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强
我认为只有穿过盐津县才算真正阅读了滇东北神奇的山水,并从那些大起大落的高山、峡谷、河流、崎岖的道路、古老的石头中,看到一种博大的光芒。
盐津县如滇东北一册年代久远的地方志,散落在奇山异水之间。而距离县城二十二公里的豆沙关,就是石头装帧的这册志书的封面,接近诗歌的本质,放射出金子般纯净的光辉。
豆沙古镇,位于滇东北云川交界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起伏地带,乌蒙山脉关河深谷的中段,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
诗评家霍俊明在《雷平阳词典》一书中,有豆沙关的词条,他说:1988年,雷平阳跟随昆明作家“金沙江行”活动路经盐津豆沙关。五尺道和僰人悬棺让这位青年人唏嘘不已。盐津对雷平阳有特殊的意义,这里有他的青春和爱情。
豆沙关是由蜀入滇的必经之所,素有“滇南第一关”之称。明嘉靖四年(1525年),贬谪云南的杨慎返乡新都探望病中的父亲。他从安宁出发途经乌蒙(今云南昭通)、盐津石门关。经过乌蒙铺时,杨慎感怀作诗:“绝壁千重树万里,琼林锦石带丹枫。何僧肯住悬岩寺,虎啸猿啼夜半钟。”此外,杨慎还写有七言歌行《乌蒙山》:“此山奇绝不可比,郁郁苍苍孰能纪。晦明幻化神器潜,让帝艰难不到此。”
豆沙关古称石门关,只有抵达它,才知道昭通很多诗人写的滇东北大峡谷在什么地方。我无法拒绝豆沙关,它是高原的伤口,阳光被岩壁折断,把云南射向四川的关河,踏一路愤怒的波涛经过豆沙关,也收敛起狂乱的步子,被大风吹成任意弯曲的歌谣。豆沙关就这样困惑着过往的人,挤瘦了鸟语和汽车的喇叭声,使人的痛苦像一片树叶,在随波逐流中无法飞翔。
豆沙关的五尺道,从成都南下,经内江、宜宾、昭通再到曲靖,把古代的成都和昆明连接成中国历史地图上的一条细线。五尺道从远古走来,连起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历史的长河中,不难发现一条路的开辟,往往会有文明的出现。因而,灿烂的朱提青铜文化应运而生。
翻阅历史,制作精美的朱提、堂琅双鱼纹铜洗享誉全国,映射着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滇文化、夜郎文化交融的光辉。豆沙关是“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天险雄关,是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和滇文化融汇形成朱提文化的交汇点。
雄关漫道,只有沿着五尺宽的古道拾级而上,才能越过楚图南题写的“石门关”三个颜体字的威严石门。这条古道,最初是蜀郡太守李冰奉命于崇山峻岭中凿岩修筑的南夷道,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才把它从宜宾修筑到昭通并延伸到曲靖。
为了修筑这条南夷道,披牛羊皮的祖先,完全是用生命在山中开凿。岩石坚硬,又没有炸药,他们就点燃旗帜似的火把,让烈火凶猛地舔着岩石,直到岩石被舔得五内俱焚,再用冰冷的水浇裂,最终开辟出一条通天大道。
这条古道,后来成为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那些被西南风擦瘦的石梯,像凿路者的骨头,把杜鹃花的思念铺往有蓝色海洋和梦幻的远方。那些留在石梯上的深深的马蹄印,是钢铁的碎片,贸易的眼睛,使人想起唐诗中的刀剑,宋词中的花朵,边走边唱的马铃和牛驿。
每一级石梯,都是历史的链条,由豆沙关的古道组成。比如诸葛亮南征,因途经豆沙关,才有了到曲靖七擒孟获的传说。就连朝廷的圣旨,也要途经豆沙关才能传到大理的南诏古国。这不是戏言,有唐贞元十年御史中丞袁滋出使南诏时,刻在豆沙关岩壁上的一百二十二个汉字作证。
要到遥远的归途追寻唐朝与南诏的爱情故事,袁滋摩崖石刻是不可缺少的一页。
袁滋摩崖说的是唐贞元十年,主管组织和统战工作的袁滋,受皇上委派到大理任命异牟寻为云南王,由于当时还没修内昆铁路,他只能骑时速20码的马,从首都长安历时3个月才踏入云南,在盐津的石门关,踩着只有5尺宽的二级公路,他不喝庙坝白酒,仅仅只在悬崖上用楷体和篆书发一条“微博”,成为他后来写《云南记》的开篇。只有目击那些深刻的文字才能读懂大唐与南诏。
袁滋摩崖石刻像一个退休赋闲的老人,安居在豆沙关悬崖边的亭子里。
倚着亭栏,背负青天,正好观赏对面崔家岩半腰洞穴内的五具僰人悬棺,像几部无字的天书,遗忘在巨石的眼睛里。它使我想起穿麻布的僰人,丢下水稻,逃离从前的大地与马匹,拒绝天空上的天空,用他们最后的归宿或者诗意的栖居昭示我们永远的绝路。这些无字天书,包容了所有的文字。在生锈的时间之外,我无法企及它,无法读懂僰人比巨石更深的孤独。我哪怕用诗歌精神从昨夜的大雪中抽出大风,也唤不醒他们的沉默和英雄的血。因为,悬棺是无字天书建筑的空中城堡或袖珍花园,而僰人是没有疆土的大国和没有加冕的国王。诗人雷平阳第一次目睹僰人悬棺,就被深深震撼并为悬棺写出如下诗句:身前无力撰写的内容/由死后的选择进行补充/艰难了一生/就得了一双翅膀/飞上高岩,飞上天空/看够了世界的眼睛,又开始俯瞰。
豆沙关北岩壁的溶洞内,是清嘉庆五年四川庆符县静修和尚募款建造的观音阁,阁的左、右、后三面都被岩壁拥抱着,只有阁门飞悬洞口,如大鸟欲飞时展开的翅膀。阁里现在还住着两个尼姑,年轻的那个,有点像我认识的某一位盐津姑娘。坐在观音阁里的钟乳石观音像,是自然为尘世创作的神灵,伸手就可触摸,如火焰的舞蹈。
在豆沙关,一切都在身边。山岩、流泉、飞鸟、落叶上稍红即逝的秋天,还有豆沙乡街上随处可见的那些花中之王的盐津姑娘。
近年来,盐津县为打响豆沙古镇“旅游牌”,采取政府搭台、传媒唱戏、社会参與、打造品牌等方式,聘请专家学者、名人等举办各类宣传系列活动,不断扩大豆沙古镇的名气和影响力。
豆沙古镇内,客栈、餐馆、茶馆、酒坊等一应俱全,乌骨鸡、叶儿粑、手工粉条、豆豉、熏肉等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豆沙古镇现代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成为享有“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国家级特色景观示范名镇、省级旅游特色小镇、国家AAA级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殊荣的旅游小镇。2021年,五尺道景区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