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学前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策略

2023-05-30 09:56:34高木子
关键词:育人素养传统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教育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特别是学前教育面临较大的专业人才缺口。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各大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学前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更强调对学生双基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关注偏少。人文素养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备素养之一,理应体现在课程设置、育人目标中,关键的是做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本文主要对高职学前教育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问题进行探讨,探明两者融合的路径,以实现传统文化在教育层面的充分渗透。

關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 传统文化 教育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62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并于教育改革指导文件及纲要中明确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高职学前教育作为师范教育,理应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在教育中深耕传统文化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实现学前教育内容的丰富、人才的综合培养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高职学前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优秀的思想文化。优秀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涉及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美术等多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人文理念发展与审美观点凝聚的体现,具有和谐、礼仪等道德教育内容。而高职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输出综合能力突出,具有良好传统文化积淀的复合型人才。作为致力于培养优秀教育者的专业,更强调人才培养中的品德为先,而品德培养又恰恰是传统文化中的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情操才能言传身教,带动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提升幼儿道德水平,强化幼儿人文认知。由此看来,在高职学前教育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具有必要性。借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师德为先,育人为重,通过优秀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以文化教育优势,让学生在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在后续育人的过程中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当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热爱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后,就能够具备良好的文化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中能灵活选用传统文化素材、案例,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引导幼儿走进唐诗、宋词、插画、书法、剪纸的世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融入传统文化的现状

分析高职学前教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情况,总体来看并不乐观。虽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高度认同,具有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但也存在传统文化认知片面、践行薄弱的问题。从学校层面看,则存在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活动欠缺、宣传不足等问题。学生对古典文学、中医文化、民间工艺、戏剧乐曲、历史建筑等知识了解较少,且没有做到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基础上的拓展学习与思考。学生在学前教育核心课程体系中,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片面。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方式不够完善,存在行为与认知脱节的嫌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践行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在学校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占比偏少,且在专业教育中的融入不充分,课堂教育优势没有充分显现。人文课程结构不合理,无法有效满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诉求。相反,更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强调专业技能培养,这也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活动渠道较少,对专业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关注较少。学校在传统文化宣传方面力度较小,没有充分借助学风、校园文化建设等开展传统文化宣教,传统文化教育流于表面或拘泥于某一形式。正是因为上述原因的存在使得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不够彻底、不够全面,影响到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认知,继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也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林”的错误,忽视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的整体性学习,在学习中容易割裂两者的关系。而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恰恰需要专业教育来体现,当两者渗透不充分、内在关系被割裂,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价值就会受限。

三、高职学前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不足及根源剖析

1.缺乏明确的育人导向

育人导向也称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教学发展方向,对课程内容、活动设置起制约作用。从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存在文化教育关注不足的现实问题,文化人才培养理念模糊,传统文化教学定位不明确。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更侧重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表达技能的学生,能做到流畅地讲故事、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即可。人才培养主要围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等展开,忽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学指导,从育人导向方面就存在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

2.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少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大纲普遍对传统文化关注较少,较少涉及系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解。在教育实施中,教师也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动性,很少关注道德理念教育、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及对学生人文综合能力的考核,教育中更偏重于对大众文化潮流的迎合。以音乐、舞蹈教学为例,现代音乐、现代舞蹈教学占比偏高,民族古典舞蹈、民族古典音乐的教学占比偏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缺乏有效的素材支持。

3.面临师资不足的制约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也提出了专业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引领学生了解更多的诗词、舞蹈、剪纸等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在接触、感知、鉴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理解认同传统文化,并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创造中。但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文化视野较窄,在幼儿心理研究、卫生保健指导、活动组织设计方面经验丰富,却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关注,对应的教育实践偏少。无法在学前教育中旁征博引、有效迁移,多为照本宣科地讲解,带有教育的“拿来主义”倾向。学生所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浅显化、片面化且学习被动。

四、高职学前教育中融合传统文化的策略

1.调整育人目标,更新认知观念

鉴于育人目标对教育活动的导向作用,当务之急是明确传统文化教育地位,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纳入育人目标中,让传统文化教育“名正言顺”,具有权威性。高职相关部门在具体的实践中应改变教师、学生认知,并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教师应秉承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将人文素养教育目标细化为思想道德教育目标、艺术文化教育目标、语言能力培养目标等,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开展《论语》教育、《道德经》教育,实现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要更新学生认知观念,发挥认知对情绪与行为的调解作用,以认知的改变让学生在情绪行为上做出积极调整。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学习价值,才会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应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学习意义,主动建构系统的文化理念,保持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认同感。学生要善于从不同渠道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文化,产生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并积极思考专业课程学习中的传统文化关联要素,以两者的结合指导学习和生活。在理念更新的基础上做到积极践行,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另一方面,要创设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让传统文化教育与学前专业教育的融合更深入。可以借助图书馆、人文景观、电视网络等物质文化载体,让学生感知优秀的传统文化,或诵读经典古训或徜徉于文辞长廊,真正打造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橱窗文化、建筑文化等。与此同时,也可以借助学风建设、校风建设、班级文明建设等,掀起传统文化学习热潮,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氛围中产生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并进行传统文化与专业学习的融合思考。

2.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积极拓展第二课堂

传统文化教育应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建立特色化的课程体系,让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在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中大放光彩。在课程结构调整时,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学校地域特色、校本文化建设情况等综合考虑。既可以独创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也可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基础上的特色文化教育延伸。例如设置《四书五经选读》《书法教育》《文学选读》等必修课程,设置剪纸艺术、民族舞蹈讲解等选修课堂,内容涵盖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等多方面,让学生自觉规范行为,把握传统文化特色,感受传统礼仪的魅力,继而把握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文化根基、价值取向,产生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与反思中自觉积淀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情操。如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论语》,了解《论语》中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让学生受到感染,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再如民间手工艺术学习,可让学生了解传统手工艺,了解剪纸、脸谱、编织、刺绣等工艺流程,可为日后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园班级装饰提供经验支持。与此同时,也应于专业课程中寻求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契机,寻找五大学习领域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突破口,进行课程内容的丰富与拓展。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中可引入剪纸艺术、面具制作等传统文化元素,作为环境创设的素材,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做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又受其启发,善于营造良好的教育场景。再如在幼儿游戏课程教学中,可让学生搜集民间游戏,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现代游戏与传统游戏的融合。在体育教育中讲解传统武术、太极拳等知识,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了解传统的武术文化,感受武术精神。

既要发挥第一课堂教育优势,也要积极拓展第二课堂。主要借助社会实践进行第二课堂的教育补充,以社会实践量化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实践中应立足于高职职业教育实际,借助专业社团、工作室、志愿服务活动等打造多元化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作,形成传统文化与学前专业教育综合育人格局。同时借助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传统文化体验的平台,有助于营造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实现教育的一举多得。其中,社团建设让学生基于对传统文化共同的兴趣、爱好组建社团,按照相关的社团规章制度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于校园中营造传统文化学习的热烈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例如,民族器乐类目下的古筝社团、长笛社团,或者直接以大类为标准的国乐社、书法社、国画社、茶艺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实现课堂教育与课外锻炼的衔接,拓宽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视野。学校方面也应为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提供平台支持,组织开展国学讲堂、传统文化艺术节等持续性的活动,让学生品鉴传统文化,感悟国学经典,获得艺术熏陶。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可建立工作室,让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品牌打造,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在整合学前教育资源、优秀文化资源、吸纳社会资金的基础上打造集合创业孵化、政策咨询、产权保护的综合服务体。也可以借助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学生今后的教育实践、幼儿管理都具有积极意义。如关爱孤寡老人、关注残障儿童,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含义,使学生充满爱心,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育的奉献意识和品质。

3.关注教师培养,打造人文素养提升工程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也需要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提供保障。高职应聘请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具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历史文化教育、艺术实践培训,既做好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又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提供支持。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文化知识储备、职业素养的考核,确保师资队伍道德理念端正,人文素养深厚。使得教师在学前教育教学中能做到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关注、主动渗透,做到以学生为本、育人为本。教师不仅是授业者,也是榜样示范者,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被学生所效仿学习,即便这种效仿学习带有选择性。因此,教师必须做出正确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在感知、模仿的基础上掌握知识,使得学生产生传统文化学习与教育思考的自觉意识。此外,高职可积极开展一系列的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如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工匠教师培养工程等,配合师德宣传、优秀评选,真正挖掘人文教育中的榜样。高职教师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自觉落实到专业课程改革中,与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的道路上共成长,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仅仅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远远不够,其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保持对教育的热忱。学生能做到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主动关注与学习,丰富专业所学,拓展文化视野,为未来的就业增色。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中必须寻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并实现相关部署中的科学权衡,保证学前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方琳宇《傳统文化艺术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渗透》,《艺术评鉴》2020年第23期。

[2] 周情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中传统文化素养培育路径》,《教育观察》2021年第24期。

[3] 赵濛、李娟《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职业》2019年第7期。

[4] 石建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高木子,1994年生,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教育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育人素养传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