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现状与研究

2023-05-30 10:48黄莹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图书馆

黄莹

摘 要: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决定了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立足于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和实践情况,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推动地方资源建设,鼓励相关社会机构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丰富宣传手段,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相结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服务体系等公共图书馆有效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策,以期公共图书馆能够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2-0020-03

我国自2004年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起,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的立法、行政及宣传等方面都采取了重要措施,显著推动了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进程。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0余项非遗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2011年公布和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保护机构以及利用财政性资金举办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应当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展示。201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还应当系统收集地方文献信息,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图书馆积极开展对非遗的传播和展示工作。可见,公共图书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2]。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建设非遗数据库,在非遗保护过程中凸显自身优势,做出积极贡献[3]。

1 公共图书馆在非遗保护方面的优势

1.1 相对专业的信息管理优势

非遗保护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的信息搜集、整理、管理和保护等,工作流程和内容十分繁杂,尤其是一些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仅靠非遗传承人一脉相传难以存续,必须由专业人才经手,使其得到妥善保存。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专业人才和先进管理系统优势,有效对非遗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和保护。

1.2 精准的普及和宣传优势

充分了解亟须受到保护的非遗信息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普及和宣传非遗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十分必要。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中有大量非遗相关文献及影像材料,不仅能够吸引读者了解非遗,还能起到普及宣传非遗知识的作用,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2 公共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现状

2.1 利用自身优势开展非遗相关文献整理工作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职责和使命是保存、整理、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与其他相关机构相比,在文献保存的完整性、全面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针对特定非遗项目开展文献查阅、整理工作,梳理该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与嬗变,既可精准指导田野考察工作的开展,也可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佐证依据和文献基础。

2.2 提供空间与服务,开展非遗宣传教育

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公共文化空间优势,使非遗走进大众视野,并深入讲解非遗历史知识,激发全社会对非遗保护的热情,如: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丝绸的记忆——中国蚕丝织秀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展”,上海图书馆建设的非遗主题图书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承办的“2012年新疆文化产业暨非遗生产性保护论坛”等。此外,部分公共图书馆将非遗项目作为社会教育主题开展讲座、培训等活动,如:沙头角图书馆开展的“端午节与非遗保护”系列专题讲座,宁波图书馆开展的“浙江曲艺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主题教育活动等。

2.3 利用数字资源与信息服务平台推动非遗数字化保护进程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具有专业优势。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已构建完善的资源和服务体系,可在非遗保护过程中发挥平台优势,推动非遗数字化保护进程。截至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公共图书馆建设了非遗相关数据库,对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保护,如:河北省图书馆建设的包含河北戏曲、手工技艺、余技、民间遗产、皮影等内容的特色资源库,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建设的蒙古族文化艺术资源库,浙江图书馆建设的越剧资料库、绍剧资源库,四川省图书馆建设的绵竹木板年画数据库、藏族唐卡数据库等。

3 公共图书馆在非遗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主动性

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网站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共检索出28,390条结果,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的检索结果仅有120条。可见,虽然我国的非遗项目数量可观,但公共图书馆的非遗相关文献整理成果数量较少,说明公共图书馆缺乏开展相关工作的主動性,不够重视非遗保护工作。

3.2 合作力度不足

调查发现,我国公共图书馆往往独立开展非遗保护活动,与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相关机构的合作力度不足,且缺乏与其他图书馆的交流、合作渠道,不利于非遗保护和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3 非遗数字资源建设总量少,信息服务效率低

笔者对我国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进行了网络随机调研,在20余家拥有非遗数字资源(非遗数据库)的公共图书馆中,有50%的公共图书馆存在无法通过网络访问相关数据资源的问题,其余部分公共图书馆的相关数据资源仅可通过内部网络访问。此外,笔者调研的公共图书馆网站大多存在非遗相关数字资源数量较少、主题不够鲜明、数据库入口不够醒目等问题,实际使用体验不佳。

4 公共图书馆有效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对策

4.1 建立完善的非遗保护机制,推动地方资源建设

公共图书馆通过搭建非遗科普、宣教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非遗信息和知识,已达到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目的,而完善的非遗保护机制能够保障相关平台建设的顺利开展。西班牙作为文化遗产大国,拥有丰富的非遗保护经验,其不仅制定了《国家文化遗产保护计划》,还合理利用公共部门和社会力量,建立了集保护、修复、宣传、培训于一体的非遗保护机制,并成立文化遗产研究所,负责统领和协调全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因此,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应呼吁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完善的非遗保护机制,在相关机制内大力开展非遗文献的整理、收藏、保存,以及地方特色非遗资料库的建设工作,搭建非遗科普、宣教平台,引导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和保护非遗。

4.2 鼓励相关社会机构参与非遗保护,丰富宣传手段

瑞典、葡萄牙等国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的优势,开展教育类讲座等公众活动,为公众提供沉浸式的观赏、学习体验,提升了非遗保护的实效性;鼓励公共图书馆与高校、科研机构、文娱协会等组织机构合作开展非遗保护研究,凝聚社会力量共同保护非遗项目。我国公共图书馆可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与权威媒体及文化旅游产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丰富非遗宣传手段;扎根乡野,深入实践,在田间地头开展非遗主题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科普非遗知识;在馆内多功能展厅、借阅区等空间陈列非遗相关资料,积极科普非遗知识,达到宣传和保护非遗的目的。

4.3 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非遗数据库建设相结合,构建非遗数字化保护体系

隨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处理成为公共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必要

及最佳手段。澳大利亚的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了非遗资源的共建共享,任何人都可以在相关网站上传非遗信息数据,并有权评价或修改他人上传的信息数据,图书馆可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高效开展非遗保护工作[4]。我国公共图书馆应不断创新资源征集手段,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非遗数据库建设相结合,搭建非遗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与高校图书馆合作,通过馆际协作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科研、服务、资源建设能力,搭建完备的资源共享与数据交互平台,构建网络覆盖式非遗数字化保护体系;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依托建设成熟的大数据平台,大力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为公众提供便利的非遗数据库访问、增添、修改渠道,以Web2.0理念实现非遗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力推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J].图书馆,2019(1):112.

[2] 许鑫,赵嘉伦.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14(21):6-12.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22-12-0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5937.htm.

[4] 刘婷婷.国外图书馆参与舞蹈类非遗保护的理念及其启示[J].图书馆学刊,2016(3):134-136.

(编校:冯耕)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图书馆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综述
试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小学教育的对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