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萍
摘要: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资产中的占比较大,且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对制定生产经营计划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探索如何将固定资产管理由粗放式管理模式向精细化转变,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以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及相关管理部门要求,避免管理因素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發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性保障,是值得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阐述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国有企业当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引言
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资料,为积极应对市场压力,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十分必要。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优化配置有限的企业资源,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才能在深化国企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二、国有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生产经营风险
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从初始购置、建设到后续维修维护都会占用大量资金,如果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可能会有资金流失的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消耗
固定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较高,且单项价值一般较大,如果能根据实际需求适时采购,可以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在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过程中,修理维护费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生产型企业的修理维护费会占生产总成本的8%左右,操作人员实时掌握资产状况,对其及时进行必要的保养,使资产处于比较良好的运行状态,可以降低固定资产的维修成本。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减少非必要的管理环节,尽量做到人岗匹配,并明晰各个环节所涉及业务部门的职责,可降低人工成本,进而创造更加优良的利润。
三、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项目储备不够合理
一是在进行项目储备时,使用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未对需替换资产的性能和运行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便制定采购计划,可能造成急需替换的未列入采购计划而无法实施,而实际采购的又未及时投入使用,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的闲置。二是计划发展部门更多关注的是计划执行情况,往往缺乏对公司生产布局的全盘考虑,对各需求部门提交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查不严格。三是资产需求部门和计划发展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分类标准等不够清楚,并且在项目储备过程缺乏财务部门的参与,不能准确区分购置对象是属于资本性还是成本性支出,造成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部分资产费用化。
(二)账实不符
1.价值记载不准确
国有企业一般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实物存放地点较为分散,加之存在保管不善因素,或者发生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后实物资产已毁损灭失,而使用保管部门未及时履行报废手续,形成有账无物的情况。在项目储备时未准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成本性支出,造成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资产在财务入账时计入成本性支出,没有与实物资产对应的固定资产卡片和台账,形成有物无账的情况。因为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所对应折旧年限不同,甚至差别较大,一旦分类错误,每月计提的折旧金额便不准确,从而影响到企业所得税和净利润,并且由于分类错误其预计使用年限与实际使用年限偏差较大,可能导致实物资产已无法使用时而账面剩余可使用年限较长。
2.卡片信息不准确
固定资产卡片通常应记载固定资产编码、资产名称、资产分类、资本化日期、资产状态、期初期末原值、期初期末净值、累计折旧、资产存放(坐落)地点、折旧成本中心、设备编码等。对于资产价值方面的信息财务比较容易掌握并及时更新数据,但资产分类需要前端业务部门根据资产的具体使用性质和功能进行划分,使用保管部门在实物资产调拨、退役、报废等事项发生后未及时履行相关手续和系统维护工作,造成固定资产实际的使用保管人、折旧成本中心、资产状态、存放地点等与系统载明信息不一致,这种信息不对称使资产管理人员和领导层无法了解到最真实的固定资产情况,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投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
3.盘点工作落实不到位
实地盘点是管理固定资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部分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一年只进行一次盘点,而且采用抽盘的方式。更有甚者为应付年报审计或者上级单位检查,不认真组织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进行现场盘点,仅以固定资产台账为基础在盘点表上签字确认,这种盘点方式不能核实实物资产是否尚在,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账实不符。
4.在建工程转资不及时
国有企业部分在建工程项目大,建设期比较长,项目建设过程可能因各种原因进度滞后,在达到可使用状态后建设部门迟迟不组织验收,也不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供暂转固的相关资料,致使实物资产已投运,账面未在固定资产核算,资本化日期滞后,少计提折旧的情况。
(三)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一是现代设备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部分初始投资的固定资产不再适用便退役转入库房保管,未能使其充分发挥价值;二是由于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保养和检修,在可能缩短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同时增加维修成本;三是需求部门的采购计划和执行时常大于实际需求量,购置后超需求部分未投入使用,成为闲置资产,既未创造价值且占用了大量资金;四是老旧设备、淘汰设备未进行报废处置或者对外转让,留存库房形成低效无效资产。
(四)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不高
将信息化与固定资产管理有机结合能够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使管理活动更具针对性。比如,通过财务管理系统与前端设备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实时传输与共享,可以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例如是否发生过故障、基本运行状态是否良好、具体检修或者维修时间等。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已应用了类似ERP系统的先进管理软件,由于所处行业的特殊性,为了从多维度、多视角、多途径掌握固定资产情况,单纯的ERP系统不能完全满足该需求,一般需与其他管理系统相互链接贯通,但在系统兼容、数据接口、数据稽核、数据集成与共享方面存在问题,对信息化系统建设形成一定阻碍。
(五)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不规范
部分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且运行年限已久,有的无法正常使用,有的实物甚至毁损遗失,加之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报废管理比较严格,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大小设置了相应的审批权限,由于审批流程冗长,存在未履行或未及时履行报废审批相关手续便进行处置的情况,也有报废资产在价值回收处置过程中未经专业机构评估价值,以低于市场价格残值回收,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四、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项目储备管理
一是需求部门结合固定资产运行情况和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储备计划,相关审查部门严格审核新增固定资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二是完善更新替换固定资产的依据,公司内部检修部门定期开展设备检修和资产性能评估工作,尽可能形成检修管理台账,对存在安全生产隐患、性能低下的设备加以备注,并交于固定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为固定资产项目储备提供参考依据;相关业务部门对拟被更新替换的固定资产出具技术鉴定报告,准确评估是否具有继续使用价值,测算后续维修成本与更新替换资本性支出。三是前端业务部门深入学习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准确判断资本性和成本性支出,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核算的前置工作。
(二)夯实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工作
首先,提高固定资产卡片准确性。固定资产使用保管部门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目录和实物资产功能准确判断资产类别,实物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加强建卡审核。后续使用管理过程中涉及的调拨、退役拆除、报废、技改等变动,使用保管部门及时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并进行信息维护,同时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定期稽核数据,对不一致的情况立即要求相关部门完善和整改。
其次,部门协同确保转资及时性。对达到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建管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现场盘点,形成完整、准确、详细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明细,并交于财务部门办理入账。由于财务部门不易掌握在建工程实施进度,不能很好的督促建管部门办理转资工作,因此需建管部门按照施工计划开展建设工作,并及时反馈在建工程进度情况。对达到可使用状态,但迟迟不办理转资的情况,应严肃问责和予以考核。
最后,落实盘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清查机制,实物资产管理部门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全面固定资产盘点,出具清查盘点报告,对盘盈、盘亏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及原因分析,总结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为后续改进提供借鉴。在盘点过程中发现由于保管不善等人为原因造成固定资产盘亏、毁损、随意调拨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二是完善基础台账管理,使用保管部门从固定资产入司起,应将固定资产的类别、技术参数、使用保管人员、坐落地点、生产厂家等做好设备台账登记,后续该固定资产相关的任何变动都及时进行数据维护;财务部门根据使用保管部门提供的资产信息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及台账,并每月稽核双边数据是否一致,存在不一致的及时核实并修改。三是借助信息化系统辅助盘点工作,每项固定资产赋予带芯片的二维码标签,内置芯片可同步固定资产相关管理系统数据,盘点时通过扫码即可核查实物资产与设备台账和资产台账是否相符。四是相关部门加强协作,使用保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共同参与盘点,审计部門严格履行职责,监督盘点过程,防止盘点工作流于形式。
(三)逐步实施全寿命周期管理
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从固定资产入司至报废,在整个纵向时间上进行全面的管理,会把固定资产的所有信息记录存档,固定资产相关管理人员可随时获取管理现状等信息,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为更好的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做到:一是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例如赋予每项固定资产五码(包括项目编码、物料编码、资产编码、设备编码、实物ID),并将带有FRID的码贴附或悬挂在固定资产上,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系统进行任何信息的变动将同步更新到二维码,通过五码便可追溯该资产的所有详细信息,二是树立全员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除财务部门外,物资部门、工程建设部门、运维检修部门、生产业务部门、信息通信部门都需要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中来。
(四)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
一是根据资产结构、业务流程、行业特质、精益化管理程度等实际情况,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嵌入到ERP系统中,并在ERP系统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根据管理需求自开发功能代码,提升管理精度和深度,并可与不同性质或类别的设备管理系统建立映射关系,实现数据实时同步和共享;二是梳理制定通用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标准,规定固定资产代码体系以及固定资产记录信息标准,明确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的细度标准,建立设备技术对象类型与固定资产分类、细分类之间的映射关系。三是建立统一标准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运维业务流程,建立基建技改项目管理、实物资产前端与固定资产财务后端管理的业财协同和数据集成,实现资产与设备联动,确保账卡物在动态上保持一致。
(五)多措并举盘活存量资产
一是定期检修并评估固定资产运行状况(由公司内设专业部门或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提出并拟定大修、技改计划,对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的资产进行性能、功能方面的提升,延长可使用年限,既能减低安全生产风险,还能充分发挥资产的效力。二是对于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可以对外出租;根据生产管理等需要可转换固定资产性质或用途,例如可对闲置房产进行升级改造,转化为办公场所、职工住房、生产用房等。长期不使用或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固定资产可对外转让。业务类型和资产类别上具有相似性,设备通用性较强,可建立线上固定资产库房,进行系统内调拨,亦或是搭建线上交易平台,各个公司将供需情况上架到平台,最大程度上内部消化,既可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也可将资金保留在国有企业系统内部,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具有双重效应。三是对于淘汰设备、无修护和利用价值的陈旧设备进行报废处置,有利于降低运维和保管成本,降低生产运营安全风险。
(六)加强报废处置管理
首先,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业鉴定人员对拟报废资产开展技术鉴定工作,鉴定人员从功能性、实用性等方面做出专业判断并出具报废技术鉴定报告,其次,使用保管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履行报废审批程序,切勿因审批流程繁琐而打“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算盘,尤其是提前报废、单项资产大金额报废、车辆报废方面。再次,财务部门账务处理前必须仔细审核报废资料和程序的完整性、合规性,守住最后一道防线。最后,物资部门及时开展固定资产残值回收工作,应该做到每项报废资产与处置金额对应,避免众多资产混杂打包,制造侵占国有资产的可能性。
五、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浪潮下,国有企业要想稳固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地位,需要适时转变管理理念,强化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综合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最大程度发挥企业资源的效力,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和收益率,建立并逐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长效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充分创造经济效益,奠定国有企业良好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于千贺.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21 (23):164-166.
[2]官晨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1 (19):120-122.
[3]孙娴娴.浅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商论,2020 (21):105-107.
[4]赵君.浅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 (12):148-149.
[5]徐雅妮.浅谈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J].商讯,2021 (30):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