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算法下短视频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探究

2023-05-30 10:48张蕾
新闻爱好者 2023年2期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议程设置算法

张蕾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短视频新闻提供了技术支持,公众逐渐汇集到移动端,碎片化视听需求逐渐增多。诸多新闻媒体也逐渐重视短视频新闻发展,开启矩阵传播新模式,但同时也将新闻事件带到了讨论的平台,赋予公众参与新闻事件的权利。基于短视频平台不可缺少的一环即智能算法,具体分析短视频新闻议程设置的重点、形态及智能算法对其议程设置的影响,亦对应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理论,探究出短视频新闻传播中的受众和媒介间的权利与认知关系,以期为短视频新闻传播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算法;议程设置

智媒时代,受众被置于数字世界,智能算法通过学习、判断和决策解决了海量信息的适配危机。短视频作为当下新闻内容的重要传播载体,重绘了人们头脑中的图画和外在的世界,重塑了媒体生态,议程设置迎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一、主题与内容:短视频新闻的议程设置重点

沃尔特·李普曼开创了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他描绘的议程设置是一个过程,通过它,某个新闻论题被大众传播、公众和政治精英赋予优先的关注。[1]后来议程设置的许多研究比较注重实践性,普遍转到了改进对传媒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的测量,进一步印证了媒介议程在舆论与宣传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就短视频新闻而言,其在传播过程中引导受众“想什么”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为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议程设置的重点在于对主题与内容的全面创新。新闻的传播介质经历了纸媒到广播,再到互联网的升级,主流的信息分发方式经历了从订阅到搜索,再到算法推荐的升级,新闻内容从文图至视频,再到短视频。[2]不仅传播方式与信息分发方式发生了变化,由研判用户行为带来的对于新闻主题、叙事方式的探索也变得越发重要,直接影響了新闻议题的传播效果。从传统新闻的基本要素来看,如果用一段视频新闻呈现出完整的新闻六要素,以新闻记者或主持人进行播报的方式叙事,配以画面信息,时长在1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就可称短视频新闻。但是打开短视频新闻,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15秒内的新闻比比皆是,大部分的短视频新闻时长不超过1分钟,但主题与内容明了清晰,短小精悍。

从主题与内容设置来看,短视频新闻主题多样而凝练,涵盖国际新闻、国家大事、民生新闻等,如《新华社》抖音号2022年2月5日一则新闻《中国队首金到手》,配以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混合团体接力项目赛场激动人心的欢呼、拥抱的动图视频,新闻主题显而易见。短视频新闻叙事视角和传统视频新闻也不尽相同,叙述者多站在新闻事件之外,用事件观察者的视角叙述事件,区别于大部分传统媒体视频新闻叙述者的在场感。《人民日报》抖音号2021年10月22日“这个敬礼,值得我们每个人的敬意!为你点赞,救火英雄谢晓晖”,新闻事件主人公谢晓晖自述自己在十几年前因救一场大火被烧伤,配以字幕、音乐,英雄身体特写、积极生活、康复治疗及如今投身公益等细节画面。播音员与记者无需出场,以新闻当事人而非镜头拍摄者的话语进行叙事,对于受众来说,新闻事实更加直观,极富感染力;叙事时空方面,更加强调空间,叙事的时间安排非常灵活,重复、慢动作等传统视频新闻中一般不会出现的叙事处理方式,在短视频新闻中也可以适时应用。《钱江视频》抖音号2021年10月22日的一则短视频新闻《交警雨中吹哨逆行,为车上的孕妇跑出生命通道》,画面场景是身穿荧光黄制服的交警奔跑着为一辆私家车引路,吹哨子让其他车辆靠边,场景看似单一,但交警向前方奔跑的动作被放慢处理,配上音乐,为生命让道的新闻主题,以及新闻主体——中国好警察的正面形象越发让人动容。

总体而言,短视频新闻区别于传统视频新闻,也因其身处智能算法程序平台矩阵之中,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更加注重呈现细节,主要呈现场景空间中的局部、人物面部和上身动作,在设置标题、视频片段选取强调事件或新闻人物的典型性,用幽默风趣的方式、网络流行语及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更加主动地去贴合受众的认知,用更加有温度和力量的画面感染受众,进而影响公众议程。

二、聚焦与分发:短视频新闻的议程设置新形态

智媒时代,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主导地位迎来了新的挑战。短视频新闻传播着眼于内容和叙事的创新传播,在整体内容需求市场和个性内容需求市场,传统人工编辑与依托社交链传播的关系型分发承担着“压舱石”和满足个性需求的亲密角色[3],和许多内容平台及分发平台也都有合作,尤其在分发平台上比较依赖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社交媒体产品,在流量共享的基础上加强了用户黏性,兼顾了即时传播、社交传播的双重属性,在聚焦力度和发布速度上都已超过传统媒体的单平台发布。短视频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新形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窥一斑:

(一)短视频新闻聚焦效应凸显,重构媒介议程框架

智能互联新时代的到来,诸多传统媒体入驻短视频平台,全国超半数党报开通了抖音号,实现跨屏合作,扩大了议题选择与影响范围,改变了传统媒介议程框架,也影响着公众议程与政府政策议程。

在媒体把关中,一般认为传播主体具有设置媒体议程的权限,新闻选择是媒体从业者的职业行为,并具有一定的组织性,贯穿于新闻生产的全流程。而短视频新闻传播的途径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传播主体和受众的角色交互融合,信息传播模式已经由传统媒体的单向模式变成了复杂交错的新模式,并且智能化趋势明显。在短视频新闻议程设置中,媒体的议题内容会受到“算法”的制约,大众媒体的迭代转型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从以“价值规范”为主导的新闻选择机制向以“智能算法”为主导的信息筛选机制的转型,媒介议程框架被重构。

短视频新闻基于算法模型和大数据分析判断,以丰富的新闻资源进行自动化生产创作,同时能够基于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分发与推荐,议程设置更加以受众为中心,使得内容和用户高度适配,定制化、差异化传播逐渐成为现实。议程设置框架中因智能算法的参与,短视频新闻极易在一些热点新闻、爆款新闻中密集出现在受众视野,甚至引领受众关注重要新闻,并为新闻传播搭建起立体化矩阵,聚焦效应越发凸显,改变了公众的集体记忆。

(二)短视频新闻编辑与智能算法交相协作,提升议程混融效能

传统新闻编辑进行议题策划与内容精选,人力成本较高,分发的效率也较低,相较而言,智能算法可以实现高速过滤、筛选、匹配,优化新闻传播的内容生产与分发,短视频新闻编辑与智能算法的交相协作可以有效提升议程混融效能。

从技术角度看,当下智能算法仍将长期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所谓弱人工智能即指可以执行人类为其事先设定任务的人工智能,具有认知意识和自主性的智能体,包括自然语言理解、自动驾驶、虹膜识别、机器视觉等[4]。也就是说,智能算法因自身的局限性需要人工进行加工和价值判断,重视人工编辑其实质就是重视人的主体性,人机交相协作才是目前新闻采编实践中保证深层价值关怀行之有效的路径,也能够有效避免内容同质化、信息茧房等问题。从媒介主体角度来看,媒介借助各种新技术、推进机器学习,开展新闻的议程设置也变得更加高效。人工编辑与智能算法的协作,其实质就是短视频新闻的议程混融,变革了价值创造流程,媒介资源、平台资源的整合与重组更加便捷,围绕特定议题,媒介内部各主体之间能够高效协同,“人工+算法”参与到新闻采编与传播全过程中,能够提高审核精准度和扩大把关覆盖面,提升议程混融效能。

三、认知与互动:智能算法在短视频新闻议程设置中的影响

受众的议程认知与媒介的议程设置具有高度相关性。从媒介传播效果角度来看,传播效果可以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一般认为媒介发布的新闻,其议程设置的着眼点在于传播效果中的认知阶段,也就是最初阶段,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5],但是传播效果是一个循序发生和深化的过程,对于短视频新闻传播来说,受众能够积极参与新闻平台互动,在平台智能算法规则下,认知阶段的效果和态度、行动极有可能会产生联动效应,比如可能出现媒介因受众“想什么”而迎合受众的议程设置。短视频新闻是可以同时存在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新闻传播类型,智能算法在其议题的选定、议题的传播、议程的形成、议程的规范或泛化消解中都可以起到独特的作用,新闻对受众认知、态度及行为的影响交织在一起,从而消解了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中受众以事实为基础的传播范式。

(一)智能算法参与了“环境再构成作业”

短视频新闻报道并不是对事件镜子式的反映,不同的传播主体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方针,而智能算法本身并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但目前来看,它可以通过分析被推荐用户给出的反馈判断报道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取舍,以分众化方式进行“新闻事实”的传播。互联网赋予更多人表达的机会与权利,在当中审视短视频新闻传播,其传播主体多元化,并具有流动性、纪实性、生成性的特征,构筑了舆论场地,早期假定的媒介议程设置→公众议程设置→政策议程设置的构成被重构,在这个舆论场,短视频新闻传播主体报道的“新闻事实”视角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正确还是错误,无疑都会影响受众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与判断。

(二)智能算法凸显出“双刃剑”效果

智能算法依托于计算机的数据分析,数据驱动之下,新闻采编实现了流程的优化升级。就议程设置效果而言,在新闻内容方面,随着计算机深度学习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体现出了强大信息识别、采集、挖掘、加工、分析等能力,比如数据分析,它可以通过定义问题、分析要素、可视化效果图得出结论等流程,拓展新闻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有效提升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在导向需求方面,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无论是作为受众还是传播主体,都很难正视或者说找到应该关注什么、能够关注什么、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因此,短视频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也理应包含对社会认知、态度和行动的全面引导,“人工+智能”的组合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将社会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智能算法在短视频新闻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极大地简化了编辑向公众提供特定信息以及判定其他信息是否值得公众阅读、观看的任务,议程设置效果确实也得到优化,但也出现了算法过分迎合用户喜好的问题,从而造成了用户对公众议题关注的逐渐弱化,被困在窄小的信息圈层之中,也就是说,智能算法之于议程设置的效果并非绝对化。基于算法系统中的把关标准,大多是由程序员、算法工程师事先定义好的,是可编程的,由单一平台根据自身平台的性质进行设计的,而在后台进行设计、操作的智能算法无法让公众与相关督查部门对算法伦理与运行机制进行评估[6],各大平台的算法逻辑也并非相同,互联网监管及预警措施难度增大,因此,算法偏好带来的事实偏差、信息茧房等问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也会不可避免。

如今的传播环境,越来越多的议程由焦点事件引发并由公众广泛关注与讨论后形成舆论,群体性社会事件爆发频率偏高,公众的共识与认同度又相对偏低,媒体紧跟报道,最终“倒逼”媒体重设议程的案例比比皆是。在众声喧哗中媒介如何拥有议程设置主导权就显得尤为重要,值得庆幸的是,短视频在平台算法规则之下,主流媒体在技术上可以保证到达事件中心,并且有机会在新闻媒体及受众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这种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或者说这是以短视频为代表的融合新闻议程设置的新特点、新趋势。

四、结语

现代化进程中,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智能算法作为计算的对象,改变了受传关系,议程设置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议程设置像是挂在墙上的温度计,用以测量社会稳定。”[7]智能算法存在于人与媒介之中,也成為一种特定的媒介,它可以学习与满足人的需求,并告诉人们“想什么”和“怎样想”。理想的短视频新闻传播系统就是在碎片化的议程中将偏见与歧视降到最低程度,算法在特定范围内基本实现技术中立,在有限的可控的范围内具备主导性,也并不削弱人的主导性,助力驱动新闻传播系统的高效智能运行。这也意味着,短视频新闻工作者需有效掌握好议程主导权,从信息根源上进行风险防范,甚至可以制定原则与规则的边界,针对算法可能导致的风险及时纠偏,那么这样的短视频新闻一定会在更接近真相的同时肩负起社会责任,并为受众所真正需要。

[本文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智媒时代短视频对网络舆情的影响与应对研究”(项目编号:2021BXW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E.M.罗杰斯.传播学史[M].殷晓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238.

[2]张佳.短视频内容算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2.

[3]喻国明,耿晓梦.智能算法推荐:工具理性与价值适配——从技术逻辑的人文反思到价值适切的优化之道[J].全球传媒学刊,2018(4).

[4]喻国明,耿晓梦.智能算法推荐:工具理性与价值适配——从技术逻辑的人文反思到价值适切的优化之道[J].全球传媒学刊,2018(4).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5.

[6]匡文波,邓颖.短视频监管与多重把关主体的范式转型:把关理论的研究视角[J].中国编辑,2021(4).

[7]袁潇.数字时代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嬗变与革新:专访议程设置奠基人之一唐纳德·肖教授[J].国际新闻界,2016.

(作者为中原文化艺术学院副教授)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短视频新闻议程设置算法
基于MapReduce的改进Eclat算法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人文精神与责任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短视频新闻生产策略探析
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
融媒体时代我国短视频新闻发展现状及前景
“移动直播+短视频”创新新闻报道新模式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从“赵薇事件”再议传播学经典理论
论奇观电影中的期待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