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法光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品格。就历史学科而言,它本身就是建立在对传统的认识和理解上的,但是在教学实践当中却没能与传统文化元素充分结合。以初中的历史教学为例,学生在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层面的素养。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展开讨论,包括这一融合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必要性,以及为了实现融合可以采取的具体方法与实际策略。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初中历史 有效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32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正在带来社会各个领域的全方面革新,而文化作为社会文明的根基,也需要不断提升水平。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将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列为教育工作的重心,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必须全方位地将历史文化的内容融入教学实践当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还应该充分考虑融入的方式,创新设计课堂内容,用更加充满趣味的模式来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真正深入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当中,逐步培养起他们的人文素养,让优秀的历史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1.在新时代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初中历史这一学科也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在现有的教育基础上增加素质培养的内容,必须尽快将传统文化引入课程规划当中,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融合,让初中历史可以获得发展,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虽然课本当中对于传统文化已经有所涉及,相关的知识点也相对比较全面,但对更加深层次的文化核心问题的讨论却还很缺乏,因此必须加快整个引进和融合的过程,让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尽早了解和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道德和精神层面打下一个基础,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成长为一个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的人,让中国历史可以在新时代发挥其影响力。
2.推动学生历史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的培养
中国历史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整个民族发展的意义十分深远,作为新一代的传承者,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了解这些文化,发掘其中的宝贵之处,并自觉推进其在新时期的发展,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首先应该在历史课程当中完成最基础的学习,包括详细、准确地了解不同时期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其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认识其背后的文化成因,并结合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全面掌握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历史教学必须对自身的课程设计和规划做出调整,在传统的以应试为目的教学方式之外,要加快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引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来加快知识点与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可以在这种融合当中逐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相关内容的兴趣,自主进行深入探索,让自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历史人文素养的积淀。
此外,在信息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对历史的认识必须要结合当下,从国际到国内,从经济到政治,都必须全面掌握,对其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理解传统文化的高度。考虑到初中生所在的年龄阶段以及他们所具备的认知能力,初中历史在进行传统文化融合的同时要注意对相关内容的难度做出区分,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部分,确保能够给学生们带来有益的影响,让他们可以充分吸收其中的优秀成分,从而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开展学习与应用,这样一来,对传统文化就能逐渐产生认同,从而站在本土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对各类事件进行分析,让他们可以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怀,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就初中历史的教学实际情况来说,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单方面授课形式,并且对教学内容的规划也基本上都是围绕考试进行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因此也就无法对课程产生足够的兴趣,最终取得的效果也必然是不如人意的,如果能够把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就有可能带动教学形式和内容同时革新,丰富整个历史课堂的知识体系,为了能够推进这个革新的过程,如何设计和开展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的融合就是一个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无论具体的方法是什么,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目标,把基础的历史素养与人文素养作为同样重要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多有益的收获,具体来说,将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教学进行融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与策略,按照角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全面提高历史学科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在历史课程当中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必须要和课程内容相匹配,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都能完成基础的知识点输出,但是当课程内容涉及传统文化和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时,这项工作就对他们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让各方面表现更好的教师来开展教学,他们必须要对整个课程的改革产生足够深入的了解,对课程的目的、方向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和重新规划,从而有效做好传统文化的融合。具体来说,教师要对教材覆盖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并以此为基础来定位与其相关的传统文化,将相关联的内容一一对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重点输出,让学生可以有效理解其中的关键部分,抓住最核心的内容,从而加深自己对历史这门学科的认识,区别于以往单一的学习模式,真正找到历史学习的乐趣所在。
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开展更加生动的教学
受学科本身的性质影响,初中的历史课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难免显得枯燥,要想让学生能够对课程改观,不管是基础知识的部分,还是融合后的传统文化部分,都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新的设计和挖掘,让学生能够真正對这个学科产生兴趣,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偏好和兴趣方向,在此基础上将历史教材和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其中,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科兴趣,比如在向学生讲解某个特定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来拓展整个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让没有温度的历史事件可以具备故事性和吸引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探索当中,在充满趣味性的故事背景下将知识点输出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更容易接受,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
此外,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革新,比如在学习重要章节的时候,可以通过阶段小测的形式来把握学生的能力水平,然后再根据能力评估的结果来设计和推进下一阶段的教学,适当选用难度适中的材料来进行拓展,丰富他们对章节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拓宽整个历史学习的视野,结合互联网能够提供的多样资源,用文本、影视、音乐等素材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渠道,激发他们对整个课程进行深入探索的兴趣,感知更加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达到人文素养积累的效果。
3.结合传统文化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规划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本知识点数量众多,对于学生来说,光是记忆这些内容就会花费很多时间,要想再有多余的精力去了解和吸收传统文化部分的内容,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师对课程的详细内容做好规划,尤其是要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把握好最核心的部分,而且还必须考虑到对历史人文素养的培养,以此为方向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挖掘,突出重点章节,转变授课模式,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在难度的设计上要符合各个年级的实际情况,既帮助他们快速接受和吸收相关知识,也要留出一定的自主思考和探索空间,让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逐渐找到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乐趣所在,在一定时间的训练和积累之后,实现历史素养的提升,具备从历史角度对事件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以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为例,大部分学生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记忆和背诵大段的知识点,而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帮助他们完成阶段性的考试,而无法形成稳固的知识体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对这些知识点缺乏深入了解,没有完全吸收相关的内容,教师应该在进行讲解的时候辅助以更加丰富的背景解析,尤其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部分,比如对于一个历史事件当中涉及的人物、地点,都可以进一步展开,在学习唐宋两朝相关章节的时候,可以引入几位著名诗人的作品,尤其是杜甫、李白、苏轼等人的代表诗词,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可以深入介绍这些人物身上发生的文化故事,比如杜甫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是如何背井离乡,到处漂泊的,李白又是为何放弃了荣华富贵,谈笑山水之间的,他们的经历和选择背后,都有着时代的印记和文化的底色,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让传统文化的氛围更加浓厚,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认知水平。
4.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更新评估体系
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成果如何,最终还是要根据综合的评估结果来进行判断,具体到教师的实际教学当中,必须要和当前的课程改革以及新时期对历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进行结合,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体系和方法,让传统文化能够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使用创新的模式来开展学科教育,比如教师可以更多地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提供的资源,丰富课程呈现的形式,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影像和声音当中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补充对于这些事件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获得全面认知。这一系列的改革究竟是否有效,必须要重新进行系统评估,在以往的教学成果评估当中,书面考试几乎是唯一的方式,而当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历史课程当中之后,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基础知识方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上的提升,针对这个层面的素质发展,必须要用新的体系来进行评价,比如在书面考试之外,可以设计更加灵活的课程评估方法,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用多样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不仅可以优化评估的结构,也能让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样的评估方式也能激发学生们参与课程学习和讨论的热情,在团队创作中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5.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初中历史课程当中还尚未实际引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也就是没有在书面上呈现出来,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就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比如他们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做出层次丰富的延伸,要做到既不至于脱离教学计划之外,也能让学生获得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在深入拓展的同时,应紧跟教材进度和难度,比如在对中国古代医学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选取其中的重点内容来进行讲解,包括一些重要的医学典籍和代表人物,比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甚至是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等,通过列举其中的一些传世疗法和药方,并将其和今天的西医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引起学生们深入探讨的兴趣,也可以用讲述经典故事的方式来带领学生了解传统医学文化,比如神农尝百草,扁鹊治病,华佗救人等等,当然光是这样的了解还不够,更好的教学方法是将中医相关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比如,他们进行问诊的方法以及这样做的依据,或者对一些常见的疾病会开出什么样的药方,其中的科学性如何,等等,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对中医文化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针对中医与现代医学之间的差异展开讨论,并选取医学典籍当中的一些观点来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对这一章节的内容产生更深的印象,也能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感受,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6.多角度切入开展教学实践
在大众的印象中,历史课程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都是停留在书面上的理论,与实践没有什么具体和深入的联系,因为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所以也没有能够切入实践的角度,但实际上,历史教学也能借助一些实践活动来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传统的课堂授课之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参访、游览和访问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对教材当中的历史事件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让他们能够体验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此外,教师也要定期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用更加灵活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在这个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比如在课堂上通过营造特定的教学氛围来向他们展示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料和素材,如何在网络上搜索特定的文本和信息,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实践方式,从而以更具特色的方法来展示他们眼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要想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当中,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包括教材文本与传统文化内容之间的结合,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拓展与评估,以及學生在这个融合当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从中获得有益的营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起优秀的历史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品格。
参考文献:
[1] 莫日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儿童大世界》2019年第7期。
[2] 陈华明《论高中历史课教学重点的选定——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为例》,《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