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剪纸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其知识产权的保护,影响着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基于此,首先介绍剪纸艺术的内涵特征,接着阐述了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非遗剪纸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包括制定与市场相融合的非遗保护制度、通过龙头企业有效利用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推进非遗剪纸艺术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的创新发展。
无形性作为非遗的一项显著特征,属于一种知识,同时伴有知识创新,所以表现出一定的知识产权属性。尽管知识产权保护不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设计理念上,与非遗属性之间存在各种错位,但对传承人的保护终究离不开法律制度的支持。对于非遗保护,学界侧重于将知识产权保护视为一项有效的手段。同时,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与近年来我国对于非遗保护的政策发展方向具有统一性。比如,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均提出要基于多种不同知识产权推进对非遗的保护,并构建非遗获取、惠益分享保护制度[1]。2006年,剪纸艺术遗产获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我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载体,剪纸艺术是中华文化及数千年来历史积淀的产物,其凭借自身的价值与形式,使人类艺术得到极大丰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剪纸艺术产业化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基于此,对非遗剪纸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非遗剪纸艺术的相关概述
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是一种用剪刀或者刻刀在纸张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者辅助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剪纸艺术实现了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充分融合,是一系列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剪纸艺术可基于视觉层面给人以透空的体验及艺术感受。剪纸通过剪刀或者刻刀将纸张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图案,诸如窗花、墙花、喜花、顶棚花、灯笼花等。每到一些重要的节庆时节,人们便会将各种样式的剪纸张贴在门窗、墙壁、灯彩上,或是用以点缀礼品、供品等,不仅让节日气氛变得更浓,还可以让人们获得美的体验。总的来说,剪纸艺术沿袭的视觉形象及造型样式,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历史信息,是中华民族思想观念、实践经验、审美趣味等的重要体现,有着高度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剪纸艺术的特征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表现出以下几项特征:一是非物质性。该项特征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根本差异,之所以称其为“文化遗产”,是因为其以历史的、民族的以及有价值的遗留同时存在。剪纸作为一种以民间美术形式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其实际制作中需要运用到剪刀、刻刀等工具,且制成的作品要通过纸张、辅助装饰物等材料、介质进行呈现,然而相较于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对剪纸艺术所形成的关注和认同以及开展的探索研究,归根结底是偏向于其蕴含的深层次的人文风俗、礼仪信仰等文化内涵,基于此,剪纸艺术创作技艺、生长环境等均应当被纳入进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性”范畴开展探索研究。二是活态流变性。作为基于剪纸的“非物质性”形成的一项特征,活态流变性指的是剪纸艺术不同于一般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固化的呈现形式,前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伴随人类文化的发展演变而始终处在不断转变、纳新的状态中,所以对剪纸艺术的探究应关注活态流变性[2]。三是本土原生性。非物质性、活态流变性两项特征是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性体现,而剪纸艺术最初表达呈现的内容大多是与某一地域的人们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所以不同地方的剪纸艺术不论是在风格还是在内容上都各不相同,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基于此,对于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除去要对传承人、传统技艺进行传承之外,还应关注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及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诸如剪纸艺术等非遗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但因为其具备的艺术、文化、社会等价值,所以在当今时代乃至未来仍有着强烈的发展诉求。
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行性
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性
随着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不断推进,非遗保护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于一些已获得经济效益的非遗,对其非遗资质进行认定可谓是“如虎添翼”,而对于相关事业尚未实现产业化发展,同时传承人匮乏的非遗,由于保护力度不足,加之侵权行为时有发生,而传承人维权意识薄弱,进而使该部分非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对于该部分非遗的传承保护,应当借助法律手段,对相关侵权行为予以惩戒处理。面对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性,可依托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再依照《反不当竞争法》,进而实现对非遗中相关艺术作品、创造性产品及未公开传统技艺等的传承保护。
非遗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统一性
首先,保护客体的统一性。非遗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均属于智力成果,具有非物质性特征。知识产权的客体始终在不断转变、纳新,而具有非物质性特征的非遗亦可作为知识产权的客体。同属于智力成果,非遗的客体很容易遭到临摹复制,倘若缺乏法律的保护,将会让创造者付出的劳动难以获得对等的回报。而知识产权作为一项法定权利,创造者即可将自身创造的智力成果在相应时期获得独占权或者專有权,进而让创造者可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
其次,事前审查的统一性。非遗的认定要进行事前审查,达到相应条件后方可被认定为非遗,相同的,知识产权也要达到相应条件,方可让保护的对象切实拥有被法律保护的价值,而非遗的客体若是与知识产权的客体要求相符,则亦可被纳入其中。基于此,不论是非遗,还是知识产权,都要接受事前审查,依托这一工作流程,可确立相关非遗是否符合知识产权制度规定的标准,进一步将非遗纳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客体,开展分类保护[3]。
再次,权利内容的统一性。对于非遗的传承保护,除去因为其可实现的高度经济价值,更因为其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其进行保护影响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非遗既有经济价值,更具备文化传承价值,非遗传承保护的文化权利在于对其进行区分,同时注明其来源、传承人,并对其享有的荣誉进行认定。因为非遗同时与传承人的人格权、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其进行认定,不仅能为非遗提供一个资格确认,还可防止歪曲、篡改等侵权行为的发生。
非遗剪纸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
制定与市场化相融合的非遗保护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应当通过制定与市场化相融合的非遗保护制度,以促进非遗剪纸艺术的商业开发,并为剪纸艺术的现代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持。
首先,依托非遗保护,推动剪纸艺术的商业宣传。为了提升人们对非遗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意识,地方政府与媒体进行合作,推出了包含剪纸传统工艺在内的一系列非遗剪纸艺术宣传节目。但是该部分节目通常以纪录片或专业知识讲授的方式呈现,同时偏向于对剪纸艺术所具备的价值进行宣传。这一宣传方式尽管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非遗剪纸艺术知识的推广,但缺乏对市场推广重要性的有效关注,使得剪纸艺术相关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发展难以推进。鉴于此,对于剪纸艺术相关节目的制作宣传,应注重将相关产品的商业推广纳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提升人们剪纸艺术保护意识的同时,切实基于商业推广视角对剪纸艺术相关产品的市场价值进行宣传推广,进一步推动剪纸艺术相关产品的市场化发展。
其次,提升非遗剪纸艺术的影响力及消费者可接触性。除去推进非遗剪纸艺术相关产品的商业宣传之外,还应推进地方政府行政资源的优化整合,尽量提升剪纸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及消费者可接触性。比如,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公共场所等人流量偏大的区域设立剪纸艺术及其相关产品的介绍,并将相关产品陈列在显眼位置予以展示,或是在一些重要时节,组织人们开展相应的剪纸艺术文化活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其中,进而切实提升剪纸艺术的影响力及消费者的可接触性[4]。
通过龙头企业有效利用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
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引领者角色。长期以来,剪纸艺术在现代知识产权保护中之所以处在被动的位置,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没有相关企业秉持市场发展规律,开发同时与剪纸艺术、现代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产品。鉴于此,应当通过龙头企业有效利用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推进剪纸艺术相关产品的市场化发展,进一步有效借助现代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
首先,剪纸艺术的著作权保护体系构建。为切实依托现代著作权保护,推动非遗剪纸艺术相关产品的市场化发展,应当有效发挥相关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构建基于非遗剪纸艺术的著作权保护体系,通过开展各式各样与传统作品有着紧密联系,且有着自身鲜明特色的现代剪纸艺术作品,进而切实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非遗剪纸艺术产品提出的多样化需求,推进剪纸艺术相关产品的市场化发展,
其次,剪纸艺术的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保护体系构建。相关龙头企业在对剪纸艺术相关产品进行开发设计时,应当有意识地落实产品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让每件剪纸艺术产品均可得到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切实提升剪纸艺术相关产品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充分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剪纸艺术所提出的审美需求[5]。比如,推进拥有剪纸艺术特色的美术设计与服装设计的有机融合,进而对设计的服装作品申请相关的服装外观设计专利,实现对剪纸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再次,剪纸艺术的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体系构建。为进一步提升剪纸艺术相关产品的影响力,让消费者对剪纸艺术相关产品形成相应的品牌认同度,相关龙头企业应采取基于剪纸艺术特色的商标、地理标志保护策略。一方面,对于剪纸艺术产品可结合具体的艺术风格和蕴含的文化内涵,提交相契合的商标申请,并以该商标为重要载体,与其他知识产权保护形式、商业宣传手段相结合,构思可靠的品牌推广策略。另一方面,基于剪纸艺术的本土原生性,提交相应的地理标志申请,进一步推进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保护的有效结合,建立全面系统的剪纸艺术产品品牌推广及保护战略。
推进非遗剪纸艺术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的创新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非遗剪纸艺术知识产权保护方式也应当紧随时代发展脚步,追求创新发展。
首先,推进非遗剪纸艺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比如,在相关地区打造非遗剪纸艺术知识产权运营保护中心、非遗剪纸艺术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平台等,以此为剪纸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推进对数字化技术在非遗剪纸艺术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有效应用。比如,学习吸纳杭州在互联网法院的发展经验,推进信息化技术与司法实践的有机融合,打造非遗剪纸艺术知识产权全面流程的在线诉讼平台、大数据深度应用电子送达平台等;又如,学习借鉴绍兴市柯桥区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的首个“版权AI智审”系统,推进剪纸艺术知识产权保护的数据信息共享,提升维权效率,降低维权成本[6]。
再次,借助文创推进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地方相关组织、个体加强对剪纸艺术IP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独立开发或者授权,将非遗剪纸艺术IP资源转化成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进而利用商标注册、专业申请等法律工具,对剪纸艺术品牌、产品予以知识产权保护。
综上所述,非遗剪纸艺术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促进剪纸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还能通过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因此,为推动保护剪纸艺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应有效认识非遗项目的内涵特征,明确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行性,基于此开展科学可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心林,杨晓茜.进退失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反思[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9(01):160-168.
[2]王健.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15,22(04):11-13.
[3]解晓娜,龙文,吕焰.知识产权原创认证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保护与活态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04):159-162.
[4]王燕仓,黄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以苏州现状为蓝本[J].知识产权,2021(04):58-66.
[5]丁孝国,潘光达,潘翠云.民间剪纸艺术的法律保护[J].经济研究导刊,2017(03):190-191.
[6]温蕾,吴琼,付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中知识产權保护研究——基于民间剪纸艺术分析[J].经济问题,2017(09):76-80.
[7]蔡跃兰.剪纸艺术 非遗传承——濉溪县南坪中心学校举办“非遗”剪纸艺术师生作品展[J].初中生必读,2022(12):4-5.
[8]高红梅.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剪纸艺术分析[J].艺术大观,2022(34):136-138.
[9]梁毅贤,杨靖婵,张远恒,等.新时代非遗文化佛山剪纸的传承与发展策略初探[J].大众文艺,2022(21):34-37.
【作者简介】李美萱(1994—),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