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教学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对器乐的认知能力,还能提升其审美素养,进而促使其身心全面发展。普通高校开设器乐教育专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器乐理论知识后自行练习器乐,进而对音乐艺术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感悟艺术,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庞迪蓉所著《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与实践研究》(2018年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的内容正是围绕民族器乐教学改革而展开论述的。
作者希望通过撰写此书,对高校民族器乐的教学有所助益。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构建民族器乐教学体系,促进教学信息的传播,则是我们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该书共有六章,前四章为民族器乐基本知识、高校民族器乐教育与教学、高校民族器乐理论教学研究、高校民族器乐的教学改革探究,作者在最后两章专门讲了高校民族器乐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高校民族器乐的表演教学与实践,并就信息时代和新媒体时代民族器乐教学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建议。在笔者看来,新媒体时代民族器乐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传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新媒体时代,课堂教学变化最大的就是多媒体技术进入了课堂,使学生能够通过音频、视频、图画直观感受到民族器乐文化的内涵。教师利用视频教学资源,从而在课堂中构建“沉浸式”教学模式,继而形成优良的教学氛围,使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更多。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微信、QQ等新媒体构建课外交流平台,加强教学资源的传播,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要全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在民族音乐创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了解音乐创作的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而教师可以借助视频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所见所闻,对民族器乐相关知识展开分析,并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创新,鼓励学生在媒体平台开展音乐创作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学校要为教学构建技术环境。信息时代,学校应该注重技术环境的构建,多与企业、政府沟通交流,并与企业、政府联合培养音乐人才。教师要尝试将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民族器乐教学充分融合,借助新媒体技术加强对学生演奏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以应用于教学中;为加强多媒体技术在民族器乐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学校还要引进科学技术设备,以推动多媒体技术和民族器乐教育教学环境的充分融合;教师要及时了解课堂教学设备的情况,并结合民族器乐教学的需要,引入更多的信息设备;教师还可以专门构建民族器乐网上的创作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创作的作品,并借助平台与教师展开交流。
三是音乐教育要促进视觉传播和听觉传播之间的有效结合。要不断加强民族器乐文化在现实社会中的渗透,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和弘扬民族音乐作品。学生应积极主动了解当前先进的技术知识,能够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中自觉学习民族器乐,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例如,有的学校在校内专门建立了关于民族器乐的知识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创作的作品,外界人士在进入平台后可以点评学生的作品,并给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改进和成长。这种做法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還能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帮助学生发布更多的作品,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与创新。随着科技化的教育环境的构建,给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氛围,并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地展示于广大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更简单、直观地掌握器乐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的来看,《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与实践研究》一书内容详实,作者论述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并针对高校民族器乐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出了改革建议,这对新媒体时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阳/泰国大学玛哈沙拉堪大学在读博士,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