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妍
受政策刺激充电桩板块景气度提升,行业利润逐步兑现,尤其大功率桩相关企业会受益。
作为渗透率加速的一环,充电桩赛道景气向上带来了估值的提升空间,而需求的加速爆发让业绩前景更为绚烂,赛道有望实现“戴维斯双击”。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发展,密集出台了多项交换电设备设施相关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尤其本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再从二级市场走势看,此前赛道经历一轮凌厉上攻后出现回调。不过,今年4、5月份行业政策持续加码,一季度公司业绩超预期,当前可能只是行业业绩起飞的起点,目前布局充电桩板块仍然是适宜的区间。
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而本周发布的《意见》,提出加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下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应局限在农村。下沉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接纳尚处于初期阶段,只有适度超前建设公共充电桩,才能打消里程焦虑并释放这些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据中汽协数据,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2022年共完成销售265.98万辆,同比增长87%,贡献率接近40%。我国充电桩保有量高速增长,但是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
数据进一步显示,2017年-2022年,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从21.4万个增长到179.7万个,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从23.2万个增长到341.3万个,CAGR分别为53.1%、71.2%。预计2023年私人充电桩和公共充电桩的增量为340.0万台和97.5万台,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但目前大部分公共充电桩都集中在发达沿海地区以及内陆地区的一二线城市。从这层意义上看,政策指引无疑也为充电桩板块推开了一扇新门。
从技术层面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通过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实现补能。根据不同充电技术分类可以分为直流桩和交流桩。前者俗称“快充”,后者俗称“慢充”。
充电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补能方式,要与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相匹配,充电便利性和缩短充电时长是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痛点之一。因此,高压快速充电桩建设的加速是产业趋势。
而数据层面也提示“加速”迫在眉睫。2023年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3.6万辆,销售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并且逐渐显现阶段性瓶颈,而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足20%。
但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310万辆,然而2022年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179.75万台,桩车比仅为1:7.28,公共充电桩弥合市场需求亟待解决。从一季度看,全国新增公共充电桩约16.1万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而充电桩的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为:上游充电桩设备零部件制造商,包括充电模块继电器、接触器、监控计量设备、充电枪、充电线缆、主控制器、通信模块及其他零部件;中游充电桩及其他充电设备制造商;下游运营服务及终端。
具体说来,上游的元器件壁垒低,厂商较多,行业内卷严重;其中的充电模块是充电桩的“心脏”,占充电桩成本比例近50%;下游要求资金量大、回报周期长,市场集中度较高。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下游前五位分别是星星快充、云快充、特来电、小桔充电和国家电网,行业基本處于全面亏损。
目前海内外国家政策从顶层设计也在积极推动快充技术发展,未来快充桩占比有望逐步提高。要强调的是,高压快充技术是目前车企实现快充的主流选择。2022年新能源轿车和SUV零售销量TOP10车型中,绝大部分支持快充,最大快充功率很多已超过100kW。所以我国高功率快充桩需求旺盛,大功率桩相关企业会受益。
从一季报也能看出,整桩的盛弘股份、绿能慧充,模块的通合科技以及枪线的永贵电器等公司,业绩增速超行业整体。
今年开年充电桩有一波上攻行情,Wind显示,从1月3日到2月15日,充电桩指数上涨28.20%,后因外部因素导致板块出现深度回调。截至5月18日,充电桩PE(TTM)33.57%,赛道估值调整后或存机会,当前行业有可能处于产业趋势的景气度加速阶段。
受限于美国政府新政,国内外公司均承压。但从目前产业链反馈看,美国的充电桩行业仍需要中国供应链。因此国内企业参与美国市场的策略包括:由国内整桩厂打包全部零部件,集中出口至美国组装;或在美国建厂加工生产。
目前,海外市场需求旺盛是近几年的确定性事件。美国市场根据政策规划,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000亿元,从Chargepoint、BlinkCharging、EVgo等多家充电桩公司的业务数据可以验证产业趋势。
其影响的是远期天花板,但近期而言,除了炬华科技和道通科技有美国业务,其他还未过多触及。而欧洲市场根据政策指引,保守估计,2025年及以前乘用车公桩总需求约160亿元,卡车公桩总需求200亿元,测算未来3-4年欧洲充电桩需求复合增速有望增加达50%。
数据来源:Wind
今年一二季度海外处于产品验证及订单开拓的关键节点,预计二季度以后有望逐步有大规模订单落地,收入确认有望从三季度起开始大规模放量。
国内方面,从投入上看,除国网南网体系外,中石油为代表的央企、地方国企以及城投公司大力布局充电站。同时,车企积极布局自身的大功率直流快充站,增加用户充电的便捷性。因此,多家充电桩企业营收实现超100%的增长,远超市场预期。
以盛弘股份为例,23Q1充电桩收入1.55亿元超预期,公司整体净利润0.62亿元,净利率13.9%,充电桩毛利率35%左右,环比22Q4持平。公司充电桩超预期主要是由于国内订单比预期要好,公司客户结构和市场结构相对稳定从而季节性较弱。预计下半年公司海外占比将会提升至20%-30%,欧洲为主,美国UL认证预计6月落地。
另一家公司绿能慧充,23Q1充电桩收入8840万元超预期,净利润277万元,净利率3.1%,毛利率25%-30%。预计Q2海外占比将会持续提升,全年海外占比10%,主要发往欧洲、东南亚等国,澳洲已送样机,年内有望突破。数据突飞猛进的是永贵电器,23Q1充电枪线收入6500万元,同比增加117%,其中直流枪线约4000万元,同比接近翻两番。(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