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酒创立70年:什么样的精神可以穿越时间?

2023-05-30 08:22郑栾
商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习酒习水酱香型

郑栾

1962年9月,当曾前德带着肖明清、蔡世昌两人来到位于黄荆坪的仁怀县郎酒厂旧址时,看到的是一片残垣断壁。酒厂已经废置3年之久,满地狼藉,只有偶尔路过的放牛郎和客商会把这里作为临时歇脚的地方。

更为艰难的是,他们手中仅有20元钱,来让酒厂恢复生产。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3个人肩挑背扛,垫换基石,盖房顶,泥墙壁,挖地灶,整地坪,将车间修整一新。没有任何的酿酒设备,他们就手工制作,因为没钱,就连装酒的酒篓也舍不得买,自己现编。

为了酿酒,曾前德背起背篓,去30里外的回龙粮站买回粮食,再到四川去购买曲药。曾前德是酿酒的门外汉,曾经做过小学教师和校长的他为了学习酿酒,跑遍了赤水河两岸的酒厂和酒坊,向那些老酒师请教,然后不断摸索。

晨星寥落曙光浮,柳岸风轻送客舟。如今,当年名为黄荆坪的土地,现在已更名为黄金坪,这里坐落着占地近6 000亩的习酒,形似航船的习酒文化城雄踞半山腰。此时,距离习酒创立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习酒这个品牌的生命力,越来越旺盛。

正如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在习酒创立70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一样:

纵然酒瓶不语、窖池无字,但衣衫褴褛、汗流浃背的场景依稀可见。70年来,一代又一代自强不息、接续奋斗的习酒人把青春、汗水和智慧挥洒在高原深处的河谷里,才成就了今日十里酒城映山河、一壶美酒醉乾坤的美好景象。

不畏难,不忘本,习酒的精神底色

赤水河流域,红军曾经在此转危为安的神奇土地,永远在激励着不畏艰险的挑战者。

习酒创立于1952年,到了1959年,因粮食紧张,缺乏酿酒原料,酒厂停产,这才有了后来曾前德、肖明清、蔡世昌三人重建酒厂的故事。这次重建后,受限于技术和原料,只能生产小曲白酒。

1966年,曾前德向主管单位提出试制浓香型大曲酒。经过一年的艰辛探索,习酒的第一款浓香型产品“习水粬(曲)酒”研制成功,这便是70年代风靡大江南北的初代“习水大曲”。

在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以及之后的两山轮战中,战士们的壮行酒和庆功酒都是“习水大曲”,著名作家徐怀中曾在他的小说《西线轶事》中,深情地描述了这段历史。

而习酒第一代酱酒产品的诞生则更为曲折。

1976年,为了发展,习酒希望开发酱香型的新产品,但当时的习酒厂并没有相关的技术人才。为了学习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厂方派人沿赤水河的山村小路而上,凌晨徒步五十多里路到茅台学习酿造工艺,晚上学完手艺再坐顺河而下的小木船返回酒厂。

就这样披星戴月地往返了很多回,大致掌握了从制曲、下沙、糙沙、取酒、储存、勾兑等一系列工艺,并成功试制出酱香型大曲酒。但由于原料紧张,试制工作不得不停了下来。

直到1981年,贵州省科委向酒厂下达了“开发酱香型酒的科研课题”任务,并下拨课题经费3万元。1983年,“习酒”诞生,成就了习酒发展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习酒诞生时,产品的命名也颇费了一番周折才确定下来,由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在商标上题写“习酒”两个字。

从此,“习酒”成为了中国白酒历史中不可忽视、不可或缺的品牌力量。

没有前人的披荆斩棘,就不会有习酒的今天。也正因如此,在习酒创立70年庆祝大会上,很多老习酒人被请回酒厂,和在职員工一起重游故地,他们早已白发苍苍,却仍对这片热土饱含深情。

大会现场,张德芹动容地说:“此时此刻,我们深切怀念邹定谦、曾前德、蔡世昌、肖登坤、肖明清、陈星国等老一批开基立业、开疆拓土、开拓创新的习酒先辈们。”

贫不畏难,达不忘本,是习酒宝贵的精神底色,是支撑习酒跨越70年,愈磨愈利、越挫越坚的根本力量。

死磕品质,是复兴基石

凡不能毁灭我的,将使我更强大。

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这句名言,可以完美诠释习酒的70年风雨路。

上世纪80年代末无疑是习酒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1988年习酒形成年产浓香、酱香“双3 000吨”规模。同年,酱香型习酒获得国家质量奖、国家优质名酒等荣誉称号。习酒的产品畅销西南乃至全国。

1991年,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国务院生产委员会核准习水酒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一年后,习水酒厂进行体制改革,成为贵州省最早进行体制改革的企业之一。也就在那时,“习酒公司”这一称谓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然而好景不长,习酒来到了自己发展历程中的“至暗时刻”,1994年,习酒陷入半停产状态。

张德芹回忆道:“那时的职工每月拿着200元生活费,甚至是数月领不到工资,仍然坚守岗位,自发从家里背粮食到厂里烤酒,更有主动请缨、自筹路费到市场,走街串巷推销产品,舍小我、取大我,舍小家、建大家。一代习酒人的汗水、泪水乃至鲜血,凝固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

为了挽救这块金字招牌,也为了帮助数以千计的员工、家属,1997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由茅台集团对习酒总公司实施兼并。在政府的关心和兄弟企业的支持下,习酒得到了一次重获新生的机会。

习酒上下非常珍惜这样来之不易的机遇。

兼并后,习酒提出“ 一年打基础,二年有起色,三年上台阶,四年大发展”的工作目标。在当时,无论是作为茅台集团浓香战略基地贵州习酒城的定位,还是后来恢复酱香型白酒的生产,习酒都始终把品质作为第一生命。

如今,习酒·窖藏1988作为习酒无可撼动的大单品,占习酒总销售额的50%以上。而习酒·窖藏1988的诞生,正源自于1988年酱香型习酒获得的国家质量奖、国家优质名酒等荣誉称号,得益于当年浓香、酱香双3 000吨规模。

对品质的坚持,最终也反哺了习酒的复兴之路。

利他,即是最大的利己

除了习酒·窖藏1988这款产品以及茅台集团的支持外,习酒复兴的另一重动力源于习酒对“君品文化”的梳理和打造。

一款产品畅销五年、十年已实属不易,一种契合的企业文化,更可以连接企业和消费者,成就百年品牌。

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越来越多地在公开场合看到,张德芹屢次提及,习酒要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受人喜爱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君品文化,早已融入习酒的发展基因。

2010年5月,张德芹接任习酒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习酒建立并践行“崇道、务本、敬商、爱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着手梳理习酒“君品文化”。

君品文化是以君子文化为统领,以习酒企业文化为主体,融合赤水河酒文化、赤水河商业文化、赤水河红色文化等形成的文化体系。可以说,习酒人对质量与创新的孜孜以求,对工艺的不断精进,正是源自于君品文化中“崇道”与“务本”的号召。

君品文化绝非空中楼阁。习酒持续多年脚踏实地,不断在公益层面持续投入。2006年开始,习酒联合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创办了“习酒·我的大学”公益奖学项目。

时至今日,“习酒·我的大学”项目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全国各地,支出经费达1.2亿余元,资助近2万名优秀学子圆梦大学。

16年的坚持,也带动了不少企业参与合作,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在2022年“习酒·我的大学”启动仪式上,共青团贵州省委向习酒公司正式授予了荣誉纪念碑,将习酒公司的善行善举载入史册。

利他本身,就是最大的利己。当无数贫困学子在习酒的帮助下走出大山时,习酒也借助“习酒·我的大学”项目为自己培养了一个潜在的人才库。

当张德芹代表习酒,对习酒的前辈、员工、经销商表示感谢时,他们又何尝不是与习酒一起,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习酒人始终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博爱、兼济天下”的君子胸襟,转化为为大山人民谋求福祉的社会责任感,不断丰富习酒“爱人”之义。

而对于茅台集团的帮助和扶持,张德芹也表达了最诚挚的谢意,他说,“习酒将永远铭记茅台集团的再造之恩,习酒将永远对茅台充满挚诚之敬、饱含挚爱之情,习酒将永远与茅台携手共进,共同做好贵州白酒产业,为贵州经济发展、中国酒业繁荣贡献更大的力量。”

今天,当我们写下习酒的故事,应该看到的绝不只是习酒的销量、市场份额、营销策略。习酒前辈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值得中国商业记录;茅台与习酒的合作、扶持也是中国商业史上绝无仅有的模式;习酒屡次从低谷中爬起,穿越时间的坚韧更加让人动容。

猜你喜欢
习酒习水酱香型
习酒聚焦品质开启品牌发展新征程
中国建筑(三章)
中国建筑(三章)
习酒公司2019年1—9月营收50.45亿元
习酒前5个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2.05%
电子舌在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区分识别中的应用
茅台酱香型酒糟和酒曲脂溶性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酱香型白酒理化指标的Logistic模型
贵州习水黄金湾汉代遗址
图解习水扶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