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晨
引言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叮嘱,新农村建设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东店当村20世纪60年代,水利条件差,粮食产量较低,经济收入少。直到70年代以后,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特别是近年来,村里进行了电网改造,调整了农业结构,加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推动,养殖业和种植业也得到较好推广,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子岸镇东店当村位于濮阳县城南10公里,东临S215(濮渠路),西与西店当村毗邻,北临濮卫高速,与五星乡安寨村接壤,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如今,东店当村村容村貌整洁,产业兴旺发达,干群关系和谐,社会大局稳定。全村共有178户834口人,耕地1100余亩,5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4人,党员39名。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市级生态村、民主法治村、五好关工委,是沿濮渠路党建示范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20年度市定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
全方位、多角度规划设计
为科学引导东店当村村庄建设,推动东店当村高质量发展,奔向小康之路,子岸镇与规划公司合作,对东店当村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规划设计。
1.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合理确定村庄规划建设目标,引领村庄高质量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着眼,强调动态的建设观,正确处理村庄整治与村民生活、旅游开发的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2.抓住村庄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环境特色,将村庄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时代特色,强化东店当村村庄感染力。
3.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村庄现有发展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整治。
4.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方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两大核心,盘活存量资产,培育村庄特色产业。改善社会民生,保持社会稳定。
5.落实国家、省、市、县乡村振兴政策,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引导村庄规划建设,促进东店当村高质量发展。
东店当村产业谋划基调为农业观光区和规模化农业基地,形象定位为“宜居平原,大美店当”,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方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两大核心,盘活存量资产,培育村庄特色产业,改善社会民生,保持社会稳定。
多种产业共同发展
在第一产业的经营发展上,转变农业经营模式,引导传统农业向生态特色农业转变,鼓励发展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养殖休闲垂钓基地、稻鱼种植基地。发展规模化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探索企业(科研机构)+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农业企业、科研机构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农户以土地入股,并提供劳力,共同分享农业效益的运行模式。
在村北保留现状林地,种植具有经济效益的瓜果苗木。在村庄西部保留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并不断优化布局。
在第三产业的经营发展上,沿省道S215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宾馆、饭店、建材等为主,对村庄坑塘运用设计与治理手段,进行国土空间整治,不断进行生态化改造,打造具有观光、休闲和产业的景观湖,在湖旁边建设生态步道、观景亭和滨水游园,湖中可种植荷花、养殖龙虾和鱼。
同时,树立了在产业要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发展乡村农产品加工制作业,绿色发展畜牧养殖业,合力推进“农业+绿色+观光”产业模式,实现产业、农业、村莊联动发展的发展目标。
在农业种植方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手段,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合作社、种粮大户;通过土地整治,将分割的小田块建设成“地平整、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沟相连、渠通畅”的高标准农田;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再就业提高收入水平。
在大棚种植方面,在村庄西部保留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并不断优化布局,提高种植规模,统一经营与管理,成立合作社。
村北保留现状林地,种植具有经济效益的瓜果苗木;对坑塘进行生态化改造,开展水体整治,湖中种植荷花,养殖龙虾和鱼,湖边建设游园和步道,打造生态景观湖。
依托村庄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广袤的平原田园风光,发展农业观光、农业体验等项目,促使多产融合发展。
依托省道S21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宾馆、饭店、建材等为主,优化布局,完善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突出“七化”,狠抓落实
子岸镇东店当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整体规划建设中,突出“七化”标准,根据目标狠抓落实,确保示范工程规范化推进。
一、产业特色化。投资170余万元建设成占地 5亩的一甲药业,年产值达50万元的,吸纳村内闲散劳动力60人,年可为村集体创收6 万元。为进一步培育壮大村主导产业,再投资100万元,流转土地 50亩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发动群众种植无花果200余亩。
二、设施完善化。按照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设计,该村建设了高标准木质牌坊;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到户,极大便利了村民生产出行;康洁保洁公司认真履行职责,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实现了常态化、日常化保洁,全村达到了“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村内改厕175户,占全村常住192户的91%;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小型污水处理站,目前运转正常;电力、通讯、自来水覆盖全村;新安装路灯50盏,该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三、村庄园林化。为实现生态宜居,该村利用空闲废地、老旧宅基、废弃坑塘等,共拆除宅基、仓库11处,围墙1200米,整合美化闲散地20亩、坑塘15亩,建设大小游园7处,种植名贵花木1400 棵,栽植草坪4500平方米,打造四美庭院52户,实现了一宅变四园,森林覆盖率32%,实现了四季有绿,三季有花。
四、服务一体化。为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该村已建设卫生室、超市、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电影院等。占地9亩的融新村室、文化大舞台、游园为一体的便民服务站,正在积极施工。
五、治理数字化。为全面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该村正在严格标准创建“五星党支部”;实行村“两委”分组到户,以网格管理推进工作开展,全面推行五户联保、满天星等制度,目前已安装摄像头10个;收集建成了农户及成员大数据,配优配齐了“六大员”,真正实现“三无”标准。
六、发展合作化。该村依托一甲药业,突出葡萄、无花果等经济作物种植,积极引导村民走可持续发展路子。通过资产入股濮阳汇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底可达10万元。
七、庭院美丽化。通过村干部分组包片,老党员、老干部、小组长、家族长包户等,以网格推进,责任到人。已打造典型示范户20户,四美庭院52户,表彰卫生示范户18户,悬挂文明户标牌120个,积极引导全体村民向善向美,和谐共建新店当。
在科学规划与发展之下,如今的东店当村已是另一番面貌。来到东店当村,首先看到的就是村庄里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农耕物件镶嵌在红砖白墙之间,与宽阔整洁的水泥路面、青翠茂盛的绿植、古朴素雅的农家小院交相辉映,别有一番美感。跃入眼帘浸满画艺的村景,清新怡人的空气,一条条大道宽阔整洁,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水系潺潺的流水声,时令季节的西瓜大棚尽显勃勃生机……一幅“既留得住乡愁,又融得进时代”的乡村振兴画卷——东店当,正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成果成就
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以来,东店当村立足自身优势,持续发力推动产业发展,在不破坏村庄整体风貌的基础上,新建8个游园,完成了池塘治理、美化,临街围墙砌筑、挂瓦,沿街外墙漆涂刷,绘制了农耕文化气息浓郁的外墙彩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完成滨水路池塘治理、美化,临街围墙砌筑、挂瓦1890米,沿街外墙漆及真石漆涂刷11000平方米,外墙彩绘660平方米,沿街太阳能路灯安装40盏,广场、道路铺装3200平方米,路边石安砌2800米,草坪种植4700平方米,名贵树木、花草种植1200棵。
为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该村先后建设了老年活动中心、电影院、文化广场、图书馆等场所,通过开展文明户、“美丽庭院”评比,划分党员责任区、农户门前“三包”等方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营造了乡村振兴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推动该村形成家庭和顺、邻里和睦、人人和善的文明新风尚。
子岸镇东店当村民陈同春高兴地说:“你看咱这村既美化了,路面也砌了,厕所也改造了,蚊子也很少了,晚上农民有跳舞的,有搞娱乐的,有老人讲故事的,有年轻的在那里旅游的玩的,咱家和城里的小区一样。”
同时,东店当村积极探索将闲置地盘活治理,突出“山水相融、田园意境”,因地制宜利用空闲废地、废弃坑塘,整合美化闲散地20亩,打造“居室美、庭院美、厨厕美、家风美”四美庭院,实现了“一宅变四园”宜居新村。整洁的道路,绿植碧水交相辉映,骄阳似火却倍感凉爽,这种“高颜值”的乡村,曾是几代人记忆中最温暖的回忆,也是现今东店当村村民们的期盼和向往。
村容村貌美,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强,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更是关键。近年来,子岸镇坚持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聚集短板弱项,东店当村动员党员干部带头腾退闲置宅基地,先后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电影院、文化广场、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一应俱全。这些美景的变化,让村民切实感受到鄉村比城市更美更靓。
子岸镇东店当村村民陈同伸说:“俺村经过提升,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建起了儿童乐园、图书馆,有水、有花、有画,有游乐亭,这和城市没有什么两样,农民非常欣喜。”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多年来,东店当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特色种植业,不断优化特色种植业布局和品种结构,眼下,准备规划流转土地种植无花果200亩、阳光玫瑰葡萄50亩,以引导农户入股或租赁的方式,推动东店当村集体经济高质量、高产能发展,不断助农增收。东店当村村干部陈同管介绍说:“自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们村的人居环境上了一个档次,村民幸福指数有了提高。下一步,我们村将依托种植阳光葡萄、五花果等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经验启示
东店当村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条件且有发展前景的振兴之路,出台村级宅基地管理办法,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有机结合,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有效利用上级资金,充分利用党员干部闲置宅基地,盘活空庄基,实现“一宅变四园”。
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是优化土地利用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的重要基础,更是乡村振兴的一条必经之路。多元化、多形式推进宅基地资源盘活是大趋势,是让乡村“活起来”的一剂良药。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政策。”“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完善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政策。探索提高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新途径,让农村“冷资产”变成“热财富”,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盘活乡村闲置宅基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也是全面促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步骤,而闲置的住宅以及宅基地成为农村一项宝贵的待发掘的财富,对闲置宅基地合理盘活利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为乡村的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