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双方就中乌关系和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习近平指出,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我们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
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这是俄乌战事发生以来两国元首的首次通话,双方就中乌关系和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这一消息迅速吸引国际媒体高度关注,“中方将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登上多家外媒的头條。
从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到两国领导人通话,中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问题上有立场,有思路,还有行动。元首外交将打开通道,营造气氛,指引方向。
既不隔岸观火,也不拱火浇油,更不趁机牟利
习近平指出,中乌关系走过31年发展历程,达到战略伙伴关系水平,为两国各自发展振兴提供了助力。我赞赏泽连斯基总统多次表示重视发展中乌关系和对华合作,感谢乌方去年为中国公民撤离提供大力协助。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乌关系的政治基础。双方要着眼未来,坚持从长远角度看待和谋划两国关系,延续双方相互尊重、真诚相待的传统,推动中乌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中方发展中乌关系的意愿是一贯的、明确的。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愿同乌方一道,把两国互利合作向前推进。
习近平指出,乌克兰危机复杂演变,对国际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我相继提出了“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中方还在此基础上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我们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中方所作所为光明正大。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核战争没有赢家。对待核问题,有关各方都应该保持冷静克制,真正从自身和全人类的前途命运着眼,共同管控好危机。现在各方理性的思考和声音在增加,应该抓住契机,为危机的政治解决积累有利条件。希望各方从乌克兰危机中深刻反思,通过对话,共同寻求欧洲长治久安之道。中方将坚持劝和促谈,为尽快止战停火、恢复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中方将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深入沟通。中方已向乌方提供了多批人道主义援助,愿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泽连斯基祝贺习近平主席再次当选,赞赏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相信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将成功应对各种挑战,持续向前发展。中方在国际事务中秉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巨大影响力。乌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希望同中方开展全面合作,开启乌中关系的新篇章,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泽连斯基表达了对当前乌克兰危机的看法,感谢中方为乌克兰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欢迎中方为恢复和平、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危机发挥重要作用。
随后,多国就中乌领导人通话表态。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俄注意到中国准备建立谈判进程,俄方原则立场与中方立场文件有着广泛的一致性。但她同时批评乌克兰缺乏真诚谈判的意愿。俄连塔网引述俄国家杜马议员德米特里·诺维科夫的话称,中国明白乌克兰冲突是现代世界复杂问题的一部分,要全面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应该对与冲突各方的对话持开放态度。因此中国领导人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后与泽连斯基的通话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称,美国欢迎中乌领导人通话,“这是一件好事”,但这是否在通往和平的进程上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我们还不清楚”。
法新社称,法国总统府一名官员表示,法国“鼓励所有对话”,以促进冲突的解决,这符合国际法和乌克兰的根本利益,也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北京期间传递的信息。
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仍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在中乌领导人的通话中,中方重申将坚持“劝和促谈”的核心立场。值得关注的是,中方释放出一个重要的信息增量:“中方将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深入沟通。”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与欧亚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万青松表示,派特别代表赴乌标志着中方进一步也是真正意义上把劝和促谈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这是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关键性的一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陈宇分析称,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一年多,两国在战场上进入相对僵持、平衡的状态,欧洲的“疲惫感”也在上升。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进入今年下半年后,各方坐下来谈的可能性在提高。中方在此节点上强调劝和促谈,作出更大努力,时间上正当其时。诸多国家和不少政要学者也已发出和平的声音。例如,巴西总统卢拉提出要建立一个“和平俱乐部”,帮助俄乌冲突通过谈判方式和平解决。
陈宇进一步分析称,接下来中方可能在两个方向上努力:一方面,利用中方能和有关各方都进行对话、接触的这样一个比较“超然”的地位,以及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劝和促谈、寻找共识发挥外交上的作用。同时,也为未来有可能进行的谈判对话提供更多实质性帮助。另一方面,在未来俄乌冲突解决过程中,中方也可以发挥更多建设性作用。例如,向包括乌克兰在内的相关方提供人道主义支持,以及战后重建等方面的帮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各方关于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理性思考和声音在增加,但目前战场上的俄乌双方仍处于军事资源累积的阶段,双方难以作出较大妥协,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仍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中乌元首通话,再次击碎三大谬论
乌克兰危机延宕一年有余,随着各国政治狂热渐退,更多理性思考涌现,人们正在看清谁是真善、谁是伪圣。中乌领导人通话,再次击碎了关于中国的三大谬论。
谬论一: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不公正
乌克兰危机爆发伊始,美国一些人就拿中俄关系说事,批评中国不愿谴责俄罗斯“入侵”。前不久中国领导人访俄,美国又称中国一味挺俄,立场不公正。此次中乌领导人通话后,马上有人质疑,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是否调整转向?中国到底站在哪一边?发出这些谬论和质疑的人,恐怕陷入了“非此即彼”的狭隘思维。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都反对单边霸权、主张多极化,对国际公平正義身负特殊责任。中俄关系发展得好,绝对是世界的正能量、正资产。在乌克兰危机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没有买美西方的账。
中国和乌克兰也是战略伙伴。建交31年来,两国关系也一直在往前走。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向乌克兰提供多批人道救援物资,给乌克兰人民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两国交流合作虽然受到战事冲击,但没有断线,优势互补的基础和潜力始终存在。正如中方在此次通话中表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愿同乌方一道,把两国互利合作向前推进。
谬论二:中国对战事久拖不决负有责任
美西方一些人称,只有中国能说动俄罗斯,只要中国要求普京收手,冲突就能立即停止,以此对中国搞“道德绑架”。这是典型的甩锅推责、转移矛盾。
中国既不是危机制造者,也不是冲突当事方,危机各方的恩怨纠葛同中国没有关系,中国也从未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升级冲突,连间接参与都没有。尽管如此,中国还是出于善意和良知为和平发声、为和谈尽力,所作所为光明正大。
不久前,中国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是主要大国中唯一一个系统提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立场的国家。此次通话中,中方宣布将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深入沟通。乌方也表示,欢迎中方为恢复和平、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危机发挥重要作用。历史上看,冲突最后都需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中国走的显然是正道。
与此同时,美国虽然嘴上支持外交解决,却一直在阻碍和谈,推高冲突和核战争风险。战事一年多来,一旦和谈出现进展苗头,美国军援就会“及时赶到”,不断把乌克兰诱入战争黑洞。美国与乌克兰的关系,已经沦为美国出钱供武、乌克兰人付出生命的“等价”交换。
解铃还须系铃人。乌克兰危机表面上是俄乌冲突,实质上是俄美矛盾。俄罗斯的诉求是北约停止东扩,不在乌克兰驻军、不再部署导弹,要的是更加安全的周边环境。这些只有美国和北约才能提供答案。
谬论三:“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
乌克兰危机中,美国对中国设下最险恶的话语陷阱莫过于刻意扭曲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的性质,叫嚣“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为美国“以台制华”制造借口。明眼人都清楚,所谓“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与其说是预言,不如说是阴谋。美国的真实意图就是要把危机引向台海,将北约引入亚太。
近年来,美国口口声声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却处处在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美国不断升级美台实质性交往,对台售武由防御型向进攻型升级,美国军人已在台湾出没,美国国会密集通过涉台恶法,众院甚至搞军棋推演模拟台海冲突。凡此种种,就是要把台湾重新打造成一个“地位未定”的政治实体,纵容“台独”分裂势力一步步挑战中方红线。
美国在乌克兰问题和台湾问题上的话术不是混淆视听就是颠倒因果,把自身责任撇得一干二净。明明是美国为首的北约极限挤压俄罗斯生存空间,却装作无辜受害者骗取同情;明明是美国不断在台海挑衅玩火,却指责中国“越来越具侵略性”。这些都是美国为了对中俄遏制打压“师出有名”而使出的认知战手段。
众所周知,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白无误地要求“将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这是对台湾属于中国的国际法确认。既然美国自诩捍卫国际秩序的“标杆”,就应该带头遵守《波茨坦公告》与《开罗宣言》,与“台独”势力划清界限,而不是一方面要求尊重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又明目张胆践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一方面胁迫中国不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另一方面却源源不断向乌克兰和台湾提供武器。
今年以来,中国外交全面发力,捷报频传。从访俄再续老友情谊到中欧关系迎来“小阳春”,从引领中东“和解潮”到扩大发展中国家朋友圈,这次挺身而出斡旋危机的还是中国,再次证明了中国外交的判断力、公信力、执行力。中国始终行大道、利天下、得人心,自然立得住、行得稳、走得远,期待中国为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更多信心、智慧和力量。
(新华网2023.4.26、环球网2023.4.2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