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政策演进历程

2023-05-30 13:06高勇
教育文化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党的领导支部

高勇

摘 要:

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经历了曲折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基层组织体系雏形初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着力搭建党的基层组织架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突出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快完善“覆盖全面、功能健全”的基层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夯实管党治党基础。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组织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体系;基层党组织建设;政策演进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3)02-0070-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3.02.009

党的组织体系就像人体系统,好的组织体系就是一个神形俱佳、气血旺盛、体魄强健的“生命体”。党的组织体系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三个子体系构成。如果把中央组织比喻为党的组织体系的大脑和中枢,基层组织就是神经末梢。在中共党史中,基层党组织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再到全面覆盖,神经末梢作用得以充分激发。可以说,经过百余年探索和实践,我们党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需要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之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基层组织体系雏形初现

为加强对工人阶级的领导,1921年8月11日,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并在北京、长沙、广州等地设立分部。各部组织工人进夜校,宣传党的思想主张,唤起他们的革命意识。正是这些基层党组织巩固了党在工人阶级中的组织基础。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1]。中共四大决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扩大党员数量,并确定支部为党的基本组织。支部的工作重点是宣传动员工人阶级,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中共四大通过的党章进一步明晰了支部和小组的界限:党员3人以上可以成立支部,支部人数过多时可分为若干小组。1927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中共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对党章进行修改,将党的组织分为五级,分别为党的中央机关、省的组织、市及县的组织、区的组织和党的支部,其中“支部是党与群众直接发生关系的组织”[2]。同年9月,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中领导了“三湾改编”,首创“支部建在连上”的做法,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此后,党逐步确立了党小组建在班排、党支部建在连队、党委建在营团的制度原则。1938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四个服从”是民主集中制的核心内容,是党内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有力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党内团结统一。在此基础上,党的基层组织得到极大发展:据统计,1921年至1949年,党员数量从50多名发展至448.8万名,全国党的基层组织数量达19.5万个[3]。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着力搭建党的基层组织架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由夺取政权转向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全面领导型的组织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整合全社会资源,共同建设新中国。1950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1951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这两个文件的主要任务都是把分布在各地、各行业的党员和党组织系统有效管理起来。据统计,1952年,全国500人以上的工矿企业和专科以上的学校都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4]。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神经末梢作用日益凸显。1956年,在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对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作出新的调整,使体系更精细高效。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按党员数量将基层组织分为三类:超过100人的可成立党的委员会,下设若干个总支部或者支部;超过50人的可成立总支部委员会,下设若干个支部;不足50人的成立支部委员会。这一清晰明了的基层组织架构,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并一直沿用至今。基层组织架构搭建之后,就需要明确基层组织的作用,以实现党的全面领导。1960年9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强调发挥连队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针对就业人口最为集中的国营企业,1961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要求在国营工业企业中实行党委全面统一领导,企业内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党委讨论决定。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是这一时期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最大特色。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突出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按照邓小平提出的“党的领导有效,党的领导得力”的新要求,党中央以制度建设为导向,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逐步恢复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1978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明确提出,“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82年,《全國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再次强调,“农村基层组织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前进的核心、战斗堡垒”[5]。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解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问题日益迫切。中共十三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重大政治论断,是党的领导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1990年7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将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调整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个调整在保障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基础上,扩大了校长的行政管理权力。1994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内容就是逐步完善企业领导制度,最终目标是改进和加强党的工作。同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明晰了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并提出:党支部加强对村委会的领导,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这些新举措表明,在高校、企业、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既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还要支持校长、厂长、村长在职责范围内行使职权。为了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在进城务工人员、新社会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是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强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快完善“覆盖全面、功能健全”的基层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夯实管党治党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迎来新挑战,主要体现在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不完全匹配,主要问题是部分基层组织建设弱化、虚化、边缘化,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还有不少“中梗阻”[6]。在国企,存在党的领导往下延伸层层递减问题;在高校,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中小学、医院、科研院所,党的领导还未落地落实;很多社会组织仍是党建工作“盲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夯实管党治党基础,特别要有一个覆盖全面、功能健全的基层党组织体系。”[7]2018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6]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目标。这一时期,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充分激活组织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其中一条主线就是充分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通过党内集中教育,落实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创新“政治生日”、主题党日等活动;引导党员立足工作岗位,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内集中教育让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组织力大幅提升。

(二)聚焦农村、国企、学校党组织,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

2019年起,《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等相继颁布施行,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供了重要制度保证。在中小学校,推行书记、校长“一肩挑”,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学校配备专职副书记;在农村,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配齐乡镇抓党建的专职副书记;在国有企业,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配备专职副书记;在高校,高校党委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推行向民办高校选派党组织书记。

(三)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要求:规模较大、跨区域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商业街区,为期半年以上的工程、工作项目等,符合条件的应当成立党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单位,应与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单位成立联合党支部。此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党支部还承担一项重要任务,即引导和监督企业、社会组织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执业,诚信从业。

党的百年探索与实践告诉我们,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夯实党的执政之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就铸了魂、扎了根。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更加注重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强化政治统领,优化政策设计,推进实践发展,不断开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一九二一—一九二五)[G].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93.

[2]中央檔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三册(一九二七)[G].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50.

[3]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最新党内统计数据发布[EB/OL].(2019-07-01)[2022-07-30].http://china.cnr.cn.

[4]杨晓慧.中国70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9(10):1-8.

[5]袁为海.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历程及其启示[J].学理论,2021(3):70-72.

[6]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8-09-17)[2022-07-30].https://www.12371.cn/2018/09/17/ARTI1537150840597467.shtml.

[7]霍小光.把革命老区发展时刻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侧记[EB/OL].(2015-02-17)[2022-07-3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216/c70731-26577307.html?isappinstalled=0.

The Policy Evolution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GAO Yong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iyang, Guizhou, China, 550001)

Abstract: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has undergone uneven exploration for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as follows: In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 the rudiments of the Party'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system appeared;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efforts were made to build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 focus wa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arty'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al system. And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main task is to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for Party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by more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with comprehensive coverage and sound functions. We can draw valuable experience of the Party's striving, namely, to constantly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system in light of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tasks.

Key words:

the Party'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arty'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policy evolution

(责任编辑:郭 芸 梁昱坤)

作者简介:

高 勇,男,四川合江人,贵州理工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党的领导支部
坚持党的领导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