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妮
摘 要:传统文化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底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人文精神有着不可替代作用。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再陌生。“核心素养”成为整个小学阶段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阐述了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探讨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 策略实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03
小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终身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创新”为目标,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他们语文学科的素养,增强语文文化的底蕴,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做好重要的准备。在当前教育改革中,我国提出要加强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本文对传统文化如何在小学进行渗透进行了论述和分析研究。本文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了探究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在整个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不可替代、至关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受到熏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背景和意义,增进他们对历史的了解,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丰富他们的人生情感,在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必须要继承的,这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优秀的传统文化,像诗词、歌赋、经典故事等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进而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热情,能够把传统文化更好地进行发扬。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不可缺少,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使传统文化渗透于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此来促进文化的繁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困境
通过对小学语文文化内涵、核心素养和实施探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之后,笔者发现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渗透性;但同时教师未能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教学模式单一,容易忽视人文精神层面的培养,教学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不能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传统文化的渗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困境。
1.教师未重视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也是根据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殊不知成绩只是代表一方面,教師不仅要从语文成绩入手,还要从学生综合素质整体发展进行评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充分重视传统文化,这就使得学生丧失了对传统文化学习内容的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没有深刻的认识。教师由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或者偶尔开展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活动内容,使得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不高。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对于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存在着困难。如果,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一直提不上去,那么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会降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不强。
2.教学模式单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科学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呢?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和方法掌握程度不够,许多教学实际问题都无法解决。他们在教学方面仍然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我们需要改变这种错误的学习方式。对待学生,我们要灵活转化思维,要切忌焦躁。此外,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较为单调,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缺少学习动力,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就会变淡。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如何有效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必须加大步伐,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满足新时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发展的要求。
3.忽视人文精神层面培养
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必须加强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然而,现代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学生缺乏人文素养。教师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没能很好地进行研究,使得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只知道死记硬背,忽略了重要的价值和情感,使学生在情感上丧失了许多需求,体验不到许多正能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诸多心理困惑,教师必须需要进行引领,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需求,使他们在整体素质上都能达到标准。忽视人文精神层面建设,对传统文化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缺少人文精神关怀,传统文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就不能更好地进行。
4.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积极性
在小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是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历史,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语文素养。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只是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考试,出现了功利化的学习现状。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了厌倦心理,这很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对于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进行研究。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积极性不强,有一定的功利心理,使得他们很难沉下心来,主动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更无法做到主动探究,仍然把答案局限于课本,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对文学作品加以阐释,也无法说出具体的传统文化内容,对于这种学习态度,教师需要进行一些调整,改变他们功利化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的讨论之中。在课堂上必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传统文化传承和继承发展的关键。只有从根本上调动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才能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率,也能够解决许多传统教学的不足。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在教学气氛中渗透传统文化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温馨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小学生学习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更好地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小学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小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索知识,对于他们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传统文化渗透于良好的教学氛围之中,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体验,增进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传统节日的时候,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传统节日包括传统节日的习俗,教师都需要进行讲解。比如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在春节需要吃饺子,代表着团团圆圆,在中秋节需要吃月饼体,代表着思念,家庭团团圆圆,通过这种习俗来传达习俗背后的美好的祝愿,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有着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比如说视频影像,播放音乐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节日氛围。在节日活动开展时,还可以组织手抄报,主题班会等等,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背后的历史,更好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传承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之中,主要是在古诗、文言文以及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为了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小学生的教育之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文化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并且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传统文化需要有效渗透于教学内容过程之中。教師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个大主题,不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把更多的文化内容纳入传统文化教育的体系之中。比如在学习精卫填海这一篇民间故事时,教师可以把这篇文章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著名的民间故事引入,同学生一起欣赏品味背后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能够通过主动思考,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更好地体会到精卫鸟身上所有的不畏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传统文化的价值贯穿于心,培养他们高贵的精神品质,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提高,也能够从中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不断满足他们成长发展的需求。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自信心和力量,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3.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必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不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充分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经验,积累丰富的知识。此外,学生对于传统的民族节日也非常感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及时进行讲解,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来源以及意义展开介绍,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会更加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习好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节日的熏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讲故事、让学生主动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转移他们在历史文化方面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他们乐于探索,进而加强他们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4.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小学语文中需要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加以呈现,为了使传统文化更具有魅力,体现它独特的生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地方资源,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学习,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好地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合理利用民族文化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文化资源,比如,对于一些地区的独特景观,教师可以精心组织一次集体参观,使学生能够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这是通过实践的方式,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体验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精髓,通过参观学习也能引出更多有关的诗词,使学生能够感受诗词的魅力,进而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5.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方方面面,当然,教学评价也不可缺少。对于教学评价,教师要确立正确的评价的标准。教师必须通过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思考。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从传统文化入手,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对学生能够进行科学评价。建立科学的传统文化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能够体现一个学生发展的水平。比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时,通过对少年周恩来的爱国主义、发愤图强精神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体会到从小要立志的远大抱负,学生有了这样一个标杆,就会努力学习,为自己树立一个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评价方式,不断完善和设计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渗透。
总而言之,在日益强调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对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更为关键,能帮助他们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我们需要通过以上的策略不断推进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热爱学习传统文化,进而能够更好地去传承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不断满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目标的要求,也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使他们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 范启涛《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探究》,《好日子》2021年第33期。
[2] 胡小洁《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课外语文》2020年第3期。
[3] 李美端《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教育(文摘版)》202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