不会认真去听,就算去认真听从了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但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性不同,导致学生所得到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为了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分层教学模式脱颖而出,刚好可以解决这项难题。教师先告诉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准则,然后为不同学生设计分层的目标。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可以让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3 提升核心素养
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题项目的掌握情况如何,大多数教师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器材,让学生进行活动。然而,这样的课程似乎失去了有趣的灵魂。这么说的原因是教师就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器材,没有让学生对体育知识进行牢固的掌握,这就失去了灵魂,还很容易让学生在运动时受到损伤。而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分层教学理念出现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知识的渗透,指导不同层次学生完成相对应的体育训练任务。有序的进行学习,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高,也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这门学科的价值所在。
3 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分层教学策略
3.1 分层教学——体育素质
体育教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会对学生进行分层,而分层的宗旨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而且在设计此种分层理念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注重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训练,可是很少有教师去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如何?由此在核心思想的背景下,初中体育这门学科竟然要展开分层,就要促进学生的身和心都要得到锻炼,避免因为层次划分不均导致学生出现心理不平衡的状态。这也就表明,教师的分层要从多方面入手,而不是从单一的一个成绩作为划分的准则。
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毕业时会进行体育的考核,也正是因为此种原因的出现导致学生压力较大。而在考核的过程中,会包含田径,也就是长跑运动。这些长跑的考试环节,由于男生和女生的性别不同,身体差异性不同,距离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根据这些不同对学生展开分层。首先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各自分开,根据其体质选择适合的内容展开锻炼。不过在划分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好学生的身体素质适不适合锻炼。有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是特别的好,本身就患有疾病;也有一些学生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等。对于这类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设计康复活动,对于剩下的学生展开有效的分层。既然是分层,教师的教学就不能够一成不变,而是监测每个學生的学习情况,再根据其成果进行合理的分配。总之,先把一些不能够剧烈运动的学生划分一个层次,再划分其余学生,帮助学生获得一个能够提高长跑水平的渠道。
3.2 分层教学——课程目标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体育时基础不同,所获得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目标,而且通过此种形式的开展,也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能力的提高。不过,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消极感,认为这种活动自己做的不正确。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产生畏惧的情绪。而教师在对课程目标进行分层时,刚好可以减少学生这些畏惧情绪的出现,让学生拥有挑战的积极效,进而学会知识。
例如:初中体育教材中会有“跳绳”这一内容。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基础上展开花样跳绳的训练,先把教材中与跳绳有关的知识整理一遍,设计出由浅入深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设计就要展开分层,可以划分以下几个方向。第一,是设计比较简单的跳绳,单股跳。对应的是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让学生完成这一阶段的练习即可。第二,要安排开合跳和单腿跳。开合跳和单腿跳,这是第二节课所出现的知识,但是对于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讲,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展开练习。这是在学生掌握到跳绳单摇任务的情况下,再进行这些比较有难度系数的任务。毕竟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完成了这类的内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还是重复小学的内容,会让学生感觉到厌烦。由此,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由浅入深,然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去进行划分。划分完第一和第二任任务后,教师就要进行第三任务的训练,那就是综合目标,将所有跳绳的项目排练成一套体操,而且是跳绳的体操,引导学生伴随着音乐而完成训练。这一目标的设计,一定要是学习能力比较强,或者是全班学生完成所有基础训练的情况下再展开练习,这样所获得的效果才会更佳。
3.3 分层教学——教学过程
新课改背景下明确的指出,学生在课堂上是小主人,要发挥主体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角色,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小主人。而分层教学理念究竟如何对学生进行点拨呢?教师就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观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如何,观看完相关的目标后,教师再融入其中,碰撞出具有新意的体育活动。
例如:班级内会有相关的班级干部,教师的分层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这些班干部来展开设计。有些学生对于跳绳很喜欢、有些学生对于跑步很喜欢、还有的学生对于跳远很喜欢,在借助班级干部设计分层时可以进行如下的设计。将班级内所有的班级干部划分为单独的个体,然后让这些个体选择自己的小组成员,小组成员的人数在五人左右。接着让班干部带领自己的小组成员完成相应的训练。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训练并不是全班统一,而是每个小组统一,其余小组内容不同。换句简单的话来讲,班长小组可以完成跑步的训练、学习委员小组可以完成跳远的训练等。而教师在此环节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有些小组成员在选择时并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所以并不适合本小组的训练。比如:班长小组在进行跑步训练时,其中有一名学生的基础比较弱,如果强行进行跑步的情况下,会导致学生的身体出现损伤。由此班长小组内的这名团员可以转到其他小组,完成一些其他的训练。这样每个小组都找到适合本小组学习的任务,学生既不会感觉到太多的压力,教师也不会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状态,这才是分层教学的真实含义,也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具体要求。
3.4 分层教学——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出现,是对各个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以及观察学生在此环节中所出现的一些优势,及时进行表扬。对于表扬,很多学生都喜欢,也认为自己有学习的天赋,但是在批评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听,谁都不喜欢听一些批评自己的话。分层教学理念是近些年来教学的一种有效渠道,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分层的方法去解决上述的难题。不过,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一定要遵循一个宗旨,那就是公平和公正。因为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分层教学的开展才会变得更加合理。
例如: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上会展开“跳高”的训练,有些学生的发育比较快,个子会很高,这在跳高的过程中就会有优势;可有些学生的身体发展慢,在跳高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弊端,所得到的结果也是与教师的教学背道而驰。面对此种情况,教师不能够直接给予批评,也不要当众嘲笑学生的身高太低,而没有办法完成相应的任务。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评价才可以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呢?接下来,教师可以展开如下的评价方法。对于一些迅速完成本节课任务的同学,教师要毫无例外地给予一些鼓励,而且鼓励完成后,设计一些其他的内容让学生展开练习。不管这类的内容学生完成也好,未完成也罢,都要给学生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的信心,因为这类的学生已经是班级中的佼佼者;而对于一些身体发育慢,不能够及时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不应该给予批评,更不应该当众嘲笑,反而是说一说学生没完成任务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是因为自身的身体原因而没有办法完成本节课的任务,这不是学生的错误,也不是学生不想完成,是自身条件没有支持学生完成这类的练习,与这名学生无关。或者首先要给予学生肯定,不是学生不认真完成而导致学生出现失误的结果,然后再说一说学生的努力情况。“这名学生在跳高的过程中已经发挥到了自己全部的实力,可是我们跳高的高度是一米二,这名同学的身高却在一米左右,这不是他能够完成的,如果同学们对于这名学生给予嘲笑的情况下,那老师只能说同学们,你们没有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去判断这件事情。如果你的身高是一米二,让你去跳一米五的高度,你能够完成吗?很少有学生完成,所以这名女同学没有完成跳高,也在情理之中等”。总之,不管学生完成情况如何?只要学生认真去做,教师就应该给予合理的表扬。但在此阶段,有些学生真的没有认真完成,还会出现偷奸耍滑的状态,教师就要展开批评,进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在评价时要注重学生心理的调控,考虑学生体能的情况下,去激励学生对体育这门学科的热情。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一定要响应时代的号召,去增强学生在核心素养下的能力锻炼,更应该渗透分层的理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在实际的过程中,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已经明确渗透到各类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實际情况出发,设计出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案,争取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去增强学生体质,进而锻炼学生的体育精神。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